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3年4月25日,張書旂在波士頓中國中心現場演示。(張書旂家屬提供,舒建華整理)(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浙江美術館主辦的“疏影暗香——紀念張書旂誕辰120周年藝術展”近日亮相國博。展覽通過86件(套)精美展品、30余件輔助展品,充分展示了張書旂先生作為花鳥畫大家、美術教育家和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的多樣人生和藝術成就。
張書旂先生1900年生于浙江浦江,畢生專注于花鳥畫創作和研究,與徐悲鴻、柳子谷并稱“金陵三杰”。他注重寫生、師法造化,將西畫的寫實技法和色彩理論與中國花鳥畫的獨特韻致巧妙結合,畫作力求色彩與水墨的融合,善用白粉,能“粉分五色”,計白當黑,使強烈的單一對比化作柔和多變的層次變化,形成簡潔靜雅、恬淡柔美的畫面意境。
作為現代著名的美術教育家,張書旂以其特有的方式培養了艾青、艾中信等大批美術人才。1932年,張書旂和潘天壽、諸聞韻、吳茀之、張振鐸等諸位先生一道,創辦在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美術社團——白社,為推動中國藝術事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張書旂是為中美文化交流做出突出貢獻的旅美華人藝術家。1940年他創作的《百鴿圖》被作為賀禮贈送給第三次當選美國總統的羅斯福,這幅寓意和平的作品成為戰時中美兩國人民友誼的象征,廣獲贊譽。1941年,他作為“藝術大使”前往美國,在長達5年的時間里,他先后在美國、加拿大主要城市的幾十家博物館、美術館、大學、畫廊等機構舉辦了個人作品展覽,盡其所能地宣揚中國藝術,不遺余力地從文化層面增進北美國家人民對中國文化和中國抗戰的了解和同情。旅美期間售畫所得,他或是資助給滯留美國的中國留學生,或是捐贈給祖國用于教育事業,為戰時中國的抗戰和教育盡了他的全力。
其子張少書代表張書旂在美國的家屬,將先生臨終前的心血之作《翎毛集》畫譜以及他重要代表作《孔雀》《雞》捐贈給中國國家博物館,充分展現了張書旂先生在美家屬的赤子之心和家國情懷,也將進一步促進張書旂藝術的傳播與研究。

《翎毛集》畫譜-1957年-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捐贈)(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

作品《春風拂檻露華濃》-1948年-浙江美術館藏(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

張書旂《歸鴻》 1954年 浙江美術館藏

張書旂《老鷹》 1956年 浙江美術館藏

張書旂《贈君一枝春》 1952年 浙江美術館藏

張書旂《朝霧》1947年 浙江美術館藏

張書旂《紅花翠鳥》 1956年 浙江美術館藏

孔雀-1947年-國家博物館藏(捐贈)

雞-年代不詳-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捐贈)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