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縱橫行空闊 任重激豪情》
——談軍旅書畫家陳有杰的鞍馬人物畫創作
文 / 著名評論家 阿林
我一向認為我的藝術是我生活的副產品,是我遇到、感受到和對大自然及人的無限的愛,是我看到的一切。
----羅克威爾?肯特
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莊子
陳有杰,這位我們大家都熟悉的重慶軍旅書畫家,今年六十九歲了,在疫情常態化的炎熱夏季,本該去避暑休閑的他,卻潛心在自己工作室創作了近九十件頗有新意的鞍馬人物畫。本次畫展的鞍馬以草原英姿和騎兵戰士、騎士雕像素材為主,展示了馬與人和諧相處,以及馬積極進取、勇往直前、縱橫馳騁的奮進精神;人物涉及古代人物、近代人物、傳說人物、外國人物等,寫意的畫風,獨特的構思,使人物的豐富表情和鮮活姿態躍然紙上、栩栩如生。觀其系列鞍馬人物作品,不僅為他筆下縱橫行空闊的駿馬及各型生動人物們叫好,更被陳有杰這位老驥不伏櫪,仍在任重激豪情的精誠擔當所感動!
師古師今師造化
鞍馬畫是傳統中國畫中重要的繪畫題材。春秋戰國時期,文獻中已經出現有關馬畫的記載,《韓非子》云:“客有為齊王畫者,曰犬馬最難”。由此可見,馬自古就有最難畫之說。
陳有杰自幼與馬結緣,數十年來愛馬畫馬,研習創作多有所獲,2011年曾在北京出版《陳有杰寫意駿馬畫集》,2014年在重慶南坪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百馬圖畫展》,重慶衛視釆訪報道央視網轉播及各大互聯網轉發,得到畫界認可與觀眾好評。
古人說鬼魅易,犬馬難,畫好人物比犬馬更難,要畫好鞍馬人物畫是難上加難。勇于不斷挑戰自己的陳有杰,為學畫鞍馬人物,先臨摹名家作品,再寫生構思創作,每天默默耕耘不止,已廢稿百千。古今中外畫馬名家如:韓干、曹霸、李公麟、趙孟頫、達芬奇、米開朗基羅、郎士寧,至近當代的徐悲鴻、黃胄、許勇、姚迪雄、張揚、志遠等,陳有杰都勤奮臨摹這些畫馬名家的精湛技藝和研究體會其創作時的豪邁激情。
2014年(馬年) 3月,陳有杰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觀看了中國著名雕塑家王濟達-金高伉儷作品展。王濟達先生高超卓越的鞍馬人物雕塑作品,人物夸張,精氣神足,栩栩如生,造型概括,動作流暢,形象生動,風格寫實,質樸自然,突出“力”與“勢”之妙,在“險”中求極致取巧,作品動感十足,引人入勝。藝術感覺敏銳的陳有杰駐足仔細觀察思考,并回家以多個視覺仿寫雕塑作品其意,作鞍馬人物畫的學習借鑒。如《烈馬與漢子》《所向無敵》(之一、二)《牧馬人》(之一、二、三)等作品。
2018年,陳有杰來到包頭達茂旗希拉穆仁鎮草原,三天住宿在哈拉塔拉蒙古包,去現場釆風寫生,盡情觀看蒙古馬群、牛羊群、跑馬、賽馬等活動,飽覽廣袤大草原之風情,陸續創作以草原青年女士鞍馬風采系列為主的作品二十余幅。如《英姿颯爽》《英姿綽約》《英姿靚麗》《英姿駿骨》《瀟灑英姿》《春風得意馬蹄香》等作品。這些作品將雄健陽剛之駿馬與嬌艷少女融為一體,雄強中有柔美,粗狂中有細膩,使之筆墨濃淡,色彩冷暖對比相間,線條剛柔虛實相生,人馬動態各異,顧盼傳情,形神皆備,讓觀者眼前一亮!
