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圖豎抹皆文章 —— 大寫意畫家如何煉成的!
書畫同源。王敬恒(王易),從自學國畫開始,從沒中斷過苦練書法,一生所習碑帖達八九十種之多。
以下根據王敬恒(王易)生前所用之碑帖實物,按出版年月排序
1《宋拓夏承碑》上海商務印書館1921
此碑遺失, 僅剩包皮 ,信息源于《王敬恒談藝錄》
包皮正面題:“(19)98讀完《純粹理性批判》加強書法,花卉山水并進多畫四尺(整紙)畫、學《中論》《佛家名相通釋》。”
內頁題 :
【1】“康有為先生謂夏承非蔡中郎書,乃屬則體確為特識,觀其章法龍蟠鳳舞,縱橫相涉,口口相生,其用筆也。沉著頓挫,筋血俱露,后世為北魏慈香造像能為其繼,至于金冬心、鄭板橋輩較之,便有三日新婦態。王晉衡識。六五年。”
【2】“七零年一月一日臨寫。王易。”
【3】“季純藏書。丙辰(1976)正月廿六日。”
【4】“沉思廿八年中事,思也縱橫,淚也縱橫,深負君心與君情,春來沒個關心夢,自口丁零,自傷丁零,請憐床頭有淚痕。今日大雪,憶去年雪花飄時,妻尚在,笑與我曰:瑞雪!瑞雪!此情此景歷歷猶在,而伊逝世轉眼一年矣,不知伊冥世如何,寂寞否耶。一九七七年十二月記。”
【5】“一九九零年二次臨此碑,時十二月初。”
2 《宋拓石門頌》 有正書局 出版年不詳。

封底(包皮)題:“圓、扁、凝重、飛舞、豪放、收斂并重。”
封二(包皮)題:“隆興居士藏。
封三(包皮)題:“畫家一定要記住一年廿四個節氣,通過節氣觀察山石樹林景色的變化。畫時一定要表現出來。”
內頁題:
【1】 “壬寅七月晉衡意欲學書,購此細審有味欣然也。二十一日志。”
【2】 “(一九)六五年開始臨寫。厲鐵。”
【3】 “余學書大約始于(一九)六三年春末夏初。記之以備后日檢查也。鈐印:無不敬(朱文)、高原(朱文)。”
【4】 “天下斷無易境遇,人間哪有閑光陰。”
3 《中國文字與書法》 陳彬龢 著 1934商務印書館出版。
內頁題“晉衡,壬寅(1962)九月”
4 《悲庵手扎》 1934西冷印社出版 遺失,信息源于《王敬恒談藝錄》
內頁題 “厲鐵。一九六五年春日得。”
5 《初拓朱岱林志》1934中華書局出版。 遺失,信息源于《王敬恒談藝錄》234頁
內頁題:
【1】“觀朱君山碑如白云出岫,舒卷窈窕,令人神往。晉衡記。壬寅(1962)冬。”
【2】“朱君山碑開唐人褚體之先河。七二年。王易。”
6 《神品暉福寺碑》不詳。
內頁題:“王晉衡 (一九)六四年一月二十三日。”
內頁鈐印:敬恒、季之王易、壽叔、阿季(皆白文)和敬恒(朱文)。
7 《黃石齋先生榕檀問業真跡》 黃道周 書 1936商務印書館出版
內頁題:
【1】 “榕檀問業黃石齋書 王易藏”
【2】 “三十而志于學。”
【3】 “賓翁云轉惲向山語云:畫須令尋常人痛罵方是好畫。此語余當之座右。用筆當平留圓重變靜不可有矜心作意。運之和靜氣生,不可有草率意。”
8 《魏敬史君碑》全二冊 不詳
碑陰封面題:“敬史君碑陰,嚴實甫先生贈,王易珍藏。”
碑陽封面題:
【1】 “敬史君碑,珍寶之。”
【2】“王易寶之。”
【3】 “戊申(1968)十月高原重臨此碑。”
9 《龍門二十品》 殘損不詳
10 《廣藝舟雙輯》 康有為 遺失,信息源于《王敬恒談藝錄》146頁
11 《藝舟雙輯》 包世臣 遺失,信息源于《王敬恒談藝錄》146頁
13 《勤禮碑》 顏真卿 書 遺失,信息源于《王敬恒談藝錄》226頁
14 《道德經》 趙子昂 書 遺失,信息源于《王敬恒談藝錄》226頁
15 《懷素自序帖真跡》1975文物出版社編輯出版 。
封面(包皮)題:“槐堂藏 ”
內頁鈐印:壽叔、敬恒(皆白文)
16 《秦銘刻文字選》 1976上海書畫社編輯出版。
17 《王羲之十七帖》 1978-08天津楊柳青畫店編輯出版。
18 《宋拓懷仁集王書圣教序》1978-09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內頁題:
【1】“今人失所讬,哀且未成 何論樂有我,無非悲心事。淚向人間總不知。讀報有感。庚寅(2010)初夏。”
【2】 “葛奉真藏。”
便簽題:“半入深春半早春,如此天氣難穿衣。觸景皆堪適,唯秋更灑然。白云飄似絮,空水碧于天。如此好天氣,能不謝蒼天。”
19 《唐張旭草書古詩四帖》1978-10上海書畫出版社編輯出版

