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清供是中國傳統(tǒng)文房輔助用具的一種泛稱,多有精美的工藝造型和觀賞性。“清”,可以是清雅不俗,清逸不濁;所謂“供”,即供奉,是高貴之物。所以,文房清供其本來含義,是文人墨客書房中那些表達高雅氣息與悠然古意的物品。

清乾隆 釉里紅山水人物圖硯屏
23.7×16cm。 High×Wide(瓷板)
硯屏以釉里紅山水圖瓷板為屏心,繪兩位高士坐于江岸論道。釉里紅發(fā)色均勻、純正,紋飾清晰。
清代瓷器以青花山水圖為紋飾者較多,釉里紅甚少,繪于瓷板者尤其稀有。拍品山體施以披麻皴,繼承了康熙青花的技法,畫面布局、樹干,亦與清初著名畫家王鑒山水畫風相近,富有時代風格。

南京博物院藏清初王鑒《夏日山居圖》

清雍正 仿官釉雙桃硯滴
13.2cm.Wide
紀錄:香港蘇富比(微博)“太倉仇氏抗希齋曾藏珍品第二輯”專
場,1980年12月16日,編號291
香港蘇富比,1987年11月24日,編號4
香港蘇富比,1998年4月28日,編號750
收藏:仇炎之舊藏
硯滴為文房器,古人研墨時作為注水之用,多取動物或果實為形,造型豐富。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定名為南宋修內(nèi)司官窯月白雙蓮房水注,以兩只相依的蓮蓬為形,拍品與之立意相近;法國吉美博物館則藏有清十八世紀仿官釉桃形水滴,與拍品年代、品種相類。

法國吉美博物館藏清十八世紀仿官釉桃形水洗
清代官窯中桃形的文房用具多為桃形洗,硯滴少見。拍品取壽桃為形,兩只碩大桃實相依而生,枝葉依附為飾,桃內(nèi)中空,桃尖和頂部開圓孔,通體施仿官釉,釉面溫潤,釉薄處呈深褐色,造型、釉色均刻意仿宋元舊器的古樸風韻,為少見的雍正官窯文房佳器。
仇焱之(1910-1980)為近代著名古董商,一生經(jīng)歷上海、香港、歐洲三個階段,眼力極佳,經(jīng)手大量瓷器精品。

1980至1981年仇炎之專場拍賣圖錄

清康熙 豇豆紅釉印泥盒
款識:“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
7.3×4.1cm。 Diam。×High
此一品種與兩岸故宮博物院藏品相同,在豇豆紅釉文房器中屬于存世量較少的器形。
拍品呈扁圓形,蓋面與盒身以子母口相合。胎質(zhì)潔白堅實,外壁滿施豇豆紅釉,釉色深沉。

拍品底部圖

清 黃楊木雕呂洞賓度柳樹精立像
17.3cm。 High(含木座)
黃楊木圓雕呂洞賓與柳樹精乘云前行,呂洞賓身著長袍,仙風道骨,醉眼微醺,身邊柳樹精竭力相攙,神情關切。雕工精細,衣紋繁復飄逸,須發(fā)、獸皮裙等細節(jié)刻畫入微,人物神情、動勢亦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雙眼以墨點睛,頗為傳神。鏤雕呂洞賓長髯、衣帶保存完好無損,極為難得。
宋代鄭伯熊撰《蒙齋筆談》中的雜記部分載,呂洞賓曾過岳陽城南一古廟,題詩二首,其一曰:“獨自行時獨自坐,無限世人不識我。唯有城南老樹精,分明知道神仙過。”元代谷子敬編寫《呂洞賓三醉岳陽樓》劇,亦有呂洞賓曾三次到岳陽樓,度化柳樹精和梅花精學道成仙的故事。

清乾隆 竹雕石榴圖筆筒
7.8×13.8cm。 Diam。×High
竹筆筒外壁以陷地陰刻技法雕刻石榴花果圖,一花一果墜于枝頭,石榴豐碩飽滿,紅籽開露,花朵綻放,招引蜜蜂前來,畫面生機勃勃。整器刻紋深入,立體感強烈,細節(jié)部分區(qū)分層次,表現(xiàn)榴實上的蟲孔及葉片的陰陽向背,運刀如筆,實為乾隆時期竹刻之精品。

清乾隆 浮雕雙螭如意紋端硯
15.3×11.2×3.9cm。 Long×Wide×High
拍品硯式、雕工具有乾隆時期典型風格,而硯池布滿浮雕紋飾者,較為少見。
長方形端硯,取材較厚,硯面開斜通式硯池,池內(nèi)淺浮雕雙螭如意紋,螭尾分叉呈靈芝形,布局對稱,硯緣飾簡化的蟠虺紋,背面覆手長方形開光。石質(zhì)細膩,石色偏青,或為端溪麻子坑佳石。

拍品局部圖
麻子坑開采于清乾隆時期,石色深沉凝重,色調(diào)偏青,石質(zhì)細潤致密,發(fā)墨效果甚佳。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