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半丁老人逝世五十周年。近日,“黃花為友 莫負此生——吉林省博物院藏陳半丁花鳥畫專題展”亮相吉林省博物院一樓張伯駒館,共展出陳半丁51歲至87歲間創作的花鳥畫作品40余件。通過展覽,觀眾可以從中感知世紀老人陳半丁的藝術成就及獨特的藝術魅力。

《群芳爭艷》雜畫長卷
陳半丁(1876—1970),原名年,字靜山,號竹環齋主人等。出生于浙江紹興柯橋鎮。他的一生跨越了清末、民國和新中國三個時期,是名符其實的世紀老人。他終身追求書畫篆刻藝術,以墨韻刀筆包容人生的歡樂與坎坷,是我國二十世紀融“海派”與“京派”繪畫于一身的藝術大家。陳半丁生前與齊白石是中國畫壇的比肩人物。

《珊瑚臘梅圖》

《牡丹圖》

《春元圖》

《四時吉祥圖》

《挺秀生姿圖》

《月季圖》

《歲朝清供圖》
據介紹,此次展出的40余件作品,題材內容以梅花、牡丹、松菊、水仙、芙蓉、紫藤等花卉為主,輔之以飛禽、奇石、器物等花鳥畫作品。陳半丁善繪花卉、山水、人物、走獸,其寫意花卉畫造詣最高。其花卉主調是“陳白陽加吳昌碩”。他將吳昌碩、趙之謙金石書法的蒼勁寓于畫中,將華新羅的清俊,金冬心、汪士慎的疏放摻雜入畫,同時兼得青藤、白陽的水墨淋漓,其寫意花卉狀物描情,生動自然,具有秀潤蒼古之趣。筆墨意境,得文人之雅和“金石畫派”遺風。題材和用色汲取民間吉祥寓意,畫風醇厚,雅俗共賞。

《紫菊成扇》
如展出中的《四時吉祥圖》,畫面繪巨石、古松、牡丹、墨竹,構圖疏密有致,設色艷而不俗,蘊涵濃郁的傳統文化韻味。山石用闊筆揮寫,濃墨點苔,沉著、堅定,有力度感。古松虬曲怒張,直立頂天,氣勢非凡。主干用不同墨色圈鱗,再施淡赭,于古拙中見生機;枝葉偃仰,以濃淡分遠近,蒼勁中蘊秀潤。牡丹用沒骨及雙鉤法繪紅、黃、紫、白四色,精心點蕊,形神兼備,氣韻生動;另繪蓓蕾一朵,含苞欲放,別有情趣;幾枝墨竹取書法筆意,勁健飄逸。整幅畫面達到了“天機物趣,畢集毫端”的妙境。再如,《歲朝清供圖》是他86歲時的一件作品。該圖將牡丹、臘梅、水仙,以瓶花入畫。筆墨凝練,瀟灑自如,章法結構及墨色效果,顯現出黑白對比節奏的獨特韻律,碑版意趣和金石之氣貫通于造型語言之中,使作品精于用筆,妙于結構,別具新態。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到9月29日。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