1985年 先生 意臨 《唐張旭草書古詩四帖》
20 《東方朔畫贊》顏真卿 書 遺失,信息源于《王敬恒談藝錄》263頁
21 《石門銘》 遺失,信息源于《王敬恒談藝錄》238頁
內頁題:
【1】“餐霞神采絕人煙,古今誰可稱書仙。石門崖下摩遺碣,跨鶴驂鸞欲上天。石門銘體態飛逸,不食人間煙火,書中之仙品也。六四年。衡書。”
【2】“體態飛逸,餐霞神采。(一九)六四。敬恒。”
22 《朱君岱墓志銘》 遺失,信息源于《王敬恒談藝錄》305頁
23 《賈使伯》 遺失,信息源于《王敬恒談藝錄》147頁
24 《李超墓志》 遺失,信息源于《王敬恒談藝錄》147頁
25 《北魏中岳嵩高靈廟碑》不詳 遺失,信息源于《王敬恒談藝錄》

2002年 先生臨《北魏中岳嵩高靈廟碑》
26 《石門頌》1979-03上海書畫出版社編輯出版
27 《寶晉齋法帖選》王羲之等書 1979-03上海古籍書店 出版
28 《龍門四品》北京圖書館 1979-06文物保管所 編 文物出版社
內頁題:
【1】“鳳貞藏”
【2】“當時眾意如能合此日,大名何獨尊,即論墨光天莫測,忽然輕霧忽烏云。今年又添一歲、八十八矣,其畫筆已稍去舊樣否?——齊白石語”
【3】斫取青光寫楚辭,膩香春粉黑離離。無情有恨何人見,露壓煙啼千萬枝。
29《康南海先生自序詩集序梁任公先生寫南海詩集 墨跡》
封面題:“王敬恒藏”鈐印:王易(朱文)內頁鈐印:王敬恒印(白文)
內頁題:“不似懷人不似禪,夢里清淚一潸然。瓶花帖妥爐香定,尋覓童心五十年。康南海詩評。”
30《宋拓王羲之十七帖 孫過庭書譜墨跡》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印 1980-12出版
31《吳昌碩行書字帖》 1981-05 西泠印社出版。
32《漢張遷碑》1982-02長春古籍書店復制。
封底題:“敬畏上天。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對自己的責任。珍惜一分鐘。”
33《董其昌書草訣歌》1982-03長春古籍書店復制。
封底封面題:“書應:一魄力雄強;二氣象渾穆;三筆法跳越;四點畫峻厚;五意態奇逸;六精神飛動;七興趣酣足;八骨法洞達;九結構天成;十血肉豐美。”
34 《章太炎篆書千字文》 1982-05上海書畫出版社 出版。

1988年 先生臨《章太炎篆書千字文》
封面(包皮)題:
【1】 “新秋一夜蛟如市,喚起勞人使自思。試問何鄉堪著我,欲尋大道況多歧。人生過處唯存悔,知識增時只益疑。欲與此懷誰與共,鼾聲四起斗離離。”(此為先生80年代初期所寫)
【2】 “大江大河平穩,小溪多奇景。”
【3】 “逐物意移。”
【4】 “在萬丈紅塵中笑容也寂寞。”

