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是天涼好個秋,深秋臨冬之際,時代美術館策劃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雅宴:10月17日案上云煙——于興洋國畫作品展,不僅可賞“天地之大美”,亦可探“一枝一葉總關情”,更妙的是一步一景,伴隨琴音裊裊,香茗悠悠。這個周末,此處心安之景,時代美術館誠邀您來打卡呦!
展覽名稱:案上云煙——于興洋國畫作品展
展覽時間:2020年10月17日-10月23日
開幕時間:2020年10月17日上午10點
主辦單位:安徽省書畫院、合肥市美術家協會
承辦單位:安徽資城創業孵化園、安徽時代美術館
協辦單位:雪花臉譜、安徽藝道傳媒、合肥新青羅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騰訊眾創空間、蚌埠市書畫院、安徽米家名品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合肥市蜀山區徽燕框藝、松園紅木、合肥裕健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合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藝術系
策 展:張玲
學術主持:汪鈞
新安之脈 心安之景
每次讀于興洋的山水畫,都恍如欣賞一首古琴曲。舒緩紆徐中透露出恬淡與靜穆的意緒,不激不厲,娓娓道來,讀罷覺得余音繞梁。其實山水畫與古琴頗多共通之處。南朝宗炳在當時是古琴名家,同時也是一位熱愛山水的隱士,自稱“棲丘飲谷三十余年”,寫下了影響深遠的《畫山水序》。他晚年“凡所游履,皆圖之于室”,稱之為“臥游”,并且對人說:“撫琴動操,欲令眾山皆響。”他關于山水畫的“暢神”論與其在古琴方面的造詣不無關系。其實,早在宗炳之前,鐘子期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已經見于典籍,說明用古琴表現山水意象的藝術實踐已經達到一定的高度。直到今天,人們常常演奏的許多古琴曲都與山水有關,如《平沙落雁》《瀟湘水云》《流水》《山居吟》《山中思友人》……等等。而在傳統山水畫中,攜琴訪友、松下彈琴等都是十分常見的題材??梢娗倥c山水息息相關。
而我覺得于興洋的山水畫與琴曲的共通之處,主要不在于題材,而在于幽微的意趣與安靜的氣息。這主要源于其本人的個性與師法的對象兩個方面。《論語》記載 “孔子于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倍谂d洋給人的印象始終就是“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說明其天性安靜沉默,不事張揚。一個藝術家,能夠將自己的個性融入作品之中,既天經地義又難能可貴。天經地義的意義在于,藝術家只有把自己的個性通過藝術作品表現出來,才能形成獨具一格的藝術面貌。難能可貴的地方在于,一個人認識自己的個性很難,用藝術作品表達出來則更難。于興洋的山水畫已經呈現出與其個性相統一的特征:沉靜安詳,不動神色而又饒有趣味。除了其個性因素之外,這種意趣與氣息又與其師法新安畫派的經歷有關。新安畫派上繼倪、黃,以散淡、清遠為旨趣。至僧漸江,更于清峻、幽曠之中寄托高逸情懷。其后新安諸家,多以逸筆清墨,寫枯寂幽冷之境,筆致雖簡,而意味雋永。于興洋師法新安諸家,于漸江用力尤勤,積學既久,形神俱肖。但我們從于興洋的作品來看,他對于新安畫派的學習并非亦步亦趨,而是取其菁華,為己所用。從題材和意境方面來看,新安畫派多以黃山、白岳為圖寫對象,以清冷的山林,寄寓高蹈避世之志。而于興洋的畫,雖然也常見重山深林,但并無枯寂之態。尤其是他那些書齋題材的作品,畫面中常常出現的是古拙厚重的陶盆,生機勃勃的蒲草,枝干奇逸的松樹,姿態曼妙的山石,這些物象組合在一起,便有一種喧鬧之外的寧靜,以及自得其樂的悠然。所以我們在他的畫中看到的并非是消極避世,而是對寧靜、祥和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在藝術形式方面,于興洋對于新安畫派的汲取也是主動且帶有取舍的。在構圖方面,我們可以看到漸江的影響,簡潔、清晰,要言不煩。其筆墨雖謹細嚴密,而時見疏放。尤其是渴筆枯墨,婉轉多變,而又松活自然,如同垢道人筆墨的蒼茫。同時,作為一個生活在當代的藝術家,于興洋對于藝術形式的運用有著自己的思考與探索。他的畫中,那些連綴的點景人物,以及按照一定秩序排列的建筑物等等,一方面具有強調符號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突出了構成關系中的節奏感。有時候,其作品中會運用大面積的渲染,以增強畫面的整體性與統一性。因此,相對于傳統繪畫而言,于興洋的作品有著明顯的“當代性”印記。這也是對于“筆墨當隨時代”的個人化注解。
“云里煙村雨里灘,看之容易作之難”,對于藝術創造而言,從來就沒有完美的闡釋?!霸姛o達估”,畫也如此。愿不善言辭的興洋君,通過作品能夠獲得更多的知音。
藝術學博士、安徽師范大學研究生導師 汪 鈞
庚子八月既望于東湖之畔
作品賞析

