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簡歷】
張橫,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陳鈺銘水墨家園畫家
洛陽國畫家協會副主席
伊川縣美術家協會主席
洛陽市美術家協會人物畫藝委會委員。
二0一三年五月參加“張森、張橫書畫作品展”【全國政協禮堂】
二0一四年十月“萬年浦江”全國中國畫展優秀獎【中國美協主辦】
二0一四年十一月洛陽國畫家協會上海巡展【上海松江美術館】
二0一七年四月,河南省2017中人物國畫作品提名展入展【河南省美協主辦】
二0一七年八月,慶祝建軍九十周年全國作品美術展入展【中國美協主辦】
二0一七年九月2017“萬年浦江”全國中國畫人物作品展【中國美協主辦】
二0一七年十月“尚意”2017全國中國畫寫意作品展入展【中國美協主辦】
二0一七年十一月,“涇上丹青”全國中國畫展入展【中國美協主辦】
二0一八年十一月,參加陳鈺銘師生作品展【中國軍事博物館】

《我和我的祖國》180cm×180cm 2017年
畫堂小記
張橫
對于畫畫,畫什么是個難題,這難題一直在困擾著我,從剛學畫到現在。我經常在想我們的古人都畫些什么?西方的大師都畫些什么?古人好像什么都畫,亭臺樓閣、飛鳥走獸、畫也沒有現在工筆寫意分的那么細,僅有粗筆細筆之別。那時的畫家是能跨界的,很多畫家山水,人物、花鳥,粗筆、細筆都能畫的,像趙孟頫、任伯年等等這些大師都是樣樣俱精,足以傳世的。西方的很多畫家也是人物、靜物、風景都是達到讓人無法超越的高度。經常有人問我,梵高什么畫得好,我說,都好。

《風吹過海面》180cm×180cm 2014年
一個畫家非要把自己定格為那個類型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不是說畫人物畫的畫家不能畫山水,搞國畫的不能摸油畫,明白了自己該畫什么就會發現原來什么都可以畫,什么材質,什么技法都可以運用,這些東西只是表達自己主觀思想的一個載體,只是為我們所使用的一種工具。看莫蘭迪畫的瓶瓶罐罐我們會讀到他從每一組畫中傳遞出來不同的信息,或歡喜、或憂愁、或哀傷、或孤獨。正如孫過庭所說王羲之“寫《樂毅》則情多怫郁,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黃庭經》則恬懌虛無,《太師箴》則縱橫爭折”。此二者倒有異曲同工之妙。所畫的對象只是一個載體,而情感的注入、主觀的表達才是重中之重。

《共和國不會忘記》180cm×180cm 2016年
選擇有時候是挺難的,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每天我們都在接受著各種各樣的信息,聽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經歷過的,我們在頻繁的刺激中麻木,在面對巨岳大川也能頓生豪氣,獨對清流也會心生愜意,然提起筆來或流于概念、或趣味索然,很少有真正發自內心的感動。一切都是匆匆而過,很少有過真正的交流。偶爾也會面對一棵老樹、一棵小草或一個小坡而熱流盈眶,是什么在感染著我們,是什么在撥動我們心底最柔弱的那一根弦,我不明白,但我知道這就是我們該表達的東西。

《伊水之闕》局部1

《伊水之闕》局部2
在畫寫生時陳鈺銘老師一直在說畫感受畫感受!弄得我們無從下筆,一直都很惶恐,后來想開了,跟著感覺,一點一點挖,時間長了,倒是有了些不一樣的東西。感覺這東西就是說不清,恍恍惚惚、一瞬即逝,一個優秀的畫家都有敏銳的感受力和異乎尋常的捕捉能力,能夠迅速抓住并能準確地表達。我想起前段時間有人在評價齊白石先生的畫時說,他的畫給人的感受是剛出生時第一次看到對象那樣激動、鮮活,而又像將要離去時最后一眼看到對象那樣依戀和不舍。這樣的心境應當就是我們常說的稚子之心吧。我們在大多的時間都在用著別人的語言說著別人的話,把某種技巧掌握的滾瓜爛熟,可以毫不費力的輕車熟路的完成宏篇巨制,這樣好嗎?伯安先生及周圍的人提到他作畫時說他畫得很苦、很糾結、很不順,這是因為他一直在嘗試、一直在尋找、一直在思考。有時候,快意的瀟灑會讓我們失去很多東西。

《遠方》140cm×70cm 2019年
在要表達對象的選擇上面,有人選擇了壯闊的山河,有人選擇了野逸的花木,我最終選擇了北方的人物。我時常游走于豫西和陜北之間,我對這些地方比較熟悉,人物的形象和氣質比較符合我的審美要求,有北方的雄強、大氣、樸實、內斂的特質。《伊水之闕》是我最近的一副創作,是我對前一階段人物畫創作的一個總結,從去年上半年開始構思,勾草圖,中間數易其稿,也是想把自己對故土的情感注入其間并且更完善的表達出來。當然,畫面上的人物不完全是豫西的,也有在榆林和隴西尋找的一些素料,不管是人物還是道具只要是能觸動和打動我,放在畫面上又能自然協調的都拿來為我所用。

《鏡湖》140cm×70cm 2008年
這時候的人物已不僅僅是人物了,而是一個帶有主觀表現性的符號,他與一座大山、一組老樹、一堵老墻所起的作用是一樣的。筆墨技法也追求樸素平和,不過分追求筆墨的華麗和暢達及小范圍內的筆情和墨韻。用一種樸素的筆墨語言傳達一種樸素而又溫暖的情感。當然,中間也有些許不盡人意之處,是有點遺憾。有些時候是因為有了遺憾才顯得更加真實。
繪畫這條路是漫長的,曲折而又泥濘,人們所能看到的只是鮮花和掌聲。在這一條路上每前進一小步都要經歷一番寂寞而又孤獨的面壁。一個畫家最大的樂趣就是享受這份孤獨。

《那年冬天的桑科草原》140cm×70cm 2019年

《紅云》140cm×70cm 2019年

《幽居花香》70cm×70cm 2009年

《無意雁南飛》70cm×70cm 2009年

《快樂的小溪》70cm×70cm 2009年

《我身邊的田園詩1》四尺三開

《我身邊的田園詩2》四尺三開

《我身邊的田園詩3》四尺三開

《西部寫生1》四尺三開

《西部寫生2》四尺三開

《西部寫生3》四尺三開

《西部寫生4》四尺三開

《西部寫生5》四尺三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