先生正在臨 《章太炎篆書千字文》 2011攝于成都晨暉路家中
35 《漢乙瑛碑》歷代碑帖法書選編輯組 編 1982-05文物出版社出版
內頁題:“乙亥(1995)始臨。”
36 《顏真卿爭座位帖》 1982-10西泠印社出版
37 《顏真卿行書:與蔡明遠書送劉太沖序》1982-12 西冷印社出版
38 《最初精拓 太原段帖》傅山 書 1983-02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39 《漢禮器碑· 碑陽》 歷代碑帖法書選編 1983-06文物出版社出版

《禮器碑 陽》 封底
封面題:“嚴肅做人,思想縱橫。”“穿上紅舞鞋了、一九九零年。”
封底題:
【1】 “理論聯系實際,內外交修。靜存動察,收起放心。勤職業,修心術。寡尤寡悔,成己成人。”
【2】“書展盡寫新詩、譯詩、魏晉文如世說新語。”
內頁題:
【1】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
【2】“有病注意但不能放在心上。”
【3】 “禮器能空,石門能變,二者宜多寫焉。書以氣勢為先,氣勢之所玉,即神致之所達,神完氣足,雖危亦安。排闔縱橫,又在橫平豎直之外。學石門時尤須解此。”
40 《漢禮器碑·碑陰 》 歷代碑帖法書選編 1983-06編文物出版社出版
封面題:“惜分秒。”
內頁題:“敬、靜、盡。做到。”
封底題:“藝術永遠是一種發現(在平凡中發現)。”

《禮器碑 陰 》 封底
41 《書法1983·6》(褚遂良 陰符經) 《書法》編輯部 編 1983-06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
封底題:“愛分秒”
內頁題:“運內力”
42 《康有為先生墨跡 》上、下 申松欣 編 1983-06中州書畫社出版
43 《張猛龍碑》《歷代碑帖發書選》編輯組 編 1983-07文物出版社
封面題:“向崇高追求。”
44 《北魏霍揚碑》
此為先生常用碑之一。2004年先生習此碑后畫八尺整幅山水《山海經詩意》,題曰: “甲申五月晨習霍揚碑后憶夢,信筆寫此并錄陶潛讀山海經一首以寄寓焉。詩曰:玉臺凌霞秀,王母怡妙顏。天地共俱生,不知幾何年。靈化無窮已,館宇非一山。高酣發新謠,寧效俗中言。王敬恒寫于瓜芝齋中。”

王敬恒 《山海經詩意》_局部 原畫藏于中國美術館
45 《龍門20品》上 歷代碑帖發書選 編輯組 編 1983-10文物出版社出版
封面題:
【1】 “忌刻露。”
【2】 “繁星無數,自由足珍。”
【3】 “臨樹、臨石、臨人物。”
【4】 “人生苦短,懂事何遲。”
內頁題:
【1】“一庸腐氣、二寒酸氣、三兇戾氣、四塵土氣、五欺世、六媚俗 皆當忌之。”
【2】“真蒼老者即妍潤;真奇奧者即平實。”
【3】 “摩帖多平庸;摩碑多刻露。”
【4】 “人不平和不享福,文不奇峭不動目。袁隨園語。”
【5】 “字貴剛勁妍潤。只剛勁則木強,只妍潤則柔媚矣。”
46 《龍門20品》下 《歷代碑帖發書選》編輯組 編 1983-10 文物出版社出版
封底(包皮)題:
【1】“瓜芝齋畫集”
【2】“忌刻露”
【3】“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47 《山東秦漢碑刻》 山東省文物總店 編 1984-01 齊魯書社出版
48 《董美人墓志》 編者不詳 1984 上海古籍書店出版
49 《漢石門頌》歷代碑帖法書選編輯組 編 1984-03文物出版社出版

