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展覽是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作品第一次走出北京,凝結了學院幾十年的創作心血和教學體驗、教學經驗,預示著一種新的維度,一種未知的、不確定的未來”,當談到山東美術館新展“新維度:2020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教師作品展”時,展覽策展人、央美中國畫學院院長劉慶和如此說道。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首次出京的中國畫學院作品有哪些,又呈現出何特點?劉慶和所言“新維度”為何?預示著的“未知的、不確定的未來”又指什么?
10月30日至11月14日,“新維度:2020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教師作品展”在山東美術館展出。此次展覽展出了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教師(包括中央美院中國畫學院及其他院系中國畫創作專業教師)近年來創作的優質作品100余幅,陳列于館內的一樓展覽和二樓四個展廳。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新維度 國畫新方向
“新維度,實際上帶有一種方向感”,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殷雙喜說道,“中國畫歷來強調‘新’,這次提出‘新維度’,實際上是要探討一種多維度。也就是說,它并不是轉變方向,而是面向未來,打開更多可能”。

綠島 劉慶和 270x500cm 紙本水墨 2013

丘園養素-園林系列之一 丘挺 30x25 紙本水墨 2013

敦煌之夢-千手觀音 唐勇力 絹本礦物色 140x220cm 2003年
“新”的概念在中國美術史上由來已久。石濤提出“筆墨當隨時代”;黃賓虹飽游臥看,打破四王圈囿;20世紀多次提出“新中國畫”概念:林風眠以現代主義融合水墨;徐悲鴻倡導國畫改良…步入21世紀,社會進入全面信息化、數字化的關口,中國全面建設現代化,經濟提出雙循環(國際循環和國內循環),而中國畫也面臨“雙循環”的問題,過去國畫是知識分子間的小循環,后來國畫為人民服務,就與中國社會發生了循環。現在,擁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應當從地方性、本土性出發,對世界文化做出貢獻,讓更多人理解接受。

麗日佳人(局部) 王曉輝 240cmX610cm 紙本設色 2011

鐵石身 岳黔山 288x367cm 紙本水墨 2017

行書呼兒論功七言聯 徐海 55.5x9x2 紙本 2020
“在這種文化背景下,中國畫顯然面臨著形態等各方面的轉化”,殷雙喜接著說道,“新形態意味著新筆墨、新形式、新結構,還包括新觀念、新思維。而這個展覽展示出的央美中國畫的創作現狀,可以看作是觀察當代中國畫發展現狀的一個截面。它展示了當代中國畫發展未來的更多可能。”

行草書 王鏞 136x34cm 紙本水墨 2016

香2017No.4(局部) 徐華翎 160 x 100cm 絹本 水色 2017

白 謝青 123x123cm 紙本水墨 2016
新維度 教育新思路
此次展覽不僅折射出央美中國畫教師的創作現狀,亦呈現出其國畫教育的思路與方向。對此,劉慶和表示,央美中國畫學院歷經百年,在尊重傳統經典的同時,逐漸走入當下,走入新時代。在堅持傳統教學的同時,更注重當下人文景觀、人文生活,及當代藝術和傳統中國畫之間的關聯。這次展覽凝結了中國畫學院幾十年的創作心血和教學體驗、教學經驗。從“新維度”這一觀念來說,我們還需努力,這也是我們策劃此次展覽的初衷——展現教學成果,看到不足。

鐵馬冰河之戰圖(局部) 金瑞 170x200cm 絹本工筆重彩 2014

相望(局部) 王子錕 50x200cm 紙本水墨 2020

大暑 劉金貴 45x30cm 絹本設色 2019
此次展覽包含兩大群體:老一輩藝術家、中青年藝術家。老一輩藝術成為經典,而中青年藝術肩負創造,并將構成中國畫壇創作主流。他們不僅僅是藝術家,更需傳經授業。而有鑒于央美中國畫院在中國畫壇中的地位,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他們葆有活力的創作和教育,更代表著中國畫壇新一代藝術家創作的未來走向。

漁家女(局部) 李洋 紙本水墨 180x96cm 2016

山。海(局部) 邊凱 730X190cm 絹本設色 2019年
此次展覽體現出央美中國畫學院教育的新思路:使學院教學創作走出學院。這是一種思路的向外打開,是對當代中國畫學院教育的一次反思。正如展覽前言所言,(此次展覽)以美術館展覽的方式面向社會全方位地呈現當下學院體系下中國畫學科的學院教學,特別是以展現中國最高美術學府中央美術學院的中國畫創作、教學、研究為契機,以“新維度”作為學術主題,在展現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科整體學術生態的同時,梳理當下中國畫教學、創作、研究的源與流、承與變、思考新時代語境下學院中國畫教學發展的過去與未來。

絲路史跡 朝宗入海 焦洋 181x185cm 紙本設色 2019
從這一層面講,此次展覽亦是 2020年度當代學院中國畫領域的一次學術檢閱與展覽呈現。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