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正式對外展出《艱苦卓絕——上海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主題展,這是目前上海市唯一一個全面反映上海14年抗戰歷史過程的主題展覽。
此次主題展以上海人民的抗戰精神為主線,從“全國救亡運動的前期中心、侵華日軍法西斯暴行的重創地、對日作戰的軍事戰略要地、全民族抗戰的重要基地、抗戰文化的發祥地、國際互助的橋梁和紐帶、迎接抗戰的最后勝利”7個部分,以吶喊、煉獄、硬土、堡壘、怒吼、同盟、凱歌為題,再現上海抗戰的崢嶸歲月,講述上海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作出的巨大犧牲和偉大貢獻。

變換雕塑“怒吼”,在不同視角下的兩個造型分別為“拿筆的手”和“握槍的手”。
現場展出的歷史資料圖片。 均本報記者 趙立榮 通訊員 鮑文攝 制圖:馮曉瑜
由1400余顆子彈組成的“戰”字,象征凝聚團結。
展覽共展出1690件珍貴文物,其中有《申江戰焰圖》、南京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犯的呈堂證物、“上海市各界紀念一二八抗戰十五周年大會”簽名軸等50余件獨一無二的重要文物,陳誠在“八一三淞滬會戰”期間與戰地指揮官往來的電文、上海孩子劇團成員撰寫的回憶手稿等30余件珍貴文物系首次亮相。同時,展覽引入沉浸式4D體驗、光影藝術裝置、主題變幻雕塑、構建情景化空間等國內領先的展陳手段和技術,亮點頻現,讓觀眾在互動中與厚重的歷史“對話”。
沉浸式4D體驗讓觀眾身臨其境
在實景還原的百年老屋中,聽著呼嘯的警報聲,看著窗外的沖天火光,伴著炮彈爆炸聲引發的劇烈房屋震動,趁著夜色沖入“大雨”逃難……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館長唐磊介紹,主題展一大亮點——“淞滬抗戰”沉浸式4D體驗展項,將“雨屋”等當前最時尚的藝術表現手段和城市元素融入歷史展陳中,使參觀者的聽覺、視覺、觸覺、體感與場景還原相結合,仿佛置身“電閃雷鳴、大雨滂沱、槍林彈雨”的戰場氛圍;通過立體場景還原,結合背景畫、藝術雕塑、計算機軟件技術和三維圖形圖像動畫技術等,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體驗。
此外,隨視角移動切換成“拿筆的手”或“握槍的手”的主題變換雕塑“怒吼”,也讓人印象深刻。唐磊介紹,這一展品首次將變幻雕塑的創作概念引入展陳設計,以同樣的線條作為載體,交替呈現兩種不同的圖像,意在傳達民族危亡之際,文人“以筆為槍”發出怒吼,誓死捍衛民族利益的愛國精神和頑強意志。
展覽最后,14米長、3.5米高的巨幅文獻式全景油畫《中國代表團簽署聯合國憲章1945》將在此永久保留。該畫創作者李斌告訴記者,將憲章內容等直接印刷到油畫上,體現了對史實的尊重,并賦予畫作莊重與歷史感。
構成完整上海抗日戰爭主題紀念場館體系
唐磊介紹,目前上海展示抗戰題材的紀念館,有以展示某一重要戰斗或重大事件為主的紀念場館,如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金山衛抗戰史料館、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等;也有以展示重大戰役為主的紀念館,如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但在《艱苦卓絕》主題展推出前,還沒有全面展示上海抗戰全歷程的主題紀念館或主題展覽。在市委、市政府指導下,寶山區委、區政府支持下,根據專家學者建議,最后決定在寶山區這個兩次淞滬抗戰的主戰場、侵華日軍上海大屠殺的血淚見證地、上海抗日救亡運動的重要堡壘和前哨陣地,推出此次主題展,構成了完整的上海抗日戰爭主題紀念場館體系。
據悉,布展前,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做了大量準備工作,邀請市委黨史研究室、市檔案館、高校和知名抗戰史專家,多次就基本展陳內容進行反復論證。同時,依托與滬上各高校、上海黨史學會、新四軍研究會等的長期合作,最終征集到了許多珍貴文物、史料。
在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名譽會長、上海抗戰研究會會長張云看來,上海是中國抗戰的戰略重鎮,是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前期中心,是全面抗戰的重要戰場,是中國抗戰文化的發祥地,是國際互助的橋梁和紐帶。此次主題展不僅是對上海抗戰歷史的普及教育,也是對上海抗戰精神的弘揚。通過身臨其境的觀展體驗,人們將感受到上海抗戰精神所具有的偉大感染力。對“四史”學習教育而言,該展覽更是一部既有厚實歷史感又鮮活生動的教科書。
延伸閱讀:
本次展覽的十大亮點——
1、巨幅文獻式全景畫《中國代表團簽署聯合國憲章1945》(圖為局部畫面)

