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陽
我與劉鋼都是著名畫家郭公達先生“大講堂”的門徒,是同道好友,又是同鄉,還是同一個部隊的戰友。結緣要早些,他給我刻過幾枚閑章,甚是喜歡,不時用之。當他將自己的《云月壇城擷英》擺在我的案頭,邀我作序之時,才從他平仄成韻,以典言志的詩行里;經營方寸,放刀直犁的天地間;硯畔走筆,叩拜秦漢的虔誠上;駕馭丹青,講究筆墨的畫作中,見識他的才情、學識和襟懷。似相認已久卻相識恨晚。
這本集子,呈現的是劉鋼近年來詩、印、書、畫的代表性作品。開篇的《云月壇城記》,是他參悟人生,勤學苦耕之后的道白。云,即障,有遮擋、阻礙之寓;月,即心,指自我所在,是自我認知乃至于對外部世界的感悟與態度;壇城,出于佛教之說,乃安心之處。面對繁復嘈雜的外部世界,劉鋼所持的是守成的人生態度,而且是一種積極向上的自我生態凈化。他欲于現實社會中,撥開障目的云層,為心筑一方靜謐、純粹、施展的“壇城”。于是,他在工作之余,埋下身來,與先賢對話,與詩詞相訴,與刀筆齊舞,在藝術的“壇城”里尋尋覓覓,在心靈深處那一畝兩分田中耕耘人生。于是,就有了呈現予大家的這本集子。
家學滋養了劉鋼的詩意人生,他是一位詩人,而詩詞歌賦又充盈著他的家國情懷。兒時的劉鋼就顯現出超乎同齡的聰穎,在讀過私塾又進過洋學堂的爺爺影響下,很是背了許多古詩詞。小小年紀就與大人對對子,才思敏捷,是家鄉有名的小“秀才”。古體詩詞講格律,用平仄,引典故,許多格式和約定俗成的規定設立了很高的門坎。尤其是提倡白話文以來,古體詩詞與受眾似有漸行漸遠的趨勢,其成因誠然是多方面的,而詩詞設置的種種“門坎”也是讓年輕一代望而卻步的重要原因。從個體的角度看,當然存在著興趣愛好的問題,但在劉鋼看來,熟能生巧,創作古體詩一旦掌握技巧,有豐厚學識的積累,便能由習慣、熟練進入非常自由的狀態。這些年,他創作了大量的古體詩詞,登臨、懷古、言志、感懷,題材的涉獵面極廣,國事家事尋常事都能觸發詩人的靈感,那些不經意遇見又精心創作的詩詞,就會不竭的流進劉鋼的手機記事本中,構筑起他心底的“云月壇城”。劉鋼的古體詩最大的特征在于用典,他的詩詞里信手拈來的典故,不僅增加了詩的時空感,而且平添了寫意傳神的張力,使得作品有了古意、深度,為詩意插上了思想情懷的羽翅。這與他讀史、問經、探理的文史哲功底不無關聯。在“再舉國學,民族復興”的今天,劉鋼古體詩創作的價值已經超越了作品本身而存在。
劉鋼又是一位名聲在外的篆刻家。他刻印也是童子功,年僅十二歲就有篆刻作品發表在家鄉《拂曉報》上。小學時,他從親戚那里得到一本鄧散木的《篆刻學》,從此愛不釋手,心摹手追;初中追隨花鳥畫家沈漢先生習畫,需要題款蓋章,就自己動手刻?。缓髱煆闹麜嬜碳彝跎偈壬鸩竭M入篆刻藝術的洪門正道。經過多年歷練,劉鋼確立了自己的篆刻藝術取向。在對古今篆刻藝術的反復研究揣摩之中,明晰了各個歷史時期不同流派的藝術特征、表現形式與技巧之后,他選擇了以秦漢古風為先導的篆刻之路,于樸拙中尋風骨,于意象中見精神,于造勢中求靈動,于審美中找線面,于沖切中現功力。逐步形成自己直追秦漢,以書入印,拒奇立拙的金石古風,踏入實力派篆刻家的陣容。他刀下的線條是質樸的,有因之對書法的體察而不失運筆提按的微妙變化,筆意刀味展現新的篆刻認知與趣味;他的章法布局是嚴謹的,有因之對繪畫的熟諳,往往沖和通達、不拘先賢,適度布白、疏密有致,于方寸之間取天地靈便,若石上清泉暢達舒朗;他的手法是多樣的,有因之學識的積累,對篆刻藝術的深刻理解,以立意為要義,在字體、章法、用刀等等環節上步步皆自心源,無論朱文白文大印小章,還是繁復與簡疏的作品,都能把握沖琢出別樣心裁,才情四溢,從而與古人拉開距離,窺見時代的光彩。
劉鋼酷愛書畫,源于厚實的淮北大地的歷史文化滋養,他的書畫藝術非常接這方水土的地氣,有揮之不去的文化因果,有磨滅不了的鄉土情結。在這個區域,崇文尚古之風甚至于彌漫到鄉間地頭,素有書畫之鄉的美名,以致近現代出現眾多的書畫大家。生于斯養于斯,劉鋼自小就受到環境的影響,由興趣到愛好再轉為藝術追求,存在著天然的必然性。劉鋼的書法重在取氣象,寫精神。他偏愛大篆、魏碑,苛求樸拙。在西周、秦、齊、魯、楚文化里流連忘返,于周、秦石鼓文、大盂鼎面前駐足凝思,被其中大氣厚重,力能舉鼎的氣魄所震撼,又為齊魯字符的變化,散發的平民氣息而感慨,也在楚文化的工藝美里受到熏陶。況乎他崇拜的那些書法前輩在這條文脈上耕耘不息的實踐精神與成果,都為他書法的追求埋下種子。多年來,劉鋼筆耕不輟,選擇長鋒羊毫習書,把羊毫之柔與樸拙之求具有哲學矛盾對立的課題攬在自己面前,以心靈的思考和案畔的勤奮作答。他善用筆,順逆結合,順者暢達,逆則見拙,順逆相間,有張有弛,其作品即成剛柔相濟、內美非常的書法。畢竟身處當下,他的書法又體現出不同前人的形式表現力,通過章法布局以及書體變化,他在書法的形式美表現上也有自己的個性。骨法古風以及篆刻藝術的互相交融,使得劉鋼書法藝術既循篆隸的法度又有個性的新意,唯拙唯美。劉鋼的畫,呈現鮮明的兩大元素,一是書寫性,以書入畫,尤其是白描成就為高。以線為造形的主要手段,勾勒點劃全用書寫之法。把畫里那些線條拆開來看,就是書家的筆法。二是《芥子園》和民間年畫藝術的影響,線條若雕,清雅可掬,煞有意趣。劉鋼的畫人物,山水,花鳥都有涉獵,但是,他起步就在前人推崇的法則上,來時可待,一如他的朱跡、詩文、翰墨都聚于他心中的“云月壇城”里,綻放人生的璀璨。
集詩書畫印于一身,在古代是文人推崇的標志。時過境遷,進入現代社會,生產生活節奏的加快,人的功利思維傾向滋生浸滿,像劉鋼這般筑一方“壇城”,苦于修行,自我完善,就越發顯得難能可貴,可欽可佩。從這個意義上看,劉鋼本人及他的《云月壇城擷英》,在與讀者分享的同時,也使我得到有益的啟迪。
韓陽? 丁酉大暑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