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簡歷】
謝小毛,1963 年7月生。
作品先后參加三、四、五、六、七、八屆中青展;一、二、三、四、五屆全國篆刻藝術展;全國首屆、二屆楹聯展、西泠印社一、二、三屆全國篆刻作品評展;首屆、二屆、三屆《當代流行印風》展、全國六屆書展、首屆全國隸書展、九九《中國書法》年展、三屆墨海弄潮展;首屆、二屆國際篆刻藝術展;全國當代青年篆刻家作品邀請展;河南省首屆、二屆、三屆中國畫藝術展、河南省首屆、二屆山水畫藝術展、河南省優秀青年書畫家提名展、河南省優秀青年山水畫名家聯展、河南省第十屆、十一屆花鳥畫展、第四屆河南省書畫院雙年展等,多次在各種展賽中獲獎。
出版有《謝小毛篆刻作品集》、《二謝堂藝叢》甲卷、乙卷、《中國當代名家畫集——謝小毛卷》等多部。有20余萬字的評論及其他文章散見專業報刊。
現為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中國書法家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河南理工大學特聘教授,焦作書畫院副院長、山陽印社社長等。

我看謝小毛書畫藝術
魯樞元
謝小毛先生來訪,帶來了他的新作,并說這批作品不久將付梓出版,這是很令人高興的事情??催^作品,回想之前他的創作所留給我的印象,確是變化不小,這是小毛一直刻苦進取所收獲的成果。
近年來,小毛的山水畫逐漸在他原有畫風的基礎上凸顯出了自己的風格面貌,他所籍由傳統山水畫典型范式所生發出的繪畫風格,體現著他對中國畫筆墨的深度認識。仔細分析小毛的山水畫作品,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以豐富變幻的筆墨來造型、造境的用心。這讓他的作品在拓展傳統山水畫表現語匯功能的同時,更將其越來越深入地納入到書寫性與文人性表現的藝術空間之中。

小毛最近的山水畫,總體給人以水墨變化、點線交織而又層層皴擦積染、大氣磅礴的審美感受。而通過這種繁密蔥蘢的山水表現,觀者更能夠感受到的,是他率性而為,放筆直取、脫略形跡的審美理想與追求。他的山水畫取法主要是傳統山水畫尤其是近代黃賓虹一路,在這種繼承上,他有著他自己清醒的認識和深刻的理解。這集中體現在他在深入傳統過程中所始終探索和尋找的,更加適合自己筆墨特性的表現方式和圖式符號上。

對于山水畫家來說,自然景物憑借著筆墨點線的變化組合而生成轉化為畫面,也因其如此,筆墨才成為畫家心性傳遞的媒介和載體,作者在畫面中所營造的景象意境也都籠罩在畫家一水一墨的點染鋪陳之中。小毛的山水畫,用意在古人、取法在今人,而表現上卻是多出己意,他或潑或破、或勾或染,把那些平凡之景以平遠、深遠的形象收攏進他的畫面之中,再經過起承轉合的經營變化,凸顯出他作品塊然磊落的氣度與格局。

中國的傳統繪畫,其值得人們去體會思考、鑒賞品評的地方,不光體現在最終完成的作品之中,更在作品賴以產生的筆墨技法中,如果再往上推,藝術家的性情格調、品味好惡,甚至他在學藝過程中取法用意的思維過程,都可進入人們的視線,這些也都是一個完整的藝術家的必要組成部分。而從這點出發來欣賞小毛的花鳥畫,可以更多地從他對古人成法的繼承入手,這樣更能體會他藝術創作的用心所在。