淞滬抗戰紀念館供圖(下同)
畫家李斌創作的這幅14米長、3.5米高的作品,融合史學與美學元素,讓觀眾在欣賞藝術品的同時速讀初建聯合國的概況。李斌告訴記者,自己為這個主題已經醞釀了多年,為此尋找了幾乎每一個代表團簽署聯合國憲章的照片,并尋找每一個重要人物單獨的畫冊、大量的照片,還專門請了學術顧問,以便更深入地了解體會這段歷史。希望把繁雜的歷史事件,以一種既普及化又有學術性的方式,有藝術感染力地帶給今天的年輕人。
2、《申江戰焰圖》

該絹畫為日本工兵大佐高橋勝馬于1933年秋所畫,描繪了當時寶山廟行鎮在歷經一·二八戰火洗劫后的慘烈場景。原無題,現名為溫州名流葉曼濟所題。由著名作家葉永烈捐贈。另畫面上還留有葉志超(葉永烈父親)所題七絕兩首及注釋。
3、南京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犯的呈堂證物 石南陽(石美瑜之子)捐贈

抗戰勝利后,1945年國民黨政府成立了以秦德純為主任委員的戰爭罪犯處理委員會,在全國范圍內追捕和審判日本戰犯。1946年2月15日,成立了國防部審判戰犯軍事法庭(簡稱為南京軍事法庭),直屬國民黨政府國防部。庭長:石美瑜,主任檢察官:王家楣,陳光虞、李波、徐乃堃、高碩仁、施泳等為檢察官,陸起、李元慶、林建鵬、葉在增、孫建中、龍鐘煌、張體坤等為審判官,統一審判由中國駐日代表團引渡和從全國各地法庭移交的日本乙級和丙級戰犯。其中審判了南京大屠殺的首惡、曾任日本第六師團中將師團長的谷壽夫,日軍第二十三軍司令官酒井隆,南京大屠殺的劊子手向井敏明、野田毅、田中軍吉等戰犯,最終將他們處決。這把日本陸軍九八式軍刀系南京軍事法庭審判向井敏明和野田毅時的呈堂證物。
4、上海孩子劇團成員撰寫的回憶手稿 陳模(原孩子劇團成員)捐贈
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以滬東臨青學校為主的一部分中小學生,自發地在難民收容所進行抗日宣傳活動。9月3日,在上海地下黨組織的幫助下,由一群年齡在8至16歲的孩子組成的孩子劇團在上海恩派亞大戲院(即后來的嵩山電影院)正式成立。孩子劇團的成員年紀都不大,卻有著嚴明的紀律和完善的組織機構,他們運用表演和歌聲做抗日武器,喚醒廣大民眾團結起來參加抗戰。上海淪陷后,孩子劇團22人離開上海,在1937年至1942年的5年時間中,行程一萬六千余里,足跡遍布了蘇、皖、豫、鄂、湘、桂、黔、川等八省區的57個縣市,演出了500多場次,有45萬人看過他們的戲,聽過他們的歌,為中國抗戰戲劇史譜寫了光輝的一頁,被茅盾贊揚為“抗戰的血泊中產生的一朵奇葩”。
這是原孩子劇團的成員們所撰寫,多反映1938年至1940年抗日期間孩子劇團所經歷的一些排演、宣傳等情況的回憶手稿。
5、張明曹原版手拓木刻連環畫《仇》

