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廷渤 藝術簡歷】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國家一級美術師;
國務院永久津貼獲得者;
曾任遼寧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遼寧畫院副院長,遼寧省油畫研究會會長,沈陽師范大學特聘教授及廣廷渤主題油畫創作研究室導師。
1938年生于大連,滿族。
1964年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分配到遼寧美術家協會美術創作室,任專業畫家。
1981年入遼寧畫院,任專業畫家。
1967年接受遼寧省委委托創作“遼沈戰役巨型組畫”(合作共六幅油畫)。
1972年開始創作油畫,“我為祖國放駿馬”“縣委書記”“友誼·團結”“我叫解放軍”“萬里長征走完第一步”“睡”“風雨年代”。
1979年第三屆全國文代會代表、全國美術家代表大會代表。
1979年創作“鋼水·汗水”“戰爭年代”“土地”“輕舟”。
1984年全國美術家代表大會代表并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
1982年油畫作品“鋼水·汗水”在巴黎春季沙龍展出轟動巴黎美術界,成為中國超級寫實主義畫派代表畫家。
1989年經過10年的不懈探索油畫的稀油畫技法獲得成功,創作出新的油畫語境。
1991年在日本東京、大阪、仙臺、新瀉舉辦個人海景畫展,被譽為“海王”。
1995年在新加坡舉辦“藍色的夢”海景畫展。
1999年“鋼水·汗水”載入“新中國五十年”畫冊,由國務院出版,國家領導人題詞、作序,是遼寧省唯一載入國家經典的油畫作品(全國共入選14幅油畫)。
2006年創作油畫“血債”(合作)、“鋼花”“采油工”“西藏系列”“海景畫系列”“塔吉克系列”油畫作品。
2008年大型油畫“老兵新傳”(合作)、“美食廣場”“時間·生命——2008年5月12日汶川祭”(合作)、“不忘的記憶——趙一曼”。油畫“鋼水·汗水”在改革開放30周年、40周年;國慶60周年、70周年,被懸掛在大門前顯著位置上
2010年以來,創作油畫“往事越千年”“日喀則敬老院”“甲午壯歌”“塔山阻擊戰”。
國家美術創作工程——雅克薩自衛反擊戰”;
國家美術創作工程一帶一路——“700年前撒馬爾罕人東遷”;
國家美術創作工程中華家園——“古老的東北漁獵民族——赫哲族”;
國家美術創作工程英模人物——“董存瑞”;
國家美術創作工程英模人物——“我叫解放軍——雷鋒”。
“春風掠過唐古拉”“陳納德和飛虎隊”“鬧正月——遼西大秧歌”“海風——小島慰問演出”“非洲熱風——抗擊埃博拉使者”“寂靜的南太平洋特魯克瀉湖——日本軍國主義的墳墓”“鄭和船隊闖南洋”“阿大及其伙伴”“秋香”。以上作品的尺寸在2米、3米、4米、6米、12米寬,大都參加過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的各類主題展覽,國家組織的出國展和節日大型慶祝展覽。
2007年至2018年培養出從事油畫創作的研究生70多人,其中2人正在讀博士,1人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油畫作品在海外舉辦三十余次展覽,有10余幅作品收藏在中國美術館,有4幅作品收藏在香港博物館,作品多次獲國家大獎和國際展大獎。出版有《廣廷渤海景油畫選》、《廣廷渤畫集》。

2018年11月,《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關鍵抉擇——黨中央推進改革開放的戰略擘畫”》在國家博物館展出。

廣廷渤作品《鋼水?汗水》參展并放大成海報在大門前顯著位置展示。

展覽現場

寫生中國總編王根采訪著名畫家、碩士生導師廣廷渤
【編者前言】
近些年,中國油畫界涌現出一大批超寫實繪畫作者,追根溯源人們自然會聯想起1980年代初期廣廷渤先生的油畫作品《鋼水·汗水》。長期以來,國內外人士只知道這件作品開創了中國超寫實繪畫的先河,卻不知道在創作中的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我是寫生中國聯合媒體總編,有很多畫家朋友詢問這件作品的創作過程,我帶著大家的心愿拜訪了廣廷渤先生,廣廷渤老先生爽快答應我們的要求,并說出了創作過程,特別拿出了很多不為人知的重要資料。這些從習作草稿到構圖定稿的一些珍貴圖片,其中有些速寫、素描、油畫寫生作品原作,從油畫語言角度看是相當精彩的。

