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彬(16-17世紀) 十面靈璧圖卷 手卷 水墨紙本約1610年作
1. “千里”長卷 只繪一石
1608年,明代書畫家米萬鐘(1570—1628)在南京六合得到一塊造型奇特的靈璧石,他將這塊奇石供于案頭,愛不釋手,將其命名為“非非石”。
1610年,米萬鐘延請畫家吳彬(約1550—1632或更晚)為這塊靈璧石繪制長卷。吳彬破古今之例,分別從十個側面描繪了靈璧石千變萬化的形態,以形寫神而至形神兼備,除中國傳統繪畫筆墨外,又參以幾何原理、音律節奏、五行之說,可謂奇作。將沉重靜止的石頭繪作凝固的火焰,筆觸狀若歐洲銅版畫,引人無限遐想。
隨后,米萬鐘又邀請一眾文人好友(邢侗、黃汝亨題引首,李維楨、董其昌、葉向高、陳繼儒、鄒迪光、張師繹、高出、黃汝亨)為此畫題跋,共同完成了一幅長27米有余(相當于9層樓高)的壯美畫卷《十面靈璧圖》。




吳彬的《十面靈璧圖》從十個不同角度描繪米萬鐘藏石
1841年清朝道光年間,《十面靈璧圖》流傳至滿族將領薩迎阿手中,他為此畫題寫跋文講述收藏經過。自此之后,中國進入長期的戰亂與動蕩,《十面靈璧圖》畫在何處,為誰所藏,從此再無消息。
1989年,《十面靈璧圖》突然在美國現身。同年12月6日,在紐約蘇富比拍賣中,它以121萬美金的“天價”成交,一舉創造了中國畫拍賣成交價格的歷史記錄,轟動一時。
2020年10月18日夜,萬眾矚目的明代吳彬《十面靈璧圖卷》亮相于北京保利十五周年慶典拍賣會古代書畫夜場。最終,圖卷以5.129億元人民幣成交拍賣。截至目前為止,此件拍品成為本年度全球最貴中國藝術品,同時斬獲中國古代藝術品拍賣成交記錄之桂冠。
另注:2009年,吳彬的《十八應真圖卷》曾以1.6912億元高價成交,創下當時中國畫拍賣價格新的世界紀錄。
2. “畫仙”吳彬生平
明代宮廷畫家吳彬是晚明人物“變形主義畫風”和“復興北宋經典山水畫風”的主要倡導者和領導者之一,享有“畫仙”之譽。
吳彬,字文中、文仲,號枝隱頭陀、枝隱生、枝隱庵主、枝庵發僧等,福建莆田人。吳彬的生卒年沒有詳細準確的資料,比較可靠的 是俞宗建《明代畫家李在、吳彬、曾鯨生卒年考》所推斷應該為1550--1643年左右,其藝術活動主要活躍于明代的萬歷年間(1573--1620年前后)。吳彬年少時生活在莆田,在莆田的時期就已經因善繪事而聞名于當地了。

吳彬《洗象圖》
123x45cm
中央美術學院藏
青年時代的吳彬(1565年)曾駐足杭州,當時的福建和浙江的繪畫較為繁榮且交流亦相對頻繁,可以推測:浙江作為當時的繪畫重鎮對于其早期繪畫自然也產生了一些影響。吳彬后來形成其獨特繪畫風格和主要從事藝術活動的地點則是金陵,他在金陵期間不僅畫畫、做詩文還有不少時間用來禮佛誦經,金陵期間他結識了許多在當時身名顯赫的文人、名士、收藏家,其中包括:董其昌、陳繼儒、米萬鐘、丁云鵬、徐弘基、鄭重等人,這也為吳彬的繪畫水平和當時社會聲譽的提升創造了非常好的社會條件。

吳彬《十八應真圖》
32.3x569cm,引首140cm
上海龍美術館藏
萬歷年間,吳彬以其能畫被授予中書舍人,歷工部主事,吳彬成為一名宮廷畫師,并得到了神宗的賞識,在此期間他曾奏報朝廷并獲準游歷了西南巴蜀一帶的山山水水,這為其后來山水畫的奇絕險峻提供了外界的自然條件。吳彬供職宮廷畫師期間常往來與南京與北京,在京與明代的著名收藏家也是畫家的米萬鐘來往甚多,二人在繪畫以及鑒賞方面交流甚歡。

《十八應真圖》局部
然而,吳彬在天啟年間因批評魏忠賢而入獄,并因此丟失了宮廷畫師的身份。1627年崇禎即位,錢嘉征疏劾魏珰十大罪狀,魏忠賢畏罪自殺。被魏關押在獄的吳彬釋放出來。此后的吳彬就一直在金陵的棲霞山寓居,過著介于出世與入世之間的亦儒亦佛的平淡生活,以居士兼文人畫家的身份禮佛、繪畫、寫詩文。

吳彬《廿五圓通佛像冊》
62.3x35.3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吳彬不僅自稱為“頭陀”,還自稱“金栗如來后身”,他傳世的人物畫也主要以佛教題材為主,約在1600年后發愿為南京棲霞寺繪制五百羅漢圖軸,之后又繪制了巨幅《五百羅漢圖》卷。這些都能夠反應出他自己作為一位佛教徒的身份和駑信虔誠的態度,他對于名利的超脫和釋然也對今天的人們搜集和整理他的資料帶來一定困難。

吳彬《達摩圖》
118.8x43.1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3. 請把手機橫過來欣賞《十面靈璧圖》長卷傳奇
《十面靈璧圖》堪稱“千變萬化、精妙絕倫”,擁有諸多顯赫的國外博物館展覽記錄,高達18次的重要出版以及12次古代權威著錄。其繪畫思想和技法后人難以超越,從人文精神涵蓋的隱居、賞石文化的不可復制性,以及卷后題跋者對明代晚期政治生態的勾勒、傳承次序構建的歷史維度等多方面,均令世人矚目。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