謝小毛的花鳥畫,其給人直觀的印象就在于筆墨技法的掌控與呈現,這一點是他對傳統花鳥畫創作始終不移的用心所在。在那些我們都已熟悉的圖式構成中,謝小毛所關心的是如何讓筆墨的藝術效果更加輕松、微妙地體現出來。筆墨的造型特性與審美特性是他一直思考并深信篤行的。這種觀念的產生,來自他對傳統繪畫的深切洞見與感悟。所以也正是他畫面中這些恣情揮灑,淋漓興會的筆墨造型,引領著觀者走入到畫家所營造的藝術空間當中。這其中,觀者最應當體會的,便是他對水墨變幻的探索與掌控。這是近年來謝小毛所最為經心的地方,也是他最希望人們看到的地方。

對于筆墨藝術的理解,可以直接判斷一位中國畫家造詣的精深程度,而當藝術欣賞進入到更為深層次的審美空間的時候,筆墨這一材質的審美特性將遠遠超越其造型特性而成為繪畫欣賞的主體因素。在這樣一個由畫面勢態與筆墨氣息、氣韻所營造的審美空間中,畫家在作品中所傾注的情感才被喚醒。而從今天看到的這些小毛的作品中,我所感受到的,也正是他最為期待的。

如果需要從整體上來觀賞他的藝術創作,不管是他渾樸繁茂的山水畫也好,還是其清新俊逸的花鳥畫也好,無不深刻地受益于他在書法創作上的成就。小毛最早為人們熟知也是源于書法和金石。

石橋歸舟圖 70x46cm 紙本 2012年
謝小毛的書法創作以行草書最見長,行草書是最能傳遞傳統文人之書卷氣息的書體。小毛對行草書的選擇,應該是他骨子中那種閑散隨和、清逸無求的氣質的外化。小毛是一個善于學習的人,這一點在他的繪畫中有很充分的體現,也同時體現在他的書法創作中。他取法明清行草大家縱橫捭闔、高堂大軸的形貌,卻又遺其形跡而更看重臨紙揮毫的剎那感受。這讓他的書法創作在傳統帖學書風的基礎上又始終保持著自我生發的空間。與此同時,他更廣泛地在鐘鼎、碑碣、磚瓦文字中汲取營養,信手拈來、各取所需。這也就是為什么小毛的書法在很多地方帶有一種不經意的閑散和從容,這其實是他多年經驗積累之后的直覺慣性把握。就如同這批作品中有些作品的書法長款那樣,謝小毛是在用這種閑散來體現內心中的超脫,通達與圓融。而這一書境也恰恰與他的畫境相一致、相生發。

石橋曲徑圖 70x46cm 紙本 2012年
回想近些年當代中國畫壇的發展和變化,許多畫家都在以各自的方式進行著艱苦的探索和嘗試。中國畫的發展應該也是可以具有多種可能性的,但像謝小毛這樣始終在傳統藝術精神及筆墨品格的空間內堅守與開拓的藝術家,并不占有多數,而如小毛這樣,在詩書畫印諸多的藝術領域中同時精進,并能各自成其境界、各自滋養生發的藝術家則更是少之又少。雖然所有人的有益探索都有可能為我們開啟一扇嶄新的大門,但像小毛這樣在中國畫自身的美學體系內尋證參悟的,或許更有益于中國傳統書畫的自我完善與發展。這或許就是小毛對古代經典書畫文化與美學內因的獨特領悟吧。而他所追求的文人情懷、氣息也如一壇陳年佳釀,愈久則愈香。相信借由時間的推移,小毛會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的。

魯樞元 1946年生,蘇州大學教授,山東大學特聘教授、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理論批評委員會委員,國家人事部命名的“有突出貢獻專家”。長期從事文藝學跨界研究,主要著作有《創作心理研究》、《文藝心理闡釋》、,《超越語言》、《精神守望》、《生態文藝學》、《心中的曠野》、《文學的跨界研究》、《陶淵明的幽靈》等。主編有《文藝心理學著譯叢書》、《生態批評學術資源庫》等。



談談謝小毛的篆刻
□傅京生
《一》
小毛現在已經過了不惑之年,這是一個人越來越平和、穩重、塌實、安詳和睿智的年頭。即便在他現在的臨時住所,他的案頭也常放著先秦兩漢的集子,那是他的尊師至友,夜深人靜,他覺得那集子中的古人會紛紛入夢。

