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的創作離不開他所處的社會環境,而優秀的藝術作品總是能把握住時代精神和時代風貌。只有深入當下生活,在生活中尋找藝術的源泉,才能創作出生動的、鮮活的、有時代氣息的作品。2019年4月,“何水法己亥新作展”在榮寶齋大廈舉辦,同期開展“榮寶齋大講堂——何水法·花鳥畫的時代精神”,今日重溫何水法榮寶齋大講堂實錄,品味花鳥畫的時代精神。
文學藝術,包括繪畫、戲劇、曲藝、舞蹈、音樂等姊妹藝術,都講時代精神。不僅是花鳥畫,山水畫、人物畫同樣需講時代精神。比如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反映了當時首都汴梁(今河南開封)的市井文化,通過小橋流水、商賈文人等反映出它的時代性。通過作品,我們可以了解當時北宋繁榮幸福的生活。徐青藤、八大山人的作品反映了當時的心境,與他們所處的時代及處境(比較落魄)可以互相印證。每一個時期也都有它的時代精神,就看你處在一個什么時代,如何加以捕捉,并畫出新時代的中國花鳥畫。

何水法 與花爭艷俏流年中國畫 2019年
畫出這個時代一花一草的精神
生活是取之不盡的源泉,畫家一定要面向生活、一定要扎扎實實地深入到生活當中去,只有深入生活、植根生活,才能創作出有血有肉的作品,否則就只是表象。
中國文化是一種傳承,一種開創,一種創新。宋代花鳥畫,反映的是當時升華了的藝術,講究意境,講究筆情墨趣。這種意境通過構思,反映出詩意,通過作品可以深刻地領悟到當時的氣息與情境。如:踏花歸來馬蹄香,蝴蝶在馬蹄的旁邊追逐,而畫面中沒有一朵花,卻使你感覺到馬蹄在花叢中踏過帶有香氣的一種意境;深山藏古寺,沒有直接畫出古寺廟,但是通過小和尚在挑水可以想象寺廟就在不遠處。所以從這個角度講要懂得詩情,才能寫出畫意。
宋、元、明、清一直到民國出了很多大家,但現代如何體現出一種時代感,深入到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花鳥畫家要深入生活,深入觀察,要在實踐當中去尋求創作素材,有了大量的素材,才能在需要的時候有強大的支撐。
為了畫好牡丹,我曾先后十四次到山東菏澤畫牡丹,到洛陽也有若干次,抱華樓中也種了一百多種不同品種的牡丹。所以觀察是必不可少的。花鳥畫家的取材有很大的局限性,山水畫家去畫一個景點,畫西湖斷橋,四季都可以畫,山湖都在,只是時令發生了變化。花鳥畫則不一樣,隨著萬物的復蘇,每個節氣有每個節氣的花卉,過了那個節氣就要等到明年這個時節再畫了,迎春花、玉蘭、丁香、杏花、桃花、櫻花、牡丹、芍藥,這些花的花期一般都在一兩個禮拜左右,可以說時間很短暫。
當然,除了寫生,觀察也很重要。清代畫家李晴江說: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需三兩枝。花鳥畫家主要是畫近景,即折枝花卉,當然也有一些特別的。他們畫得很仔細,一花一草的結構需做到心中有數,才能畫得很輕松,若想得其精氣神,必須對它了如指掌。
寫生是畫家與生活的對話,只有把花草當成老朋友,才能帶著感情去看待它。我把牡丹當成老朋友,到山東菏澤、河南洛陽是見老友了,而不是單純地去寫生,是帶著情懷去的。畫的形也很重要,通過形體的刻畫和描寫,寫出一種時代感。我們畫梅蘭竹菊不能停留在明清之前的模式,而要畫出這個時代一花一草的精神,因為已經進入了新時代。我們不僅是要體現“觸目橫斜”與“水清淺”的一種境界,更是要表現一片大好春光或爛漫秋色。否則你既無法達到古人的境界,也無法觸及當下的時代精神,原因在于不是生活在當時那個世紀了,也很難表現那個時代的精神。
“寫”出生命之氣
有了這個指導思想,方法論是什么呢?接著就是如何來畫?寫意的“寫”很重要。中國畫家講究風格,這個風格如何來,就是靠“寫”出來的,一支筆,一根線條就反映出畫家的境界與水平,高雅之別見分曉。石濤的一畫論就對其有很辯證的思考。所以,去看一幅畫,撲面而來的氣息就已經了解畫家處在一種什么境界了。因為作畫要神定氣足,我們看黃賓虹的作品,千筆萬筆沒有一筆是多余的,其晚年變法是年輕時的積累形成的對筆墨高度認識、理解的結果。因此他的畫是寫胸中的山水。所以,傳統的山水畫、花鳥畫確實很難,難在表現精氣神,難在獨樹一幟的面貌。
筆墨是中國畫的生命線,水是中國畫的靈魂,寫生是畫家要與生活對話,畫家也要有與時俱進的精神。嚴格來講,畫一旦離開筆墨就不叫中國畫了,可以叫水墨畫、彩墨畫等。一根線畫得圓潤自如要靠功力,這根線條不是死的,是活的。
20世紀70年代以前我是畫工筆畫的,70年代以后開始轉入寫意畫,我的寫意畫是很傳統的。花鳥畫的時代精神就是要對生活有較深的理解、較深的情懷,然后不斷地觀察。我們要寫出它的生命之氣。比如,徐青藤的芭蕉中,用水用得非常好,五百年了還是濕淋淋的,用得恰到好處。
此外,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與眼力很重要,要用高深的理念來指導創作。現在年輕人在選擇繪畫上都愿意選擇工筆畫,因為工筆畫相對來講容易出效果,的確,畫寫意畫非常難,要想在傳統的基礎上去創新更是難上加難。
近現代南北方畫寫意畫逃不出兩個人物的影子,南方的吳昌碩,北方的齊白石,一位是海上畫派的,一位是吸收了民間的有益因子。第三條路子很難出來,要想在他們兩者中走出來,不靠制作,用一支筆與他們拉開距離不容易。所以學生在問我學習時學習誰,我就借用黃賓虹的一句話來勉勵他們:“集大成而自創新格者為上,專學古人者為次之,不學古人而學當今者為次次之。”
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學習中國花鳥畫,要從源頭學起。為有源頭活水來,以書入畫,要學乎其上。廣采博取,以新時代為目標,以開拓創新的精神,努力拼搏,才能不斷奮進。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