《石門頌》 內頁
封面題 :“體仙氣。少買書。”
內頁題:
【1】“終身守之。飄飄欲仙。(一九)九零年。”
【2】 “老去惜花心已懶,愛梅猶繞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無花態度,全有雪精神。剩向空山餐秀色,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帶溪云。醉中渾不記歸路,月黃昏。稼軒詞。癸未(2003年)。”
50 《唐褚遂良書雁塔圣教序》1984-03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
內頁有多個90年代的日期。
封面題:“大海有真能容之量,明月以常不滿為心。”
51 《隋龍藏寺碑》 歷代碑帖法書選編寫組 編 1984-05文物出版社出版
52 《三希堂法帖》第一冊 陳希仲 編 1984-07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內有便簽:“在永恒的范圍內醞釀開啟心靈。”
53 《北魏張玄墓志》歷代碑帖法書選 編輯組 編 1984-07文物出版社出版
內頁題:
“責志貴嚴,積誠不懈,德蓄于中 則其發為文也。自然言中有物。文之質,曰理與氣,理御氣而行之也。如天化,氣載理而運之也。如地凝,天地合而成章,文之所參造化也。積理存乎思與學并進。養氣在于積義。文章畢竟不離躬行,至于辭藻之美亦須別有功力。如文選《弘明集》、漢魏叢書,時置案頭,不時諷玩,極于辭藻有助也。(《語要》上冊末‘答張默生’)”
54 《于右任墨跡選》1984-08 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
內頁題“文章藝術千古事青山流水萬年新”
55 《晉唐小楷五種》歷代碑帖法書選編輯組 編 1984-08文物出版社出版
56 《爨寶子碑》 1984-10 上海書店出版
2002年,先生以《爨寶子》《爨龍顏》筆意所寫之六尺整幅山水。

《中國美術館藏王敬恒作品集》第61頁《二爨筆意山水》 款識:“壬午夏以二爨筆意寫之王易。”
封面題:“□□做人,認真讀書。”
封底題:
【1】“賢者識其大,不賢者識其小。”
【2】“矯首八荒,神游千古。”
57 《草堂之靈》楊鈞 著 1985岳林書社出版
內頁多先生勾劃。勾劃選:
【1】“凡詩文字畫,皆不可學小家。小家之癥結處容易探索,探索到手,即刻能成,一成之后,永無出路。”(原書第1頁)
【2】“道人用功甚篤,所習亦博,然滯塞難通,幾無完字。細察其病,由于執筆太松,不能高懸;有取貌之能,無超越之致。”
【3】“寧苦學而無成,勿騁異以自墮。凡自墮之由,多在名心,一發不收,自成騙術。故求學之人不可與時人爭勝負,不可向時人求美譽。高于時人乃極易事,其弊在驕矜:求當時名亦極易事,其弊在降辱。但好名之心實不可免,茍甘湮滅,何必孜孜。故求當世之名者,下士也;求百年以后之名者,中士也;求千年以后之名者,上士也。”
58 《孔廟碑》 遺失,信息源于《王敬恒談藝錄》310頁
59 《顏真卿祭侄稿》遺失,信息源于《王敬恒談藝錄》51頁
60 1985·1《書法》(傅山書集古梅花詩)《書法》編輯部 編 1985-01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
61《伊秉綬隸書墨跡選》共二冊 1985-02上海書店出版
62《書法叢刊9》(有散氏盤) 文物編輯委員會 編 1985-04文物出版社出版
封面(包皮)題:“放開肚皮容物,立定腳跟做人。辛巳(2001).”
63 《唐張旭草書古詩四帖》1985-06上海美術出版社出版

《唐張旭草書古詩四種》 內頁
內頁題:
【1】“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神清意平養生之本也。——內徑肥肌膚充腹腸,開嗜欲養生之末也。——淮南子”
【2】“吾心自有光明日。山河大地擁清暉。(一九)九三。”
【3】“天下斷無易境遇,人間哪有閑光陰。(一九)九三。”
64 《崇藏墨皇北宋拓圣教序》1985-09成都古籍書店影印
封面題:“生生齋臨本”(生生齋為先生晚年齋號)
65 《吳大徵篆書夏小正墨跡》 1985-10上海書店出版
66《爨寶子碑 》歷代碑帖發書選編輯組 編 1985-10文物出版社出版
內頁題:
【1】“泛覽古今書籍,歸入儒佛兩家。”
【2】“第一對藝術要有堅定的獻身精神。第二要有強烈的求知欲,擴大知識面。第三要學好一門外語。”
封底題:“自成風格也易演成習氣。注意!”
67 《爨龍顏碑》歷代碑帖法書選編輯組 編 1985-10文物出版社出版
封面題:“論語、莊子、讀經示要、中國哲學十九講、純粹理性批判、觀念與冒險、未來形而上學導論、理想國。”(此為先生自擬讀書計劃)