《鋼水·汗水》油畫/布面 1979—1981年 260cm×168cm 中國美術館藏

廣廷渤回顧:油畫《鋼水·汗水》創作過程
1979年,遼寧美術家協會為1981年紀念建黨六十周年全國美展準備作品,動員畫家到生活中采風,我去了大連鋼廠。這是一座大型工廠,有12000多名員工,工會負責人很熱情,派了一位廠內青年畫家照顧我的日常生活。
半個月過去了,這位小青年帶我走訪了全廠各主要部門,去了幾個煉鋼車間,因這個工廠是國家試制特種鋼材基地,所以煉鋼爐前的工人仍保持半手工勞動。如人們所熟悉的鋼爐、輪大鍬、給料、給氣,工人們手提鋼釬捅爐火,在那鋼花飛濺的煉鋼爐前動作迅速穩健,這些場面在不少作品中出現。

工人師傅們休息的地方就在煉鋼爐旁,有長木條凳和小木桌,桌面放著喝鹽汽水用的白瓷杯子,有裝著鹽汽水的鋼罐,墻邊立著工業用的大直徑電風扇,工人休息時有的喘著粗氣,有的在大口喝汽水。其中有位青年工人熱得實在受不了,便脫下上衣將裸背貼在電風扇前,爐長見了便一把將她拽了過來,白了他一眼,“你不要命了”那青年側身被爐火照射在身上,那油汗欲滴的汗珠在這一剎那間閃爍著燦爛的金光,我被這一瞬間鎮住了,感覺這青年猶如剛脫開模具的銅鑄件,還沒有被打磨過,那是最原始的、最生動、最有震撼力的形象,這種形象具有油畫最基本的語言特征,抓住這個“點”就抓住了油畫本體語言的內涵。周圍工人身上、面額上、胸前都在淌汗,隆起的肌肉緊挨著衣服被汗水濕透貼在胸前。可以說汗水是整個畫面的細節,而汗水只有油畫色彩才能淋漓盡致地將這種感受生動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我感覺受到有一種莫名的觸動,也是創作的沖動。只有離開現場回到家中,閉上眼睛讓你最為感動的場面、細節自然浮現在眼前,漸漸地畫面上幾個主要構件呈現出來:正面是紅光照射的汗水,暗面是天光反射藍光下的汗水,油汗洇透的橄欖色的工作服,頭部的汗水、肩上的汗水、背部的汗水、前胸的汗水等等的具體形象出現在眼前,站著、背著、坐著的人物形象形成畫面的構成,這是藝術家深入生活提煉取舍的過程,這也是一種創作經驗吧。
記得普希金創作歐根奧涅金詩體小說時說,主要人物奧涅金和達吉雅娜是經歷很模糊逐漸清晰的過程,中間狀態的形象還不斷被更理想的形象置換。我也很模糊,覺得畫面似乎應該滿滿地全是人物,要做到把“汗水”表現清晰就得想辦法。

幾個星期后,我邀請一位搞攝影的同學來工廠拍彩色片,當時那個年代“彩照”是很珍貴的。我用褐色油彩涂到工人的臉上、胸上、背上,用甘油淋到皮膚上作流淌的汗珠。模特有爐前工人、電工、工人畫家,廠里的消火隊員等。他們在紅燈照射下個個神采奕奕,之后的日子里,我的同學也幾次去鋼廠拍攝影作品,在地區影展上獲得特等獎,他告訴這甘油很好用,以前用水淌汗,還沒動手拍照,水就蒸發了。


構圖階段開始了,各種生動的形象,用爐火照射下的汗水,胸前的、后背的都合理安排在畫面上,由于資料太豐富,都想往畫面上塞,這是畫家創作的“毛病”。大約一個多月的時間,總算把畫面安排得即合理又均衡。
畫面人物比真人稍大些,這樣觀看畫面人物和真人有等大感覺。我是首次采用超級現實主義手法制作,沒有經驗,我非常認真地畫了兩幅就熟悉了制作程序,為謹慎起見,先制作不帶汗水的形體加爐前光形象之感,盡量考慮周到。


當時遼寧組建一個集體創作學習班,有20多位畫家集中在展覽館的大廳里制作,我是在旁邊的木工房里制作,畫家們圍過來很驚訝,我畫面中的人物刻畫得極其細致入微,過了幾天,我用多半天時間用筆蘸稀油畫色,讓稀油畫色向下流淌,同時,用筆桿將油色順著體型肌肉塊引下來,再點上反射光和汗珠,非常順利,畫面頓時呈現極為輝煌耀眼的效果。說實話,有些出乎自己的預料,這時畫家們都圍攏過來很驚訝,頓時場面熱鬧起來,甚至有人歡呼“萬歲”。

幾天后,中國美協和美術雜志總編來沈陽視察作品制作進度,主編一眼看到《鋼水·汗水》這幅畫連聲叫好,這幅作品肯定能立起來,吩咐記者拍照,并說要寫評論。在遼寧展覽時,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美術編輯紛紛拍照采訪,一位有權威的美編主任向我提議說“畫面主要人物爐長正襟危坐,嘴張得太大,累得大喘氣不好,工人階級的代表應閉上嘴”。省內也有人附和讓我把人物的嘴改閉上,無奈之下只能修改,旁邊觀看的畫友們齊聲喊:“老廣!手下留情啊”,現在大家看到的那個爐長的嘴稍留個空隙,這是不得已的結果。