張明曹(1911-1978),浙江溫州人,1932年畢業于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為中國新興木刻運動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之一。抗日戰爭爆發后,張明曹回家鄉溫州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用飽滿的戰斗激情和濃郁的藝術力量,以犀利的刻刀,揭露侵略者罄竹難書的暴行,激起硝煙下的民眾高漲的抗日斗志。1938年創作有木刻連環畫代表作《仇》,以二十幅黑白木刻畫,表現一個家庭遭日軍奸淫槍殺而憤起復仇抗戰的故事。另投入創辦《抗敵漫畫》刊物(后改名《畫兵》《畫陣》)并任主編。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重返滬上,致力于中國畫創作。
這本明曹原版手拓木刻連環畫《仇》在當時一共制作了20本,此本編號為7,并附有張明曹的親筆簽名,十分珍貴。
6、侵華日軍“慰靈塔”碑

此方侵華日軍“慰靈塔”碑,是侵華日軍為追悼1937年9月底至10月初,轄下步兵第149聯隊(聯隊長大佐津田辰彥)第一大隊(大隊長少佐小原晉)所部在蕰藻浜周邊胡家村(即現今的上海市寶山區顧村鎮胡莊村)、江家宅、楊家宅等地戰役中的戰死者而建。
該侵華日軍“慰靈塔”形質造型類似方尖碑,正面正書陰刻“津田部隊 小原部隊慰靈塔”,一側正書陰刻“皇紀二五九七年秋 小原部隊奮戰”,形質和內容在上海尚屬首次發現,既是日本侵華的實證,也是其最終受到正義之師毀滅性懲罰的歷史見證。
7、“起來!戰!”藝術浮雕

首次利用建筑墻體剝落效果作為浮雕藝術創作的載體,運用建筑磚墻、水泥抹灰面、涂料裝飾面等多層次間的材質及色澤肌理的變化,形成強烈對比,凸顯出更質樸的畫面和極具沖擊力的藝術效果。
8、“淞滬抗戰”沉浸式4D體驗

首次將4D概念引入紀念館展陳設計,將聽覺、視覺、觸覺、體感與場景還原相結合,使參觀者能置身“電閃雷鳴、大雨滂沱、槍林彈雨”的戰場氛圍。體驗城市被轟炸時樓房下墜、震動、下雨等全方位真切感受。通過獨具特色的立體場景還原、結合背景畫、藝術雕塑、先進的計算機軟件技術和三維圖形圖像動畫技術,為觀者帶來身臨其境的4D沉浸式參觀體驗。
9、“統戰”光影藝術裝置

首次將子彈作為光影成像的載體,利用1945根直徑0.5毫米的鋼索,將1400余發子彈通過計算機模擬及人工排版設計定位后,固定其上,在正面形成一個“戰”字,影射出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共拒外侮的民族精神。飛散的子彈凝聚在一起,爆發出同仇敵愾的巨大力量。進一步突出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體現的“中流砥柱”的作用。整個藝術裝置極具視覺沖擊力。
10、“怒吼”主題變幻雕塑

首次將變幻雕塑的雕塑創作概念引入紀念館展陳設計中,雕塑家著重控制線條在空間中的軌跡,不同的圖像以同樣的線條作為載體,兩個圖像(拿筆的手、握槍的手)在觀眾的視角移動過程中交替呈現。表現出民族危亡之際,上海的文化人以筆為槍,發出他們的怒吼,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以各種方式堅持文化戰斗,抵抗外敵侵略、挽救民族危亡,迸發出抗敵御侮的民族強音,展現中國文化人誓死捍衛民族利益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