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節目 請點擊: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2199909/
節目解說詞
中國傳統水墨畫發展到今天,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但是如何能使她更適合現代社會的需要,成為許多畫家專研的課題。試驗水墨的興起走的是一條借洋興中,甚至是離經叛道的路子。但是也有的畫家走的是另外一條創作道路,四川畫家王敬恒固守傳統水墨的表現形式,但是加入了現代意識,在傳統領域內實現了突破。
王敬恒三十多歲才開始自學水墨畫,在這四十年的創作歷程中,他并沒有受過學院派的正規教育,但有人說,他是四川繼陳子莊之后的又一位杰出的水墨畫家。
王敬恒的作品以山水花鳥為主要題材,和傳統文人一樣,他依照萬物有靈的觀點,通過筆下的山水去抒發自己的情懷。

王敬恒 《春游》 2010作
拿中國畫的花鳥畫來說,它是畫河里的魚,飛的鳥,樹林里面的鳥,它不是畫的死鳥,不是靜物。所以中國的山水畫,它不是西洋的風景畫,因為中國人是把客觀和主觀融為一體的。
王敬恒 《千貂不換一毛裘》 106X53cm 1992作
王敬恒注重筆墨與點線,這些傳統的造型因素。因此無論是繪畫的材料和方式,他都遵循傳統的路子。
我認為中國寫意畫通過點線,它既可以表現作者的感情,也可表現作者的心意。通過點線,它可以把空間藝術和時間藝術結合起來。
他對筆墨的講究,還有就是對筆墨手繪技巧的要求,基本上沒有接收現代繪畫里面任何的制作觀念。完全是傳統的作畫的方式。
我認為中國人的傳統,就是中國人善于接收。善于容納,在容納中出新。
王敬恒信奉筆墨當隨時代,所謂出新,就是他把一種現代的觀念滲透到了作品當中,用色彩構圖,體現出來。

王敬恒 《秋光》 46×35cm 2009作
王敬恒的畫比較外張,比較表現,他畫面里的那種精神,和表達出來的視覺形式和張力,我覺得他更接收了一些表現主義因素,甚至還接收了一些抽象主義的因素,因此使他的作品雖然使用傳統的技巧,傳統的技法,但是他的面貌和真正意義上的 傳統文人畫已經完全有很大的區別。傳統文人畫不重視色彩,因為色彩很容易和筆墨產生沖突,造成喧賓奪主的局面,但王敬恒在大量的近期作品中,大膽的突出了色彩的效果,把水墨和色彩結合起來。
(中國畫)在色彩問題上,通過墨分五色就把色彩問題解決了,但是現代的觀念不這樣看,色彩本身它就構成了一個獨立自主的藝術世界。

王敬恒 墨彩山水 108×69cm 1999作
他加了一些很大膽的色彩,比如說石青,一些更強烈、刺激的顏色,一些原色直接用上去。
我想把寫意畫里面盡量使色彩豐富一些,我想中國畫,水墨畫,一定能夠跟色彩融洽在一起,
除色彩以外,在構圖方面他采用了近期出現的滿構圖的形式,使整個畫面充滿了張力,但又沒有影響傳統留白的韻味。
我這個滿,我是想把這個虛在滿里見虛,雖然是滿,但每一塊石頭,每一棵樹,它都有一定距離。那么這個距離就是空間。
一般普通人看起來很滿,但實際上進入他的畫里去看的時候,會有很多變幻,整個筆墨有他對山川自然的理解,畫得很靈動,你會感覺到在他滿構圖的畫里面,有一種氣在里面。
在這幅滿構圖的山水作品里,王敬恒依然是采用傳統散點透視的方式,水墨結合色彩,立體呈現出筆墨的濃淡枯濕,表現出空靈,打破了傳統文人畫內斂,內省的風格,體現出一種外張的現代感。
他這種作品還是主要針對著有中國畫很強的經驗,有很好的修養和學識,文化修養這方面準備得比較充分的人可能對這種畫的認知的程度會比較高。
事實上,不僅是王敬恒的作品,整個中國水墨畫,都有這種欣賞與被欣賞之間的距離。加上當代藝術的日益強大,而顯得有點像強弩之末。有些人提出,在當代,更有價值的是當代藝術,傳統水墨已經沒有生存的空間。
怎么來對待傳統,怎么對待當代?我覺得王老師的繪畫或者他的創作活動,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升華。就是說傳統并沒有完全死掉,而當代也不是唯一有效的形式。
他是從傳統中國畫出來的,但他有現代人的理念,他的筆墨方式非常傳統,但從整個畫面構成來說,他有很強烈的現代意識在里面,所以給我們一個參照,所以說傳統中國畫里面,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去做。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