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簡歷】
李金生
山東無棣人
1993年畢業于山東師范大學,獲學士學位
2008年畢業于山東大學,獲碩士學位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
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
國家地理學會會員
中國航空學會會員
山東省中國畫學會副秘書長
濱州市中國畫學會會長
濱州學院藝術學院副教授
中央美術學院訪問學者
中國國家畫院訪問學者
展事活動:
1994年獲全國體育書畫大展佳作獎;
1998年獲文化部第八屆全國“群星獎”美術大展優秀獎;
1998年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第四屆全國工筆畫大展;
2002年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第五屆全國工筆畫大展;
2003年獲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美術教師書畫大賽一等獎;
2009年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美術教育學術展;
2009年入選文化部、中國美協主辦的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2009年獲山東省慶祝建國60周年美術作品展一等獎;
2009年獲中國美協主辦的2009中國百家金陵畫展金獎;
2010年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首屆全國現代工筆畫大展;
2011年參加中韓名家書畫作品邀請展;
2011年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當代百名中國工筆畫家提名展;
2011年參加諸子·百家—2011『中國百家金陵畫展』歷屆中國畫金獎作者邀請展;
2011年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中國百家金陵畫展法國盧浮宮展;
2012年獲政府獎孫子文化獎一等獎;
2013年入選文化部主辦的全國第十屆藝術節美術優秀作品展獲優秀作品獎;
2013年以特邀畫家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第四屆中國畫大展;
2014年參加文化部主辦的丹青賀歲全國優秀作品精品展;
2012年參加北京瀚海(75期)精品拍賣會,以單幅作品人民幣48300元落槌成交;
2017年參加由國家藝術基金和內蒙古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凡華 麗影 當代少數民族女性題材(中國畫)美術作品全國巡展
2017年參加由江蘇省海外聯誼會、江蘇省美術家協會主辦的中國百家金陵畫展——中國畫歷屆獲獎作品特展(香港展)
先后于香港、韓國首爾、北京、濟南等地舉辦中國畫作品聯展。作品由國際奧委會、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上海大戲院、江蘇省美術館、深圳博物館等地收藏。

《問天之二》200×140cm 2009年 作品參加2009中國百家金陵畫展(中國畫)獲金獎;以特邀作品參加第四屆全國中國畫展
藝術和傳統的關系就像生命和血液的關系。
中央美術學院王曉輝先生說過:水墨畫的意寫傳統是繪畫獨有的審美方式,尊重傳統的最好方式不是傳承,而是發展。敬畏傳統的方式是借鑒,是用來修養。所以,我們需要爛熟中國畫的發展變革過程。投身于中國畫教學和創作中,應該能工亦寫,廣博并序,追根求源。在我的作品中,《佛造像》營造安詳、靜謐之境,拈花微笑,看破紅塵,這樣的神韻只能在神的身上造化出來,在我們凡人的眼睛里,更多的是欲望和渺茫,畫面具有安撫心靈的沉著之氣;《天女》力求靈動、鬼魅之意,線條纏纏繞繞絲絲縷縷,筆墨是蒼茫的,但人物是清晰的,你若聽到天籟之音從穹隆傳來,令人癡迷其中,色彩清淡絢麗,構圖框式取景,均吸取了西方油畫的繪畫元素。

《嫁天》200×140cm 2011年 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首屆現代工筆畫大展
《阿羅漢》等系列回歸楚漢魏晉大美之風,雖畫幅不大,但氣勢具備殺傷力,力求造型自由、夸張、簡練、雄厚,生氣昂然,浪漫無限。面對水墨可表達的眾多題材,惟選秦漢、魏晉、隋唐的遺世風骨,營造出大美、渾樸而唯美的圖像,這得益于我對敦煌、龍門、云崗、克孜爾等石窟的游歷和對史前文化、漢畫像石、畫像磚、秦漢瓦當、魏晉石刻、隋唐繪畫、宋元瓷藝等古代藝術的潛心研究,這種遠距離、寬角度的感受使我的作品具有與傳統中國畫不同的現實性,同時,也敏感于都市生活帶來的社會心理變化,這種精神上的現實性是更有意味的。將良好的傳統水墨語言經驗與現代的主題結合起來,同時與古代藝術題材結合起來,利用感性的線條和蒼茫的質感渲染營造畫面豐富的細節。

《騎上單車結婚去》200×140cm 2012年 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美術教師作品展
畫畫是一種真實的錯覺記錄,又是一種自我的表現。
勾勒記錄是不斷研習造型的過程,它是一種勤奮中快樂的歷練、一份顯露著智慧的修養。拿起一支筆(無論是鉛筆、鋼筆,還是毛筆)、一片紙就可以涂了。如果來不及畫點什么,就寫上幾句,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鮮活的東西與感受到的跳動的情緒記錄下來,讓自己的速記與生活聯系起來。這種聯系越深,在畫畫的時候就不會挑肥揀瘦。若想將藝術與生活緊密相連,深入到精神世界,就不能放下隨筆記錄。

如果平常面對真實的生動形象能夠堅持寫生與創作,刻畫鮮活形象,就可以既不重復自己,又不重復傳統。在當代語境之下,山水畫寄托中國文人的精神世界,花鳥畫潛藏著中國文人的人格追求,人物畫的發展歷程體現著中國繪畫更迭進化的自律性。對中國畫中遠離生活真實,一成不變的套路樣式應不屑一顧。記錄和寫生能表達真實感、現場感,使畫家的眼睛直視對象、直視陌生的環境,內心直面當下的情感體驗,在當下去調動腦細胞,讓自己專注起來。

畫畫是一種內心的獨白,是生命的體驗。
奧地利偉大的畫家席勒在短暫的一生中,用自己敏銳的直覺、強烈的造型、放縱的線條與肆意色彩,真實地揭露了人性的本質,進行著生命的體驗,我喜歡這類西方畫家。我將自己的工作概括為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關注當下生活,以水墨的感覺、思維和生活方式,突出人和生命這一永恒主題。不描繪具體的現實生活場景和事件,而是著重于表達現實生活的虛實。作為一個實驗型的當代人物畫家,應知道試圖全面細致地描繪現代人的精神生活是不現實的夢想,但可以從某一個性化的角度按捺激情,靜觀現代城市生活潮流中的人們。

由此,在意識到繪畫對于精微表達現代人的心理變化的局限的同時,投入更大的熱情,觀測隱遁在現代人的面部后面的無盡思緒和個人化的私秘取向,揭開舉目可見的忙碌與悠閑,將那埋伏在人的內心深處的靈魂軌跡呈現出來。譬如畫面中墨色背景的設置,可表達出現代人囚禁與解脫、恐懼與光明的矛盾欲望,任何一個充滿理想而又被現實纏身的人,都可以從中品味自我生命的存在。

筆墨隨時代,由心境。
我在畫中竭力尋找、借鑒一種現代人內心的力量,這是最本質的現代體驗。它們無關乎水墨自身的程式,最根本的是題材的實驗,這是情緒的宣泄,是擺脫程式的注入自我的最佳嘗試。筆墨作為一種手段,為表現現代性提供了契機,這樣的水墨嘗試有了新的意義,更有一種恰當的魅力。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