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星”命名于近日獲得批準。由國家天文臺提出將小行星1998VV35命名為“豐子愷星”的申請,于6月3日獲得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準。該星于1998年11月9日由國家天文臺發現,這天恰是豐子愷先生100華誕。該星國際編號后四位9811正與豐子愷先生出生的年、月(1898年11月)完全相符。

豐子愷
豐子愷,是我國近現代史上著名的文藝家、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也是從浙江桐鄉走出去的一位漫畫大師。
他不僅是現代漫畫的鼻祖,而且在文學、音樂、書法、教育、翻譯等各方面都有極高的造詣,成績斐然,是難得的全才。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豐子愷就以他那別具一格、反映現實、充滿幽默、富有哲理的漫畫享譽國內外。他的漫畫寥寥幾筆,卻包羅著人生滋味和人間冷暖,詮釋了現代文人的家國情懷,給人生活的希望和情趣。
他帶給世人風格清新的漫畫,帶給世人最真誠的處世話語。觀其漫畫,如沐春風,觀其言語,如飲甘泉。
在桐鄉這方土地上,“豐子愷”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打開塵封的舊畫,翻看泛黃的《緣緣堂隨筆》,豐子愷的喃喃情語猶在耳畔,有關家鄉、有關親人、有關他所愛著的世界。
而桐鄉,也早已與豐子愷互為印記,刻寫著才情漫天、平淡悠長的江南文脈韻味。 (宋彬彬 魏衍方 徐瀟卓)

豐子愷 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
?附豐子愷先生1927年作散文(節選)
秋的星座及其傳說
你向天觀看,數算眾星,能數得過來么?
——《創世記》第十五章第五節
無數的星在我頭上閃耀,已經——照我今年三十歲算來——一萬夜了。我在這世間不知忙了些什么事,三十年來竟一向不曾注意他們,不曾訪問他們中的任何一位,請教他的尊姓大名。
想起來大概是因為我的兩眼被生成平視,我的頭被生成便于俯下,就只看見低小的匐行的人類,獸類,只關心于人類,獸類的事。一向望下,沒有自己抬起頭來向上看的力量。
Carlyle曾經說:
“對于頭上的星一半都沒有認識的我,人們為什么不教我,使我親近它們呢?”
原來也有與我同感的人;然而我決不敢自比于Carlyle,因為我連一顆星都沒有認識。
今年七夕前幾天,有一晚我同了我的八歲的小孩子阿寶,躺在門前空地上的藤椅上乘涼,兩人對繁星的天空仰臥著,阿寶忽然對我發問:
“爸爸!星是什么?”
我想了一想,回答她說:
“星是同我們的地球一樣的一種大球,很高地掛在天上,所以看來很小。”
“地球是什么?”
“就是我們住著的地,因為很大很大,我們看來好像是平地,其實是一個大球。”
“那么一顆星比我們的房子,比這空地還大?”
“呃!比江灣,比上海,比什么都大。”她默默了。我的解答,對她也許是隔靴搔癢,然而她的問,把我的頭抬起來向上看了!我欽佩這孩子的明凈的眼,奇大的問。
從此以后,我開始想探索天上的星的名目與位置。我買了幾冊關于星的研究的書,每晚躺在藤椅上眺望,竭力想在生疏的星的地圖中找出一個線索來。
到了七夕的前一晚,我已經在天上認識了好幾個星座。向來視為雜亂無章的星空,現在已似一所慣游的林園;向來對于星的出沒及其方向位置的轉變,毫不關心,現在似乎很惹眼了。我仿佛是初次見星,或者天上今年開始有星。這天上的文章,實在是人間無比的奇觀!儼然的星座,每夜按時就位,按時升降。閃閃的星光,分明稔熟似地在招呼我,或暗示我一種意思。最是琴座的織女星,與鷲座的牽牛星,聯想明天的七夕的傳說而眺望時,似乎其閃光的躍動中,分明在把一年的離恨別苦向人間訴說,又似乎各靠近銀河的岸邊,在心焦地等待著明晚的歡會
然而我從來不曾研究天文學,從來不曾訪問過星座,現在的肉眼所認識的,實在不過天空的大體的構圖。我懊悔向來對于天空不加注意,長久放棄了這天界的享樂!……
中國畫家蕭暉榮獲小行星命名
2008年3月3日,在盱眙觀測站發現的“188973號”小行星,獲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準,命名為“蕭暉榮星”。蕭暉榮以畫梅聞名,是中國著名的國畫家和雕塑藝術家。蕭暉榮也是中國首位獲得小行星命名的畫家。
小行星的中國命名
現在,天空中除了有“中華星”外,還有100多顆由中國杰出人物、中國地名和中國的著名單位命名的小行星。
20世紀70年代,先后有一批小行星以我國古代人的名字如著名科學家張衡、祖沖之、一行、郭守敬、沈括等命名。
1990年3月11日,為表彰旅美著名物理學家吳健雄教授對人類的杰出貢獻,紫金山天文臺將該臺發現的編號為“2752”的小行星命名為“吳健雄星”。這是我國首次以當代知名人士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之后,一批小行星陸續以當代杰出科學家,如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李政道、周光召、錢學森、錢三強、朱光亞,著名數學家陳景潤、陳省身,著名文學家巴金等名字命名。
此外,我國還常用中國地名或大學名給小行星命名。以中國地名命名的小行星有北京星、廣東星、香港星、澳門星、臺灣星、上海星、西藏星、揚州星、廣州星、深圳星、延安星、喜馬拉雅星等。
以著名單位命名的有希望工程星、南京大學星、中國科學院星、自然科學基金星等。
命名過程
1.觀測到一顆疑似新小行星后,它會有一個臨時編號,在不同的夜晚被觀測到并確認是新的,它會得到國際統一格式的暫定編號。
2.這顆小行星在至少4次回歸中被觀測到,并且運行軌道被精確確定后,它會得到一個永久編號。至此,小行星才算發現成功。
3.命名尊重小行星發現者的提議,甚至發現者可以申請以各種動物命名。
發現者確定命名對象并征得有關方面贊同,將命名意見包括理由向總部設在哈佛大學的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員會申報。
4.委員會審議通過后在《國際小行星通報》上公布,并通知各國天文臺,其命名列入每年出版的《小行星星歷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