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歷史文化是怎樣的?大方向上,我們可以從史書記載、各類文獻里讀出過去;小方向上,也可以從飲食、服飾,或是從一顆小小的南紅瑪瑙珠子里去回溯。
在南紅瑪瑙作品種類眾多,雕件擺件吊墜戒面……無一不精致討喜、或古樸大氣。其中,單是珠子系列,我們就見過圓的、不規則的,光潔的、刻有花紋的……這些珠子背后的文化積淀你都知道嗎?都能準確說出它們各自的名稱嗎?
以下,小編就為大家詳解那些常見的南紅珠串以及背后的文化積淀:

回紋珠
回紋是被漢族民間視為富貴不斷的一種紋樣。
因為其紋路形如回字回紋,回紋在古代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回紋在民間的寓意,取自回紋形狀的不間斷,回環往復,叫做富貴綿延不斷。所以被漢族民間稱為富貴不斷的一種紋樣。
且回紋古樸優美,佩戴更顯氣質,是很多愛美人士的選擇。

藏區圓珠
其出現年份約為清代。藏區信佛較為普遍,南紅圓珠一般是作為念珠,用以祈禱、念經時的物品。關于佛珠的顆數也有講究,59顆、81顆、108顆都有其獨特的寓意。

南瓜珠
南瓜珠從宋遼時期開始出現,基本在元明達到巔峰。它形狀像南瓜,精致可愛,從古代就已經被人創作出來,寓意壽比南山。
朝珠
這是南紅瑪瑙從西藏走入清廷之后出現的,清代朝服上佩帶的珠串。朝珠是清朝禮服的一種佩掛物,掛在頸項垂於胸前,共108顆,每27顆間穿入一粒大珠,大珠共四顆,稱分珠。
大珠一般都具有形制規整、圓形周正、拋光程度高、極少出現白芯的特點。

算盤珠
算盤珠又稱片狀珠,出現的時間偏晚,這種珠子的制作工藝水平高低差異非常之大。高檔的算盤珠形制取料也會非常講究,形制也非常規整,拋光也非常好;而質量較差的算盤珠無論是選料還是工藝都比較粗糙,且有部分不拋光。
扁珠
又稱橄欖珠,因型似橄欖而得名,一般可見的分為兩種:
一是規則扁珠,具有明顯的橄欖型特征,珠體具有較好的對稱性。
二是不規則扁珠,具有相對隨型的特點,珠體一般都不太具有對稱性。珠體一般相對較大,珠子的包漿通常都極其厚重,孔洞也極其古樸。

桶珠
桶珠在佛教中一直盛行,最初是因為古時工藝限制,桶珠相比起圓珠更易制作,之后藏式的桶珠就這樣形成了一種傳統。發展至今,桶珠的不規則更顯古樸之美。
在南紅的諸多收藏里,珠子可以算硬通貨,單珠、手鏈手串、項鏈……風格各異,老少皆宜。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