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復蘇。
疫情全球蔓延的形勢下,國外各大劇場也紛紛進行新的嘗試,探索疫情之下的劇場生存之道,并對戲劇藝術展開進一步反思。
布拉格國家劇院的線上戲劇平臺 「文化即國家」(#kulturajenarod)
從四月初開始,每周四下午6點從歷史上莫扎特《唐·喬萬尼》首演的 Estates 劇院在YouTube上直播。目的是呼吁戲劇在疫情期間的重要性,表達它對社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這個平臺上,參與者們反思了國家劇院在當今形勢下的意義,他們相信文化的多樣性及其與整個社會對話的能力,以及彼此的不可分離。“ 沒有文化,我們算什么國家?”在這種情況下以“文化”為題,也體現在一個代表國家的文化機構,意識到其歷史責任的宣言:
“我們想成為這樣的國家劇院,這是我們國家地位的真實象征——不僅在書面上,而是作為社交結構功能的組成部分。所以我們正在尋找國家劇院當下可以為捷克文化和社會服務的方式,幫助它克服可能是過去幾十年來所面臨的,最困難的危機。
“也許我們采取的是無法轉化經濟收益的理想主義行為,但是我們堅信,如果希望我們的后代生活在一個自由、自信的狀態下, 即使在今天,我們也離不開自由,自信的文化。”



克拉科夫尤利烏什·斯沃瓦茨基劇院
從4月4日起,啟動 「封閉劇院」項目應對全球疫情。觀眾可以在每星期六和星期三的20點在線觀看戲劇視頻系列。劇院負責人在YouTube宣傳片中表示,演員被關閉在該劇院建筑中,正是一個制作當今時代視頻日記的極好機會。
同時 「封閉劇院」為觀眾提供疫情期間了解劇院的機會。演員通過在劇院Facebook上的個人資料,鼓勵互聯網用戶交流彼此隔離期間的生活。為了滿足劇場愛好者,該劇院還打開了虛擬的大門。觀眾可以在網上欣賞劇院擁有的大幅藝術作品和歷史陳設,例如19世紀波蘭畫家西米拉茲基(Henryk Hektor Siemiradzki)的舞臺畫幕,或19、20世紀之交波蘭著名戲劇演員和導演索爾斯基(Ludwik Solski)的更衣間。
總之,這一項目旨在保持 觀眾與戲劇藝術之間的活躍聯系,直到每個人都可以返回劇場為止。當然,正如他們所說,“有時候這很有趣,但也很糟糕。”



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重頭戲,維也納河畔劇院的歌劇 《費德里奧》首演因疫情受阻。不得不借助奧地利廣播集團,3月20日首次無觀眾向全球現場直播。這個《費德里奧》新排版本,舞臺設計受意大利藝術家皮拉內西1750年作的系列蝕刻版畫《監獄》啟發,也讓人想起埃舍爾的現代迷宮作品 《不可能的樓梯》。
舞臺上四個交織,扭曲的螺旋形階梯構成的雙螺旋樓梯,整體上充滿了空間,在這個特殊時刻,難道不是疫情威脅正在逼近,前景莫測的現實世界的隱喻?



5月22日,布拉格新舞臺劇場樓頂,舞蹈演員以老城悠久的歷史建筑為背景,在斯美塔那 《伏爾塔瓦河》 旋律中起舞,向疫情中的醫護人員致敬,現場拍攝的視頻短片之后在線上持續播放。


奧地利藝術家丹尼爾·霍森伯格的圖像裝置, 6月至8月起在維也納城堡劇院正門入口處展示。作品以該劇院疫情前的四部演出為出發點,將劇場時刻“從內部”轉移到當前關閉的門前。
“主要入口,即城堡劇院通往公眾的橋梁被三聯畫完全遮擋了。同時,大幅面作品傳遞了生命的跡象。對我來說,這作品是新冠狀病毒時期藝術和 文化景觀的反映。也代表著整個社會都存在的一種感受。”
霍森伯格說:“畫中演員們都是沉默的。沒有觀眾。口罩是這種沉默的象征。一種限制。這些不完整的個人復制品代表著,我們在隔離時,幾乎是在自動使用自我反應機制。在無處不在的限制下,公共空間變得越來越重要。這也為藝術及其觀眾創造了新的機會。城市區域可以進行適合的設計和圖像制作,理想情況下,這可以創建話語并承擔文化調解任務。”