2019年,陳有杰先后到瑞士、意大利、法國、德國、俄羅斯等地旅游,在其他游客只重看美景、吃美食盡情放松享受的時候,勤奮好學的陳有杰卻在如饑似渴地從西方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裴爾等大師們高雅精湛的油畫、雕塑及建筑中不斷汲取鞍馬英雄騎士作品的造型藝術營養。如《安吉里之戰》《羅馬騎士》《青銅騎士》《騎兵元帥謬拉》《彼得大帝》等作品。
求真求美求精誠
在唐代之前,馬的形象多夸張且帶有神話色彩。唐代馬畫題材拓寬,一改程式化風格,開始向寫實靠近,在造型、構圖、筆墨功夫上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宋代李公麟將白描畫法引入鞍馬繪畫,使其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自清代開始,中國畫進入到兼容并蓄的時代,一方面中國畫家如任伯年、冷枚、錢南園等開創了小寫意畫馬之風;另一方面,隨著郎世寧等西方畫家到來,西畫技法進入中國,他們將西方焦點透視、明暗處理等技法與中國繪畫相結合,創立了一種中西結合的畫法,使馬的形象更加嚴謹細膩、色彩鮮明、生動逼真。
在當代畫壇,陳有杰將畫馬作為藝術追求,悉心研究鞍馬題材繪畫,苦苦探索畫馬途徑,在筆墨技法、構圖造型和藝術境界等多方面都有所創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個性化風格,其獨到的藝術手法賦予筆下之馬以新的生命。兼擅書法的陳有杰在作畫筆墨線條中摻入了行書、草書用筆,筆力遒勁,力能扛鼎。如同筆有頓挫、墨有虛實一樣,其筆下的線條也有虛實,筆與筆之間安排有序,相錯而不相亂,繁密而不相犯,疏間而不相離,在整體上達到了勢的統一。中國畫十分講究筆墨,濃淡干濕,墨分五色。陳有杰深知畫馬的關鍵在于墨的運用和把握,他知難而進,在以骨寫形、以書筆入畫中呈現出墨的諸多變化。如《神采飛揚》《芳草馬蹄驕》《草原風情》《相伴草原行》《有緣共踏青》等作品。
寫意精神是中國畫的基本特性,流暢的書寫性,造型上的意象性和對寫意精神的追求,是中華民族藝術的審美范式,也是我們民族生命精神的延續。陳有杰經歷多年的探索和筆墨錘煉,在創作中將中國畫的意象造型和寫意精神相融合,一步步實現著意象造型和寫意精神的升華。如《和諧春風圖》《馬到成功圖》《奮起直追圖》《騰空飛越》《相伴共馳騁》等作品。
陳有杰經過多年的研究和筆墨實踐,對馬的外形結構及生理機能了然于心,因而不再拘泥于形的刻畫,而是有所取舍,注重對馬的本質、神韻的把握,將自己的審美情趣、思想情感甚至人格品性融入其中。在陳有杰看來,作畫很容易達到形似,完全不似的抽象也很容易達到,難就難在似是而非似,這是一種意象的體現。在中國畫創作中,善工者往往容易達到形似,寫意者多追求神似,畫家往往各具所長,而陳有杰則二者兼備,他的《奮勇當先圖》《追風逐日圖》《快馬加鞭圖》《馬球競技圖》《宮娥馬球圖》等系列作品已進入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天人合一”境界。
畫馬畫人畫精神