《爨龍顏碑》 封底
封底題:“寫字如撐逆水船,氣長力足破浪前。心摩手追出佳作,心不專一練枉然。吳之英詩。(一九)九零年。”
68 《書法美學引論》葉秀山 著 寶文堂書店1987版
69 《張瑞圖草書·醉翁亭記》 首都博物館藏 1988-01《中國書法雜志》復制
背面題:“張瑞圖書法寶之。”
70 《伊秉綬書法選》 1988-04榮寶齋編輯出版

先生臨《伊秉綬書法選》 1996攝于成都雙林路家中
71 《藝舟雙楫廣藝舟雙楫》 包世臣、康有為 著 祝嘉 編 1989巴蜀書社出版
早年讀本遺失,此重購重讀。
72 《石鼓文》不詳
73 《造像書法選編》第四冊 1990榮寶齋編輯出版
74 《孫過庭書譜墨跡》 1990-04成都古籍書店出版
封底(包皮)題:“余畫在學習階段。畫得較好的不愿給人;畫得不好的給人,只招評笑。故應不輕易給人畫。”
75 《王鐸草書詩卷》1991-03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

《王鐸草書詩卷》 內頁 1992寫
內頁題:“熊十力先生與學生言。每日百忙中當擠時讀數篇古今大著,要深切領悟,不可泛泛讀過以免墮落也。 余暫選:黑格爾《精神現象學》、羅素《哲學史》、尼采《悲劇的誕生》、卡西爾《人論》及近日所購之方東美、牟宗三、唐君毅諸先生之選著。壬申(1992)十月二十五日。”

先生臨《王鐸草書詩卷》 2011 攝于成都晨暉路家中
76 《王鐸行書墨跡三種》1991-06天津古籍書店出版
77 《沈曾植隸草十七種》 1992-02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78 《中國書法全集9卷》秦漢金文 陶文 劉正成主編 1992-10榮寶齋出版社出版
此書為友人2009年贈送
79 《中國書法全集62卷--清代 王鐸 》 劉正成主編 1993-03榮寶齋出版社出版
此帖為友人2009年贈送。

先生讀此帖 并和自己的書法作比較 2011攝于成都晨暉路家中
80 《中國書法全集78卷---康有為 梁啟超 羅振玉 鄭孝胥》 劉正成主編1993-03 榮寶齋出版社出版
此書為友人2009年贈送
81 《中國書法全集25、26卷》 隋唐五代 顏真卿卷 全二冊 劉正成主編 1993-04榮寶齋出版社出版
此書為友人2009年贈送

2009年 先生意臨 顏真卿《裴將軍詩》帖
82 《宋拓譚帖》四川省華泰新系統設計研究所編 1994-01 四川辭書出版社出版
83 《明清書法論文選》崔爾平 選編 1994-2 上海書店出版社 出版
84 《中國書法全集13:三國兩晉南北朝墓志》劉正成 主編 1995-06 榮寶齋出版社出版
此書為友人2009年贈送
85 《王羲之王獻之書法集成》1995-10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

先生臨《王羲之王獻之書法集成》 時雙腿腫得發亮,視力嚴重衰退。2011攝于成都晨暉路家中
86《虢季子白盤銘文》歷代碑帖發書選編輯組 編 1999-01文物出版社出版
封面題:“壁立千仞崗,八風吹不動。”
87《圣教序》不詳
封面(包皮)題:“圣教序王易臨。”
內有晚年文稿:“千秋燮陽書,久觀滌塵埃。燮陽書道本山陰,繼往開來面目新。千秋燮陽書,繼古有新顏,久觀洗塵埃,滿屋墨香滿。”
先生晚年臨《圣教序》
88 《漢封龍山頌》 2000-01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
89 《唐摹王羲之蘭亭三種》2006-04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90 《放大本 散氏盤銘文》上海書畫出版社 2008-01編輯出版
91 《放大本張玄墓志》編者不詳 2008-01上海書畫出版社
內頁有先生抄羅大佑歌詞:“因為我們改變的世界將是他們的未來······我們不要一個被科學游戲污染的天空,我們不要被你們發明變成電腦兒童······當未來世界充滿陌生的旋律,你或許會想起現在這首古老的歌曲。”
92 《王羲之王獻之尺牘60種》2009-12古吳軒出版社編輯出版

先生臨王獻之書,題曰:“臨王獻之書今古不同,各人性情不同,豈能似之。似之不足取,奴書耳。”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