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楊,1958年生,北京人。
1975年拜金默如先生為師 研習花鳥畫至今 不敢一日懈怠。

《花開時節動京城》34×136㎝

《春夏秋冬》34×128㎝
但從籬丘得畫意,且賦詩意寫悠揚
——庚子夏雨得觀邱楊先生畫作有感
一場瘟疫,閉閑家中,雖日枕墨硯,得娛翰紙,仍不免日怠神疲。一日午后雨歇,適逢畫友攜卷來小舍盞茶事,得觀邱楊先生寫意花鳥畫五十幅若,洋洋灑灑,皆邱楊先生篋內精益之作,亦是神暢五和之筆,螢紙素毫中管窺筆精墨妙,真令人有臥觀龍魚、神被煙霞之想,過了把觀畫癮,因記之。

《乾坤清氣》34×68㎝

《春風著意》34×38㎝
國畫中,最宜玩味近觀、興會雅意的,當為寫意花鳥畫。因為在把玩賞觀的距離內,可以清晰地管見筆觸與墨韻在宣紙上的一切活動,而寫意花鳥畫的筆觸變化最大,也最為豐富,因之最得賞意。且畫中題材多接近原大,觀之亦親切。“嬋娟不失筠粉態,蕭颯盡得風煙情。舉頭忽看不似畫,低耳靜聽疑有聲。” 白居易這首觀蕭悅畫詩,道中斯逸。而國畫中感覺最難畫的,筆墨最難拿捏的,也是寫意花鳥畫。寫意花鳥畫的筆墨造型,要做到型揖神會、形神并備,且筆彰墨韻、華滋厚潤,兩全其美,非常不易。故李苦禪先生曾感慨到“學工筆三年足矣,學寫意三十年還不夠”,行內人說寫意花鳥畫家六十歲當以少年觀,斯理道中闕如。

《報春》98×186㎝
觀畫之余,繼知邱楊先生尚在中年,而畫中筆墨的成熟、老辣,那種捻動書寫的手感配合著馳騁的畫思,覆蓋著畫家靈動意蘊的傳達,感覺遠遠超過了他的年齡。遂與朋友聊起了他學畫的經歷,邊聊邊感嘆不已。

《松鷹圖》68×136㎝
邱楊先生少年習畫,未及弱冠即拜金默如先生為師,開始了長達近五十年的學習。金默如先生乃王雪濤公高足,盡得王氏衣缽,脫盡習氣。邱楊先生在恩師言傳身教、耳提面命的鞭策下,心無旁騖,刻苦用功幾十年如一日,心思手追、孟晉不已。秉承王雪濤公繪畫藝術衣缽,加之金默如先生的金剛杵筆法,繼而領略感悟物情畫理,博學傳統繪畫精髓,以一當十,錘煉筆墨功力于不逮,功無闕成。晚年的老師因病歇筆,有一次拿著邱楊先生的畫反復的觀看,流露出了愛不釋手的歡快,對他言道,一個老師,一輩子教出一個好學生,就算沒白教。殷殷期許,終于有成。

《春雪》68×136㎝
觀邱楊先生筆下的花、鳥、魚、蟲作品,但見筆遣墨馳、意趣雙關,色竟墨動、酣暢淋漓,加之其選用的上好凈皮單宣、丹青辰砂顏料、宣和八寶印泥,展案撫讀,螢紙墨光、文壁雅韻,一派雍容,令人不忍適卷,堪稱傳統寫意花鳥畫標本伊美。他不但繼承了王雪濤公及金默如師的筆墨衣缽,而且強化了國畫傳統繪畫文雅蘊藉、中正醇和的意趣,以及雍容灑落、剛柔并趨的筆墨結構,詩意化的氣韻表達。作品中的造型明麗俏拔、清新撫人。觀其作品,品其心志,感其功成。王雪濤公、金默如師,安可以鶴枕于怡然了。

《春趣》68×136㎝
復觀邱楊先生之作,筆墨間一招一式中既有師承中來的蹤跡,又有他自己繪畫語言、藝術風格的展露,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在繼承和借鑒中,不斷求新、求變,而又不遠離傳統的藝術追求,這應該是他寫意花鳥畫不斷深入探求的方向。朋友展示了他近期未完成的巨幅作品《丹鳳朝陽圖》的數碼照片,頗感震撼,只見若干丈二匹,豎著一字排開成幅,畫中一角用如緣巨筆揮灑出竦立的巨石,以干裂秋風之筆寫出碗口大的松枝,勢如蛟龍探岸,石后野坡長林,縱筆馳騁橫出丘壑,有咫尺千里之勢。而石下的牡丹花海,又用細筆精益寫畫出種種婀娜,花朵后托出一雙孔雀,引頸朝陽,通幅望去真是洋洋灑灑,大觀也。雖未畫完,但已見氣如虹駕、勢如破竹,徹底顛覆了人們對小寫意花鳥畫作品的印象。繼而把照片放大之后,又得見細微處的老筆紛披,墨色與顏色的交融滲化,益精益神,毫無粗枝大葉之感,不禁嘆為觀止,一代畫工,焉闕如是。

《山野》68×136㎝
百年前,當齊白石公第一次看到李苦禪先生寄來的潘天壽先生的書及畫作時,回信說,旬日之內有此兩得,真乃得意事也。
能遇暑中雨,兼賞茶閑,復觀好畫,真的是一件享清福的事情。是記之。
徐遲之 庚子夏于耕煙齋

《東風濃艷》68×136㎝

《乾坤清氣》68×34㎝

《山野清聲》68×136㎝

《春風》68×34㎝

《大富貴》34×70㎝

《春風著意》98×186㎝

《晨風》68×45㎝

《幽谷清聲》34×136㎝

《春意盎然》34×136㎝

《春光爛漫》34×136㎝

《幽谷春風》34×136㎝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