▲
《溪山話別》90x45cm

▲
《叢樹寒煙》45x68cm

▲
《別有洞天》68x34cm

▲
《眼觀一瞬》28x18cm

▲
《無閑事》26x16cm

▲
《文房清雅》28x23cm

▲
《文房清趣》28x23cm

▲
《凈界》130x40cm

▲
《聽泉圖》24x34cm

▲
《唐人詩意》34x34cm

▲
《八指頭陀詩意》68x34cm

▲
《歙縣名勝寫生》70x45cm

▲
《山亭圖》68x68cm

▲
《松林誦經》136x60cm

▲
《山水六條屏》其一

▲
《山水六條屏》其二

▲
《潑彩山水》45x68cm
于興洋
中國畫創作方向碩士,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委員會委員,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安徽青年美術家協會理事,安徽省書畫院特聘畫家、合肥市美術家協會理事,合肥市政協書畫院畫師、蚌埠市書畫院特聘畫家。

作品入選、獲獎:
2004年10月,作品《云擁山朦朧》入選安徽省第七屆文化藝術節展(安徽省文化廳主辦)
2004年10月,作品《天接云濤連曉霧》獲第二屆全國青年國畫年展榮獲銅獎(中國美術家協會為指導單位、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中國美術館主辦)
2005年8月,作品《山居圖》第五屆當代中國山水畫展(中國美術家協會為指導單位、文化部藝術服務中心主辦)
2006年10月,作品,《詩地幽居》入選第二屆安徽省美術大展(安徽省文化廳、安徽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安徽省美術家協會)
2007年5月,榮獲第六屆全國教師書三筆字書法大賽一等獎(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主辦)
2008年5月,安徽省首屆臨書大展(安徽省書法家協會主辦)
2009年10月,作品《九華禪林探幽》入選第三屆安徽省美術大展合肥(安徽省文化廳、安徽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安徽省美術家協會)
2010年7月,作品入選安徽省第十屆書法新人新作展(安徽省書法家協會主辦)
2013年8月,第六屆安徽省少兒藝術大賽榮獲優秀指導教師獎(共青團安徽省委員、安徽省文化廳主辦)
2014年9月合肥市中青年書畫扇面作品邀請展(合肥市美術家協會主辦)
2015年10重履新安路--安徽省第二屆書畫院作品聯展(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安徽省書畫院主辦)
2015年10月蚌埠市書畫院作品學術交流展
2015年12月“和平頌 英雄魂 合肥市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書畫作品邀請展”(合肥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合肥市美術家協會主辦)
2016年10月合肥市中青年書畫條屏學術邀請作品展
2016年12月《九華禪林》入展第三屆“重履新安路—安徽省書畫院創作展覽聯盟作品聯展(安徽省文化廳主辦)
2016年12月蚌埠· 合肥兩市書畫院作品交流展(蚌埠市委宣傳部主辦)
2017年1月《無題》入展重履新安路---安徽省書畫院花鳥畫作品邀請展(安徽省書畫院主辦)
2018年4月《筆底春云暗》重履新安路﹒第五屆全省書畫院作品聯展(安徽省文化廳主辦)
2018年7月《祥云氤氳九華秋》2018泰國曼谷中國安徽文化周書畫展(安徽省文化廳、曼谷中國文化中心主辦)
2018年12月作品《涇川之春》入展重履新安路﹒第五屆全省書畫院創作展覽聯盟美好鄉村寫生作品展(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安徽省書畫院主辦)
2019年7月《黔山新韻》入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第七屆安徽美術大展(安徽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安徽省美術家協會)
2019年9月《黔山新韻》入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全省書畫作品聯展(安徽省文化廳主辦)
2019年11月《黔山新韻》入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合肥市美術作品展(合肥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合肥市美術家協會主辦)
2020年1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暨安徽省書畫院建院40周年作品展(安徽省書畫院主辦)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