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語:關根伸夫藝術展”于11月1日開展,展覽全面系統地展出了藝術家關根伸夫的代表作,包含其手稿、雕塑作品和藝術家早期的平面作品,如《水之神殿》、《空相》、《風景的臺座》、《光之原》等。關根伸夫的創作深受禪宗哲學的啟發,超越了工業理性,將拓撲學(位相幾何學)的理論結合藝術實驗,探討物事經過變形卻不變質的狀況下,其本質在不同角度所呈現的多元觀感,以及人與物之間的關系改變。此次展覽非常難得的聚集了藝術家大量手稿、雕塑作品和平面金箔類作品,吸引了眾多藝術愛好者、藝術家群體、高校師生來現場參觀。



展覽現場
關根伸夫,日本物派藝術的靈魂人物。被視為“物派(Mono-ha)”創始人和領軍人物,作為1960年代誕生的唯一被寫入西方現當代藝術史的亞洲藝術流派,1968年關根伸夫在神戶須磨離宮公園所展出的《位相——大地》掀起了極大的影響,由此奠定了關根伸夫之于“物派”的領軍地位。1970年,以作品《空相》代表日本參展第35屆威尼斯雙年展,關根伸夫開始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物派”所追求的“強調物的本質”、“自然本身是最美的”等核心也得到了更廣泛的聚焦及推演。


展覽現場
作品《位相——大地》,被廣泛認為是物派運動的起源,對亞洲地區日后的大地、裝置、極簡藝術發展有顯著深遠的影響。1970年初,關根伸夫留居西歐從事藝術創作并多次舉辦個人畫展。與此同時,他對于藝術的研究與創作也開始轉向“環境藝術”的領域。1973年,他返回日本創立了“環境藝術研究所”。本次展覽呈現了諸多藝術家環境藝術創作的手稿。

關根伸夫 天空門項目 H90×62CM 紙,丙烯基板 1982
1978年,再次返回歐洲的關根伸夫在丹麥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空相”系列。在他的作品里,泥土、青銅、花崗巖石等“原本狀態”的材料被重新詮釋,強調物質本身的純粹性——“盡可能在真實的世界中提示自然本身的存在”。

關根伸夫 空相-圓 H56x55x20cm 青銅 1977
本次展覽中關于關根伸夫一系列雕塑、平面作品以及記錄影片,從不同角度詮釋這位藝術大師獨特的哲學觀點及藝術創作實驗,讓更多的觀眾進一步了解亞洲當代藝術的獨特內涵和形式。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