通過意象造型,營構出畫面的大美之象,觀馬猶聞蹄聲疾,憑欄但覺風聲動,不僅令人聯想到陳有杰在藝術道路上的奮進,更令人聯想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奔騰豪邁之勢。陳有杰致力鞍馬人物寫意畫創作,寄此表達再現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奮勇向前的龍馬精神。從意象造型上來看,陳有杰作品中馬和人的形象在變形的基礎上,對畫面的構圖安排、形象動態、墨色變化等,更注重承接連貫和勢的動向轉折,追求整體的韻律感和氣勢。陳有杰筆下的馬是對自身精氣神的刻畫,更是中國文化精神、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寫照。如《齊馬奮進圖》《龍馬精神》《快樂奔馳圖》等作品。
軍人出身的陳有杰對英雄的熱愛、對戰友的熱愛是深入血脈里的。在祖國漫長不為人知的邊防線上,仍有輕騎兵勇士那驕健的身影與汗馬功勞。軍旅書畫家的他根據去年觀看解放軍八一美術館展覽的部分影視資料,回顧寫生創作了《騎兵雕像》《乘勝追擊》《南疆衛士》《雪域衛士》《快馬神槍手》《鐵騎雄風》《戰馬奔騰》等十余幅作品,重在表現邊防騎兵英勇頑強,不畏艱苦的軍人風釆。在古今中外英雄騎士系列中,他創作的《三英戰呂布》《千里走單騎》《北伐雄風圖》《鐵騎雄風圖》《大刀進行曲》等歌頌三國英雄、抗日英雄的作品人馬復雜、氣勢恢宏,畫出了英雄們正氣凜然、浴血奮戰的高大氣概。
陳有杰的鞍馬人物畫離不開生活,也離不開感情,他的藝術也可說是感情的藝術。古代思想家莊子有句話云:“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生活是豐富的、美的,大自然和人都是豐富的,美的。藝術家要發掘這種真實的美,只有以至精至誠的心態去思索、去觀察、去體驗,才能捕捉到這種美。這里有沒有真誠的感情,有沒有激情,有沒有愛,是至關重要的。這種對于生活對于藝術的真誠的愛,是促使藝術家以超人的意志和忘我的勞動,進行上下求索,完成自己創作使命的原動力。陳有杰崇敬那些傾注畢生精力、燃燒自己全部生命,去創造人類理想和美的大師們,如米開朗琪羅和貝多芬,要像他們那樣的去愛大自然、去愛人。古人有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可陳有杰這位老驥并不伏櫪,仍在做千里之行。他的經歷、思想、技巧已臻于成熟,他尚有足夠的精力和熱情,還有能力苦干一番,完成我們民族歷史和現實中有關“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大主題的杰作,這也是我們大家所期待著的。
2020年8月26日于重慶“知虛堂”




































































《鞍馬人物畫感言》

文 / 陳有杰
騏驥生絕域,鸞鳳本高翔。馬乃吉祥之物,不語之君子,正義之化身,民族之魂魄,精神之象征。馬勇猛剛毅,馴良忠信的性格深受人類的推崇喜愛,人們在馬身上寄托著奮發圖強和成功的意愿:如馬到成功,龍馬精神等,馬通人性,自古以來就是人類勞作,戰場堪托生死的忠心良友,古今中外無數的寶馬龍駒,英雄騎士的故事雕像畫作榜陳列于世,構成了許多文化風景,感染著愛馬的人們,亦召喚著畫家們的情懷。
古往今來,中外畫馬名家輩出,各領風騷,韓干、曹霸、李公麟、趙孟頫、達芬奇、米開朗基羅、郎士寧至近當代的徐悲鴻、黃胄、許勇、姚迪雄、張揚、志遠等,無不以豪邁的激情,精湛之技藝抒發自身之情感。

我自幼與馬結緣,數十年來愛馬畫馬,研習創作多有所獲,2011年曾在北京出版《陳有杰寫意駿馬畫集》,2014年在重慶南坪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百馬圖畫展》,重慶衛視釆訪報道央視網轉播及各大互聯網轉發,得到畫界認可與觀眾好評,更增添了我畫馬的信心。
