
展覽名稱:新西湖-多維表現繪畫藝術展
展期:2020年11月8日(周日)- 2020年12月6日(周日)
展覽地點:震旦博物館,上海市浦東新區富城路99號
主辦單位:震旦博物館,中國美術學院
聯合主辦:麗安文化
參展藝術家:井士劍、李青、余旭鴻、金陽平、郭健濂
11月的上海藝術季,震旦博物館攜手中國美術學院多維度表現繪畫工作室共同舉辦“新西湖-多維表現繪畫藝術展”。
“新西湖繪畫”由來自杭州西湖湖畔的5位藝術家組成:井士劍、李青、余旭鴻、金陽平、郭健濂。本次展覽展出“新西湖繪畫”架上繪畫作品,是“新西湖繪畫”自2019年在柏林EIGEN+ART畫廊展出后,在國內的首次巡展。新西湖繪畫試圖彌合中國南宋至今的文化斷層,繪畫就是一切媒介藝術的方法論。
“新西湖繪畫”的多維表現來源于藝術家們對中國南宋時期的院體山水畫的人文情懷的崇尚與致敬。“一角半邊”的構圖方式讓畫面和景物變得更加簡潔、主題鮮明突出而意境完整。
相較于十九世紀由林風眠,吳大羽,方干民,趙無極,朱德群和吳冠中組成的“西湖畫派”,“新西湖繪畫”的藝術家們更多追求的是個人內心的情感與追求。“西湖畫派”誕生于上世紀中西文化交匯的初始階段,受到歐洲西洋畫法的影響,老一輩的藝術家美育家的思潮多停留在中西文化碰撞及技法融合的層面,較少關注于個人情感的表達。在當下繁雜紛擾的社會中,“新西湖繪畫”的藝術家們,希望通過他們的作品,讓架上繪畫創作的意圖變得純粹。

李青,互毀而同一的像·龍王廟,210X200cmX2 ,布面油畫,2011

井士劍,另一種姿態,130cmX150cm,布面手繪,2020
井士劍則更關注人性本身和藝術發生地的自然與其歷史文化的關聯,李青關注的是社會和文化之間的關系,余旭鴻關注的是從自然風景中追尋中國傳統繪畫的現代化,金陽平關注社會和人,郭健濂關注那種自我空間的封閉性。

余旭鴻,古田飫觀圖,300x80cm,布面油畫,2016
中國美術學院和上海震旦博物館的學術合作,在多維繪畫的學術支撐下,在博物館展示亮相,有助于中國美術學院工作室教師的創作在更廣泛的平臺上展示東方藝術風度,上海震旦博物館,將成為中國美術學院教師開展創作藝術實踐與展示的重要基地與平臺,增進與藝術從業者對話的機會,激活藝術界的人才發展。此次展覽得到了麗安文化的聯合支持。

郭健濂,被隔除的園林之一,50x60cm,布面油畫,2019

金陽平, 安全,100x100cm,幕布繪畫,2020
關于震旦博物館
震旦博物館自2013年10月對公眾正式開放以來,秉承“保護?傳承?奉獻”的理念,專注于傳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進行一系列當代藝術領域的嘗試。2020年為震旦博物館七周年,震旦博物館新館也于10月亮相,期待新館能為觀眾呈現更多、更前沿的藝術文化項目。在與觀眾的互動與交流中,逐漸形成一座傳播中華文化與藝術交流的新時代橋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