池齋之中稱皇帝款
總體上看,小毛的篆刻,以擬戰國璽、宗法漢印為其主要風格。但我們也能看到,在他的作品中,"擬"和"宗法",都不是機械的照搬。在我們看來,小毛對先秦兩漢遺風的承接,主要還是承接了一種精神,承接了一種氣象。所以,面對先秦兩漢遺風,小毛得到的也即不僅僅是先秦兩漢遺風的皮相,而是他得到了蘊涵在先秦兩漢印刻中的真正的中國文化的精神意象。于是,也正因為如此,先秦人的剛烈機智,漢人的敦實氣厚,在小毛的篆刻作品中,也即隨之構成了一種生命狀態。

在小毛的篆刻中,我們常能看到他的宗法秦漢的印中,印文雖往往以簡潔、排飾、對稱的方式為之,但就是在這"簡潔、排飾、對稱"之中,我們往往能不時看到其印文經過上下銜接,疊接筆畫而成為一個完整的精神意象(例如,《小毛》印中,通過這樣的方式將某兩個字并為一字),其實,這就是他把篆刻看成是人們的精神心理符號的必然表現。

愛上層樓
小毛篆刻的主要特點,是有平行的排飾,但又不受平行排飾的制約,而是利用印文自身在結構上的轉折回環,造成一種一氣呵成、順流而下的氣勢。他的篆刻,是剛利的刀刻出來的,但是卻又是有血有肉的。所以,他的篆刻,其印面圖形內部結構的疏、密、松、緊、直、曲、方、圓,就不僅能構成一個嚴整有序的空間,而且還往往形表氣脈貫通,意象獷爽多姿,給人以浩然灑脫的精神心理震撼。這就是小毛把篆刻藝術作為一個有生命的、有精神心理活動的活物來運作的有力明證。

李孝萱之章
《二》
正奇相間,是小毛篆刻藝術顯現出來的普遍現象。正,使他的篆刻渾厚而有古穆之態,奇,使他的篆刻在文字造型上常有突兀的出入意料的美。他治印,喜鈍刀沖切,這使他的治印線條,在正奇相間之中,具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與強大的張力效果。人們常說,"道技一體"是治印的至高境界,而小毛篆刻藝術,即是已然達到了這種境界了的。

雙鑒堂
我喜歡小毛的《中正平和》、《劉戰偉印》、《吳剛私印》等印,這些印小中見大,能使我們感悟到它們的美,并不僅僅是印章自身之美,還能使我們通過這些印章,感受到被一種特定大氣磅礴的氣韻中正平和的精神所感染。他的這些印章,章法在合規蹈矩之中,一切線條的處理又都能順其自然,故使其刀法,也就就自然而然地溶入了他的生命的奔騰、呼叫、爆發與噴射,從而使他的篆刻的線條顯得挺拔、淳厚、有力。一言以蔽之,小毛的篆刻雖是質樸平實的,但實質上卻是清雄、博大而內蘊深厚的。

令萬山皆響
小毛平素刻印,以白文為多,吾丘衍在《篆刻三十五舉》中說:"漢魏印章皆用白文,大不過寸許……自唐用 朱文,古法漸廢,至宋南渡,絕無知者,故后宋印文皆大謬。白文印皆用漢篆,平方正直,字不可圓,縱有斜筆,亦當取巧寫過。"這確是真知灼見,由此不難看到小毛的《中正平和》、《劉戰偉印》、《吳剛私印》等印,之所以要以"質樸平實"的面貌出現,實際上是與吾丘衍的觀點是不謀而合的。這也足見小毛的識見之高。
小毛是一個有現代人的思維,熱愛現代生活,但不斷追隨古風的人。他的藝術,是在現代人的文化尋根土壤中,開出的奇葩,是養心養眼的藝術。
2005年7月流火于北京

鳥自高飛水自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