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漲海推舟·千帆競渡——南海水下文化遺產大展”15日在甘肅敦煌莫高窟開幕。這是南海出水文物首次走進陸上絲綢之路的咽喉要塞敦煌,由此拉開一場陸地與海洋跨越時空的對話。
展覽分為“礁起礁沒”“帆起南溟”“千年守候”“舸楫齊揚”四個板塊內容,共展出以“華光礁I號”科學水下考古發(fā)掘為主重要出水文物及展品240余件(套),綜合性地展現了南海海洋文明,全方位展示南海水下文化遺產,向公眾呈現海上絲綢之路的悠久歷史。
由敦煌研究院、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主辦,海南省博物館承辦的此次展覽,將持續(xù)至2020年10月15日。其間,還將為觀眾奉上沉睡深海數百年后再現“真容”的歷代文物精品。

“敦煌與海南,一個曾在瀚海的駝鈴聲中融匯了世界四大文明,一個曾在南海的波濤里互通了中外有無,二者分別為古代絲綢之路陸線與海線的重要節(jié)點,同為重要歷史通道的文化載體。”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表示,此次展覽將使觀眾了解更多漲海祖先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暢通所作出的貢獻,進一步弘揚絲路精神。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副廳長寧虹雯說,海南、甘肅分別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樞紐節(jié)點。在此展覽旨在突破兩個絲綢之路的時空局限,實現古代與現代交融,讓碧海與黃沙交織,讓人們在陸上絲綢之路關鍵節(jié)點了解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了解海南的歷史文化。
當日,該展覽還通過VR直播“穿越時空對話絲路—南海出水文物走進莫高窟”,邀觀眾在直播間“聽陸上絲綢之路文明樂章,看海上絲綢之路千年繁華”。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