以前我畫的馬多是桀驁不馴,無鞍無韁,自由自在之野馬,無拘無束,可任意揮毫,畫久了覺得差人物,缺少一種意境也覺乏味,老畫自己熟悉的題材,久了也會失去新鮮感。于是有了想畫鞍馬人物畫的想法,感覺藝術需要不斷學習探索創新,開闊視野,不能老是重復過去,要向中外名家學習,不斷超越自己。″鬼魅易,犬馬難矣!“這是九年前著名油畫家,作家古月老師對《陳有杰寫意駿馬畫集》作序的贊美評價,《百馬圖畫展》《百犬圖畫展》我巳先后成功舉辦,但馬上人物畫如何表現?對我是一種新的挑戰,古人說鬼魅易,犬馬難,我認為畫好人物比犬馬難,要畫好鞍馬人物更難。古人言: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開始嘗試學畫鞍馬人物,先臨摹名家作品,再寫生構思創作,每天默默耕耘不止,巳廢稿百千。
2019年5月,我先后旅游到西歐瑞士、意大利、法國、德國,9月又到俄羅斯,有幸參觀欣賞到西方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裴爾等大師們高雅精湛的油畫,雕塑,教堂建筑等藝術,鞍馬英雄騎士作品最讓我頂禮膜拜,余后臨仿了多幅鞍馬人物作品在網上展示,得到藝友們好評,使更增強了我的創作激情。
蒙古草原,乃畫馬之人必向往之地,是女兒包車與家人同游讓我如愿以償,于2018年8月有幸來到包頭達茂旗希拉穆仁鎮草原,三天住宿在哈拉塔拉蒙古包,去現場釆風寫生,盡情觀看蒙古馬群、牛羊群、跑馬、賽馬等活動,飽覽廣袤大草原之風情。因有所感,近月陸續創作以草原青年女士鞍馬風采系列為主的作品二十余幅,將雄健陽剛之駿馬與嬌艷少女融為一體,雄強中有柔美,粗狂中有細膩,使之筆墨濃淡,色彩冷暖對比相間,線條剛柔虛實相生,人馬動態各異,互為顧盼傳情,力求形神皆備,重在“雄強與嬌美”,馬上馳騁讓人快樂,讓觀者愉悅,遂在《快走踏清秋》圖草題詩一首曰:
秋風浩蕩馬蹄疾,萬里無云空氣新。
千里草原舒郁氣,忘卻煩惱長精神。
回顧2014年(馬年)3月10日,我在北京中國美術館,有幸觀看了中國著名雕塑家王濟達-金高伉儷作品展,王濟達先生1935年生于北京,中央美院雕塑糸高材生,夫婦響應支邊在內蒙古美協生活工作多年,后事業成就卓著,為旅美訪問學者,其諸多雕塑作品成就享譽國內及海外。此次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的大型雕塑作品《馴馬》《所向無敵》《邊防英雄》《牧馬人》等讓我一飽眼福,真是難得有此幸運。作品《馴馬》是表現剽悍蒙古漢子與烈馬斗力的較量;《所向無敵》是展現解放軍與女民兵鐵騎以泰山壓頂之勢,揮劍乘勝追擊殺敵的英雄氣概;《邊防英雄》是表現女民兵策馬騰飛追殺逃敵,致敵人仰馬翻遭生摛的驚險動作場景;《牧馬人》是勇猛的蒙古漢子策馬狂追倔犟難馴之野馬的驚險故事,余后我仿學畫草題七絕詩一首曰:雄姿傲骨賽蛟龍,曠野追風藐大鵬。何日桀驁不馴去?戰場決斗助英雄。觀王濟達先生四部精采雕塑大作是陽剛之力與美感的享受,其作品來于自然卻又高于自然與生活,藝術形象駿馬、人物雖稍作夸張,但卻更精氣神足,栩栩如生,造型概括,動作簡練流暢,形象生動,風格寫實,質樸自然,突出“力”與“勢”之妙,在“險“中求極致取巧,使作品在視覺動感中引人入勝。王濟達先生高超精湛的鞍馬人物雕塑作品讓觀者贊嘆不巳,讓我多年后還留下馬年此展美好的回憶,獲益匪淺,近期揮毫,以多個視覺仿寫其意,作學習借鑒,難及原作雕塑之壯美震憾矣!
