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少其與唐云同為中國書畫界的代表人物,兩人1950年代初期相識于上海,更因共同事業、書畫藝術、修養志趣和創新精神,結為惺惺相惜、相互尊敬的知音密友。
2020年不僅是畫家賴少其誕辰105周年,也是唐云誕辰110周年。從昨天(8月7日)開始,一場見證賴少其與唐云友情的特展“丹青相照·真摯友情——紀念賴少其誕辰105周年、唐云誕辰110周年文獻作品展”在上海中國畫院開幕。澎湃新聞在現場看到,展覽展出賴少其唐云作品近百件,以及兩位畫家往來信札、照片等文獻史料,試圖從他們的友誼入手回顧上海的美術事業在新中國初期草創發展的歷程,從對他們藝術成就的梳理研究中探討傳統中國畫的繼承與創新。
文獻里的賴少其唐云:回顧新中國上海美術事業的草創
賴少其(1915-2000),版畫家、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1936年畢業于廣州美術專科學校,積極響應魯迅先生倡導的“新興木刻運動”,是中國新興版畫的開拓者之一。1939年10月參加新四軍。1949年9月后在南京主管文化工作。1952年4月調上海,負責籌建了上海文聯、上海美協、上海中國畫院和上海美術館。1959年2月調任安徽主持文藝界工作。1986年回廣州定居,后潛心從事書畫創作,形成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

1990年,賴少其(右)與唐云(左)合影
唐云(1910—1993)生于浙江杭州。知名畫家、書法家、收藏家。曾任上海中國畫院業務室主任、副院長、代院長、名譽院長、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上海美協副主席等職,
與一般的藝術展覽不同的是,“丹青相照·真摯友情——紀念賴少其誕辰105周年、唐云誕辰110周年文獻作品展”除了展出賴少其與唐云藝術追求過程中的代表書畫與合作作品,更以眾多詳實的史料與文獻,呈現了賴少其和唐云之間的情誼真摯深厚,尤其是新中國建國初期,為上海市的美協、上海中國畫院、美術館等專業機構的籌備建立所做的大量工作。

上海中國畫院展覽現場
展覽中以相關文獻呈現了二人初次相見始于1952年賴少其從南京調上海擔任華東局文委委員,華東文聯副主席兼秘書長,負責華東文藝界工作。賴少其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聯系和團結華東(上海)的藝術家。不久,他便與米谷專程拜訪唐云,邀請他出來參加美術界工作。

1954年華東美協成立大會紀念合影(局部),前排左四為賴少其,第三排右六為唐云。

展廳陳列
“丹青相照·真摯友情——紀念賴少其誕辰105周年、唐云誕辰110周年文獻作品展”先在合肥市賴少其藝術館舉辦,隨后移至上海中國畫院美術館舉辦。此展反映賴少其、唐云二位先輩1950年代初期相識,他們先后籌建華東美協及展覽部(后發展為上海美術館)和上海中國畫院,唐云曾擔任過畫院最早的業務室主任、1979-1980年副院長、1980-1984年代院長及1984-1992年名譽院長,兩人長期密切往來和藝術交流的歷史,作為賴少其誕辰105周年、唐云誕辰110周年的紀念。

上海美術館1950年代舊址與南京路舊址
1954年華東美術家協會在上海正式成立后,劉開渠任主席,賴少其任黨組書記兼常務副主席,豐子愷、黃賓虹等任副主席,唐云任美術展覽部主任。美協自開展正常的活動以后,有一個日益緊迫的問題時時困擾著賴少其。由于展出活動越來越多,要求越來越高,而美協卻沒有一所屬于自己的展廳,其后賴少其在多方爭取下,終于 獲得了南京西路、成都路口的一幢停業廢棄不用的酒家,并改造成展館。1956年8月,首次在新落成的展廳舉辦的展覽是由上海美協主辦的“印度繪畫展”,市長陳毅親自出席了開幕式并剪彩。

1956年6月,根據毛澤東主席提議,周恩來總理親自主持最高國務會議,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決定在北京和上海建立中國畫院。8月3日,上海中國畫院籌備委員會大會推選時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常務副主席、黨組書記的賴少其為主任委員,傅抱石、潘天壽、唐云等13位為委員。
1960年6月20日,上海中國畫院正式成立,豐子愷任院長,陳毅市長親自為畫院題寫院名。此次展覽除陳列大量文獻和各類作品,回顧了賴少其與上海美術家協會、上海中國畫院的密切關系,體現了賴少其是新中國之初上海美術事業的開拓者之一,還展示了他和豐子愷、唐云、程十發對上海中國畫院建設作出的重要貢獻及藝術成就。
賴少其的傳統中國畫藝術發端于上海,而唐云正是賴少其藝術的最初欣賞者,是賴少其藝術思想的忠實傾聽者,也是賴少其收藏鑒賞眼光的早期培養者。
書畫里的賴少其與唐云,巧拙之間的藝術表達
對于此次展覽中呈現的二人不同的藝術風格與相似的藝術追求,上海中國畫院在展覽前言中介紹說,“賴少其和唐云,人生道路迥異,氣質稟斌不同,可謂各有千秋;但對于生活和藝術的熱愛,尤其是對于中國畫的不懈追求卻是異曲同工的。道無差異,藝有巧拙,賴少其和唐云的繪畫藝術風格恰恰是在巧拙之間下足功夫,各表一端。”