柏林人劇院9月重啟時,觀眾席的布局將與疫情之前大不相同。為了遵守社會疏離規則,劇場的通常700個座位被拆減到200個。藝術總監奧利弗·里斯(Oliver Reese)稱這樣臨時性的座位刪減是一種“創造性的解決方案”,使劇院觀眾入座時與他人保持安全距離。“這不僅是我們作為公共劇院的主要使命和義務,而且是我們衷心希望回到舞臺上的愿望。”
“我們都渴望正常。但是我絕對確信,我們面對200人的演出至少可以和面對700人的表現相同。” 該劇場始建于1892年,自1954年以來一直是布萊希特著名的劇院的所在地。由于取消了駐場和巡回演出,劇院遭受了巨大的經濟困難,這項新的座位計劃使他們能夠恢復演出并翻新劇院的座位。里斯說:“我們希望創造一種特殊的體驗,將其融入人們的情感記憶中。”



6月10日至15日,柏林德意志劇院將保留劇目《鼠疫》挪至劇場外的院子里露天演出。觀眾與演出方在推特對話:“太好了!但是,一家人能把椅子推在一起嗎?” 回復是:“一方面,我們很難“控制”一家人在一起,另一方面,我們的同事是用卷尺測量擺放椅子,非常注重細節。如果您能讓每天晚上都不必重復這一過程,那就太好了,謝謝 。”



莫斯科藝術劇院戲劇博物館,給疫情中的斯坦尼與丹欽科舊照戴上了口罩
普希金的第一個慶祝日發生在1880年6月6日,以紀念這位詩人在莫斯科的紀念碑的開幕。一百四十年來,每年俄羅斯都會把這一天做為其歷史上最重要的日子之一慶祝。
疫情中的2020年也沒例外——6月6和7日,從12:00到18:00,莫斯科藝術劇院的藝術家們在劇院的社交網絡(FB,VK,Instagram)上,馬拉松式地朗讀普希金,當然,是從童話開始。《漁夫與魚的故事》 中那個人們從小就熟悉的人物,引導他們進入了普希金詩歌的大門,從此一生與普希金接下了不解之緣。




德意志劇院的線上虛擬戲劇節Digital Radar Ost,使疫情中聽起來像烏托邦的事成為可能
6月19日至21日,在劇院的三個舞臺以及另外八個空間中,東歐和俄羅斯的演出,提供了超過50個小時的馬拉松觀劇體驗。為期三天的周末戲劇節使劇院轉變成了一個數字空間:講座、演出、工作坊和研討會之外,觀眾可以在數字三維世界,體驗主辦方策劃的特邀演出,跨國合作的首演,以及著名導演作品的現場直播。
德意志劇院認為“在許多國家的邊界都已關閉時,東歐的當代戲劇在德國首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這次線上虛擬戲劇節首次將Kirill Serebrennikov在莫斯科果戈里中心排演的《平凡的故事》,Ewelina Marciniak在波蘭Fredro 劇院排演的《暴力史》和Timofej Kuljabin在新西伯利亞紅色火炬劇院排演的《奧涅金》三部出色作品,配以英語或德語字幕,完整地進行了現場直播。德意志劇院與莫斯科果戈里中心,基輔Dakh 劇院和第比利斯Royal District 劇院的跨界合作,也在網上進行了首演。
在支持項目中,主辦方與俄羅斯、波蘭和烏克蘭的藝術家一起就當前的社會政治問題和禁忌話題進行三場對話。其中包括民族主義,烏克蘭東部的戰爭和性別歧視。網上觀眾還可以參與交互式工作坊和來自東方的網絡新聞研討會。


莫斯科果戈里中心《平凡故事》

新西伯利亞紅色火炬劇院《奧涅金》

白俄羅斯自由劇院疫期短片播放項目中的朗讀者
每段10分鐘左右,同時面向孩子和成人的童話朗讀,別具一格的場景選擇和靈活自由的形式編排,短篇幅小題材的精心制作。

死去的公主與七個騎士的故事

文章/睡前故事

就像小雞尋找聲音
5月17日,圣彼得堡托夫斯托諾戈夫大劇院與「有用」基金和「戲劇」雜志,聯合發起全俄幫助醫生行動。任何人都可以通過購買虛擬戲票,觀看6月19日19:00在線播出的演出《愛麗絲》。
票價從100盧布起,所有籌集的資金,用于收集冠狀病毒抗體的測試試劑盒和個人防護設備套件。
由Andrey Moguchy導演的 《愛麗絲》表現“關于我們的整個生活,關于我們喪失了歡樂和同情的能力,關于我們自己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而卻在慢慢出賣自己。”
曾獲2015 俄羅斯戲劇“金面具”獎。這是該戲首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在線播放。截至6月19日共籌集到912,400盧布(約人民幣 81924.4元) ,為N.V. I.I.的醫務人員購買了3,200份抗體測試和PPE試劑盒。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