1982年,中國美術家協會組團參加巴黎春季沙龍展,中國美術館見此畫被第一個選中參加國際展便決定收藏了。在巴黎展出時,巴黎競賽雜志發表并欲收藏,團長吳作人先生婉言謝絕。在北京展出時,時任中國美協秘書長的華君武先生陪同文化部長賀敬之先生觀看,在二樓休息廳華君武先生把我介紹給賀敬之部長。部長給予鼓勵表揚,并問我的年齡,我說今年42歲,好年齡好好干,我笑了笑。

部長的幾句問候語使我想起恩師對我的囑托,這得從1964年說起,那時我從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畢業時,我的恩師袁躍鍔老師將我拉到一邊說:“你很有發展,畢業后不要閑著,要繼續搞創作,世界上不少名家都是二三十歲出名的,如拉斐爾的油畫《雅典學院》、籍里柯的油畫《梅杜薩之筏》、米開朗基羅的油畫《最后的審判》都是二三十歲創作的。”恩師的話深深銘刻在心中,那是我的座右銘,如今這《鋼水·汗水》引起轟動,我成為中國超寫實主義代表畫家,可我心中依然覺得這是遲到的榮譽。

1982年,《鋼水·汗水》在巴黎春季沙龍展出,轟動巴黎美術界。評論家郁風撰寫的“在東西方之間”高度評價這幅作品體現中國油畫家油畫造型能力,巴黎評論家問代表團團長吳作人,這是機器噴畫嗎?吳作人回答全部是手工制作的,他們聽到后感到很驚訝。之后,我國每次組織去西方舉辦油畫展,都采取沙龍展的形式,將《鋼水·汗水》和《父親》單獨擺在大廳正中央,上面插著五星紅旗。

1999年建國50周年,國務院出一本書,由黨和國家領導人題詞、作序,書中詳細記載建國50年來方方面面的成就,其中繪畫部分精選15幅油畫作品,《鋼水·汗水》被選入其中,這是遼寧省唯一入選的國家經典油畫作品。
2018年11月,中央在國家博物館舉辦改革開放40年成就展,在大門上方大橫額寫著《關鍵抉擇-——黨中央推進改革開放的戰略擘畫》,大門兩側懸掛四幅大油畫海報,其中有《鋼水·汗水》。

當下的繪畫界有兩種風格,一種是寫意油畫;另一種是造型寫實油畫。寫實油畫可以用純素描方式表現,也可以用色彩表現,不管用什么方法表現都是對物象進行精雕細刻,這樣就形成了繪畫作品的新語境,在這個前提下,人們對40年前的超寫實主義作品繪畫給予更強烈的觀注也就不足為奇了。
《鋼水·汗水》這幅作品是用丙烯顏料在布面上畫的底稿,那個年代丙烯作為新的繪畫材料顏色種類很少,因速干便于修改就用丙烯畫個初稿,用油畫顏料進行深入刻畫,稱油畫作品更為貼切,用評論家的話說,這幅作品在油畫本體語言的運用上達到很高的審美境界,滿畫面都是閃著金光的汗水,也是油畫特有表現能力的體現。
廣廷渤
2020年5月9日

【編后語】
《鋼水·汗水》創作于1979—1981年,這件作品的出現,開啟了中國油畫超寫實的時代。
廣廷渤先生深入煉鋼廠第一線,力圖表現普通人物擁有的生命力,作品最大的特點是畫家審美態度客觀化,追求生活的原色魅力。讓人物、事件、場景按照生活的本來面貌自然而然地展現。作品主要人物“煉鋼廠的爐長”不是大義凜然的英雄,是用人物的心理體驗來推動情節的發展和折射現實的存在。這種創作不是一般畫家能達到的,屬于一種“開悟”的境界,廣廷渤先生的知識修為之深厚由此可見一斑。
《鋼水·汗水》創作于1980年代初,計算機、電腦、多媒體還沒出現,這幅作品屬于純手工繪制。1984年后電腦陸續普及,畫家使用一些機械方式使圖像轉移到畫布上。超級寫實主義需要高超的技術和精湛的技巧來模擬一個虛假的現實。因此,作品往往結合并利用攝影的局限,來繪制照相機達不到的效果。就廣廷渤繪畫水平而言,當屬中國一流毋容置疑,他是中國超寫實作品的先行者。
我很榮幸能將《鋼水·汗水》的詳細創作過程分享給大家,更感謝廣廷渤老先生對我的信任。再次表示感謝!(編者:王根)



廣廷渤在調整即將完成作品畫面效果

更多創作習作草稿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