賴少其1930年代的版畫作品

賴少其 《寫生·芍藥》 合肥市賴少其藝術館藏

賴少其 《向日葵》 年代不詳 合肥市賴少其藝術館藏

賴少其 《鄉村壁畫》 1950年代 合肥市賴少其藝術館藏

賴少其 《輪船》 1950年代 合肥市賴少其藝術館藏

賴少其 《清流激湍》 1980年 賴少其親屬

賴少其 《枇杷與紅果》 合肥市賴少其藝術館藏
賴少其初攻版畫,后習國畫,筆墨間既有刀斫的力度,又有濃墨的厚重,觀似拙鈍,實則暗合新安畫派的先賢遺韻,所以其景也深遠,其境也蘊藉,其意也高古,可謂寓巧于拙。唐云為人豪爽瀟灑,有俠士之風,其畫也以氣韻生動、纖麗流美取勝,嬴得雅俗共賞。而諦觀其作,表里兼修,文質彬彬,以今情表古意,借平易述野逸,其情也真,其意也誠,可謂寓拙于巧。巧與拙,看似矛盾,在兩位畫家筆下竟能包容彼此,相得益彰,殊途同歸。

唐云 《母雞育雛》 年代不詳 上海中國畫院藏

唐云 《鮮花碩果》 1958年 上海中國畫院藏

唐云 《紅柿》 1964年 上海中國畫院藏

唐云 《櫻桃·小雞》 1973年 上海中國畫院藏

唐云 《紫芝青鳥鮮壽桃》 1984年 上海中國畫院藏
主辦方表示,此次展覽,試圖從他們的友誼入手回顧上海的美術事業在新中國初期草創發展的歷程;從對他們藝術成就的梳理研究中探討傳統中國畫的繼承與創新,這不僅僅是回顧,也必定會對今天的繪畫創作和研究有所啟發。
澎湃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此次展覽展出賴少其唐云作品約百件,其中包括二人早期、中期及晚期的各類代表作品,包括山水花卉等題材,難得一見的是,賴少其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攻版畫時的代表作品也得到呈現。此外,還有大量二人的印章展出,包括齊白石、傅抱石、陳巨來等為賴少其所刻的印章實物。

印章展陳現場

唐云贈賴少其的齊白石《興之所至》印
展覽同時呈現了二人在藝術上共同的興趣與愛好,以及二人互相題跋或合作的一些珍貴作品。
1960年代,賴少其開始中國畫創作后,逐漸認識到“書畫同源”的重要性。金農是唐云的同鄉,唐云的藏品中以金農(號冬心)為首并有深入研究。受唐云影響,賴少其對金農的梅花和書法產生濃厚興趣,他認真臨摹金冬心的墨梅和“漆書”,在創作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賴少其借鑒金農風格的書法 《題畫漁亭》
1980年,唐云在賴少其收藏一只紫檀筆筒底部題“少其長物”四字,頗具魏晉人王恭“作人無長物”之寓意。
同年4月,賴少其途經上海,唐云畫鷹贈于賴少其,賴少其在畫面上作詩《題唐云畫鷹》,其中有“功成不上凌煙閣,只緣妖霧起塵埃。人生曲折如流水,雞黍有約傾玉杯”四句,賴少其在題跋中既表達了家國情懷,又感慨了人生際遇,更抒發了與唐云“雞黍之約”的暢飲快感,是二人多年友情的匯集。

文獻呈現的《題唐云畫鷹》
唐云早期以山水畫名世,對于石濤、八大山人、程邃也是推崇備至。而賴少其則是到了安徽之后學習山水畫,領悟了“新安畫派”的創作理念和筆墨之道,臨摹的作品中以程邃居首。1982年,唐云與賴少其同在廣東,他在賴少其臨摹的程邃作品上題跋,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筆氣超逸,不亞原作。

賴少其臨程邃《山居圖》 唐云題跋
1985年,在安徽省政協副主席賴少其的邀請下,上海市政協代表副團長、時任上海中國畫院名譽院長的唐云帶領一批知名書畫家來皖進行文化藝術交流。
同年2月,書畫鑒定專家謝志峰以家藏明末清初高儼所繪《羊城八景冊》,請賴少其題字。賴少其題引首“明代高望公羊城八景”,款識云“乙丑,賴少其題”,唐云作撰并書《高望公考略》。

賴少其作《清代羊城八幅景冊》 唐云題詞題跋
其后,應謝志峰之請,賴少其參照清人仇池石《羊城古鈔》中著錄的“羊城八景圖”,繪粵秀連峰、五仙霞洞、孤兀禺山、鎮海層樓、浮邱丹井、西樵云瀑、東海魚珠、琵琶砥柱八景,請唐云以《羊城古鈔》中題詞題跋,成《清代羊城八幅景冊》。并自題簽:“清代羊城八景圖。乙丑之春,賴少其作。”唐云又撰序。之后,唐云又應謝志峰之請,繪制《清代羊城八景冊》,由賴少其書錄《羊城古鈔》在冊中題跋。展覽現場便呈現這一組“羊城八景圖”實物。此次展覽對這些二人交往的往事與藝術追求都有充分地呈現。

賴少其繪《清代羊城八幅景冊》 唐云題跋

賴少其作《清代羊城八幅景冊》 唐云題詞題跋

賴少其作《清代羊城八幅景冊》 唐云題詞題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