策馬揚鞭,馳騁縱橫,回歸自然,放松心情,現代馬術運動成為時尚男女青年之健身之向往追求,馬術俱樂部在各地也應運而生。馬術運動起源于英國貴族,追求高雅健康,代表一種貴族精神氣質與勇敢擔當,馬術比賽在1900年就納入世界奧運會的精釆項目,它以快速驚險,雄健優美競技吸引觀眾。緣于多年在影視上觀看香港精采的馬術表演比賽,重慶和泰馬術俱樂部賽馬活動等印象深刻,我近期回顧創作了《快馬加鞭圖》《齊馬奮進圖》《奮勇當先圖》《相伴共馳騁》《樂在奔馳》《馬到成功圖》等10余幅馬術運動作品,在《騰空飛越》上草題七絕詩一首曰:
騰空神駿似蛟龍,跨越障標建奇功。
馬術功夫靠苦練,歷經磨難可稱雄。
又草詩七絕一首贊題《龍馬精神》畫作曰:
一馬當先百驥從,奔騰競技展雄風。
應知豪氣能酬志,喜看神卅贊馬龍。
時光冉轉,現代世界巳進入高科技電子信息時代,戰馬騎兵早巳過時不在,只有英、法、蒙等外國保留有騎兵儀仗隊,中國邊疆只有少量騎兵連隊護衛邊防,我根據去年觀看解放軍八一美術館展覽,部分影視資料,今回顧寫生創作了《騎兵雕像》《乘勝追擊》《南疆衛士》《雪域衛士》《快馬神槍手》《鐵騎雄風》《戰馬奔騰》等十余幅作品,重在表現邊防騎兵英勇頑強,不畏艱苦的軍人風釆,在《邊防衛士》畫上題詩一首曰:長城塞外狼煙盡,萬里山河谷稻青,莫道和平無戰事,養兵千日備紛爭。保衛邊疆常備不懈,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訓練場如戰場。在祖國漫長不為人知的邊防線上,仍有輕騎兵勇士那驕健的身影與汗馬功勞,我作為軍旅書畫家,理當為他們揮亳賦詩點贊喝釆。
愛馬畫馬,愛人畫人,人通馬語默相契,馬解人意互覺親。師古師今師造化,畫馬畫人畫精神,致力鞍馬人物寫意畫創作,讓我更能以此表達再現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奮勇向前的一種龍馬精神。經過三個多月的精心研習,我巳完成八十余幅鞍馬人物畫創作,最后題跋以詩文或短句,融詩書畫印一體,力求相得益彰。拙作將鞍馬人物分5個糸列展示:賽馬快樂競技、草原少女馬上英姿、中國美術館雕像寫生、邊疆騎兵風釆、古今中外英雄騎士,冠以2020陳有杰駿馬人物作品《馳騁雄風畫展》,即將在互聯網上展示,敬請網友藝友們關注欣賞指教,因時間短促,技藝粗陋,畫作難免顧此失彼,盡如人意,貽笑大方,或許有部分作品能給人一點精神共嗚和美的享受,將是對我的莫大欣慰和鼓勵。
弘楊中華民族馬文化之龍馬精神永存!借有詩贊曰:
衛星巡天,騎制煙消。
蹄音遠去,駿影彌驕。
英雄本色,舉世共仰。
奧運競技,重賦華章。
悠悠千載,忠魂風流。
大任同肩,誰與比儔。
樂奏破陣,歌詠大風。
嘉其神勇,因以為頌。
偉哉煌哉,龍馬精神。
蹈之勵之,壯我國魂。
陳有杰2020年8月20日于重慶鵝嶺靜心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