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0月16日晚,北京保利揭開了十五周年慶典拍賣的帷幕。“現當代藝術”專場在北京國貿大酒店舉槌。其中,潘全海油畫作品《睡蓮》從230萬元起拍,經過5輪的激烈競拍,最終以270萬元落槌于“黑馬”新買家,加傭金共310萬元成交。

《睡蓮》,刷新了潘全海個人作品拍賣的新紀錄。它在北京保利夜場上,可謂一枝獨秀;它在復雜的經濟環境與藝術市場中,實屬一股中堅力量。
潘全海,出生于廣西,大學就讀于中央民族大學,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移居美國,以畫睡蓮著稱,主要有《睡蓮》、《心靈之窗》、《花語》、《蒙娜麗莎》等系列作品。以西畫的油彩表達東方水墨畫的意境,磅礴大氣、靈動飄逸。從中國到美國,從寫實到抽象表現,舉辦了《2009年 臺北國父紀念館個展》《2009年 北京798個展》《2008年 美國休士頓萊斯大學個展》等多場個展,以及參加了《2008年 美國洛杉磯韓國文化中心第16屆全國美術比賽獲獎者聯展》《2008年 美國德州Stephen F. Austin State University全國美術比賽獲獎者聯展》等多場聯展。
作品《睡蓮》系列,有一種神秘的東方氣息彌漫四周,流淌自如的書法式運筆,使顏料游弋于畫布之上,傳統繪畫中具有象征意義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蓮,在潘全海的筆下卻充滿著妖嬈與鬼魅的生命感,原本靜謐的荷塘變得深不可測,處處涌動著玄機。在潘全海的筆下,睡蓮是一筆筆的涂寫出來,他通過傳統花鳥寫意畫的方式,信筆寫出睡蓮的形態,精準捕獲到花朵在盛開與紛落之間,醒來與美夢之間的那種搖曳姿態。他創造了一套表現世界的方法,使萬物皆備于我,也使萬物得到一種全新的呈現和詮釋,他便是那萬物縫隙中的一束光。
筆與色無論如何揮灑,視覺沖擊的關鍵點與畫面張力的限度,始終控制在整體情感的言說之中,而這一情感又始終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詩性特質及當代的荒誕意味。尤其在紅與綠一對補色關系中,色相及色度無論如何轉換變異,卻始終準確地把握著色彩的理性規則與感性經驗,而這一切是在隨意類似涂鴉式的繪畫過程中形成的,并非刻意而為。
《睡蓮》系列既是一種來自于自然的生命之境,也是如石濤所說“縱使筆不筆、墨不墨、畫不畫,自有我在”精神之境。正是這種雙重境界,使他的作品具有了一種令人心動的感染力,也為觀者開辟了一條通過藝術表現理解藝術主體的通道。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