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簡歷】
趙廣仁,號愚人齋主,1966年生于遼寧省朝陽市。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田園畫會常務理事,哈爾濱市文史館館員,黑龍江省民族書畫院副院長。
25次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畫展并多次獲獎,被國家人事部授予《當代中國畫杰出人才獎》,作品發表在《世界知識畫報》、《中國書畫報》、《美術報》、《黑龍江省日報》、《中國畫研究》、《中國畫》、《美術界》等百余種報刊雜志上。作品被人民大會堂等全國各級機構和藏家收藏。

鄉風細雨入畫來
文/予新
淺雨清風咸入夢,鶯啼葉影皆關情。認識廣仁老師,是從認識他的作品開始的。
一只工細的飛鳥,一片枯枝林立,一段段金黃的土地。畫面簡單得仿佛一下子空出足夠的空間令人遐想。色彩,構圖鮮明地展現在眼前,是一種清新之感,可畫中之境,早已達到了觀者的心里。我相信,畫家的感情都會透過畫來自然的流露,第一眼看到廣仁老師的作品,除了清新明麗的畫面外,畫中寧靜,淡泊,孤獨的心緒同樣給人以思考。

廣仁老師是個認真作畫的人。扎實的功底和大量的觀察是作好畫的前提條件。朝陽是一座具有中國北方鮮明特質的淳樸的城市,北方繁多的物種與鶯歌燕語,給了熱愛這里的人們無窮的藝術素材,同樣滋養了明凈柔和,自然純樸的工筆畫風。而廣仁老師就是其中的代表畫家之一。大量的寫生默記給了他作品創作的不竭靈感,反復的描畫又讓他的線條成熟而恰到好處。因此,他的畫都是精心描繪之作。他曾說過,他的每幅作品都有自身的涵義在其中,力求不與他人同,這是他對待作品和藝術最基本的認真態度。

西晉陸機曾說:“宜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大于畫。”以形寫神,以貌賦色進而傳神,這大概是中國畫最原初的規定性。畫有內容大體更確切地理解應為畫有神魂,有深意。畫家作畫有大成就者,第一步達到的應是“感染”。畫本紙墨,落筆成彩,以筆墨感染人而有所動是好畫家的功力,能達到這樣層次的畫家不乏其人。最后達到的應是“忘”。畫還是畫,觀后卻并不局限于畫,甚至已忘了畫中之物,畫已不再是畫,而是營造的另一個世界。中國古代有一哲人王弼所言境界大體與此相似:“夫象者,出意者也。盡意莫若象,盡象莫若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存象者,非得意者也……故立象以盡意,而象可忘也。重畫已盡情,而畫可忘也”。觀畫能“得意忘象”已是高境界,而能畫出令觀畫人得意盡情而忘畫之作的畫家,必然更是高境界畫家中的少數了,而這樣的作品必然要令人稱道欣賞甚至流傳久長。廣仁老師在這方面已令我印象深刻。

然而,工筆畫作為中國最古老的畫種之一,“以形寫形,以色貌色”是最基本的,但也同時忌“形似”,而是要在形似的同時達以傳神。近代以來,隨著西方藝術對中國畫的滲入和影響,現代西方的構圖原理也給了中國畫家以啟發。廣仁老師對花鳥畫的構圖始終給予足夠的重視,在創作中吸收了民間和裝飾繪畫的元素。他認為,構圖的好壞常常會影響畫面的美丑,畫面上的凌亂,散漫,平凡,迫塞等種種弊病大都由于構圖的處理不當,沒有很好地表達它的形式美所致。只有有效地處理好賓主,大小,輕重,疏密,虛實,參差,隱顯,偃仰等構圖關系,才能使工筆花鳥畫無懈可擊。

廣仁老師曾說:他還要在工筆花鳥畫上進行更深入地研究,近期,他又有了自己的新想法,也正在探索和嘗試。一個畫家能夠有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這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我們期待也相信廣仁老師在藝術的道路上越來越好。
本文作者予新:原名李新,畢業于南開大學哲學系,《中國畫》編輯部編輯,曾主編出版多部書籍,美術藝評家,數次在各類雜志發表美術評論文章。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