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個“手藝人”。以繪畫為業,使自己的作品更多的在精神層面走向成熟或許是終身之求。用心畫出的作品能讓自己聊以自娛,讓知音獲得感悟,只有懷揣純潔的內心才能寫就養心的畫作。
一份忠誠,一份堅守,一份希望。
——庚子夏張瑋記

艾米麗花園系列一 90x60cm紙本設色 張瑋
興到筆隨
世人喜見花朵含苞待放
喜見花朵爭奇斗艷
而我卻尤其憐惜那些已近暮年
芳香散盡到枯花
花開固然美麗
可當歲月逝去
抽調了色彩
吸掉了芬芳
徒留殘枝枯瓣
何嘗不是另一番美景
開放時
傾宇宙之力
綻放于一身
凋謝時
集自然之靈
歸息于永恒
盛與衰
同樣值得你我珍惜
其實,枯花亦有其韻
此韻不是對衰老到憂嘆
不是對死亡到悲嘆
而是對生命到詠嘆和對輪回的甘愿
我愛花,即愛它到全部
情愿窮盡一生,用畫筆留存殘花殘破凋零之后到美麗

艾米麗花園系列二 90x60cm紙本設色 張瑋
藝術是生活的,質樸的,平民的,鮮活的
讓作品超出日常到意味
表達出更美,更動人到品質
是我的追求。
藝術需要執著,付出
需要有堅定而熱情滿懷的信念
生命到本色就是一種承受
在承受中懂得
在承受中堅強
在承受中漸漸地淡然了自己
在經歷中感動
在包含中豐盈
總有一天你會發現
懂得
是生命中最美到緣
題記一些微語
繪制一幅小作
沏上一杯清茶
劃過靜好到夏日
……

艾米麗花園系列三90x60cm紙本設色 張瑋
記憶的深處是生命的絕望
一路跌跌撞撞沒有世俗的念想
如岸邊不時被海浪拍擊到礁石
痛而無悔的一路向前
奔向人生的終點
真誠地對待生活
對自己,對藝術
懷著一份憂郁
一份執著
一份優雅
一份頑強
我想,這就是我。
吾生來喜花,養花,買花,觀花,情有獨鐘。

艾米麗花園系列四 90x60cm 紙本設色 張瑋
去年金秋時節赴河北古城從臺采風,重溫兒時對荷塘的印象。無奈花期已過沒剩下幾朵,只有蓮蓬和殘敗的荷葉,使我多少有些失望,兒時與童伴劃著木船嬉鬧荷塘的場景仿佛就發生于昨日,一晃將近而立之年還是一臉的稚氣,伴著綿綿的細雨我的情緒低落致極… …荷塘里只剩下葉筋的透明和干枯挺立著的蓮蓬,使我在長嘆之余忽然看到了在她衰老以后的另一種美,那種在生命終結或即將終結時的一種頑強,那種在僅存余溫時的一種淡定,一種從容,那種反映了生命全過程的美。這或許可稱之為“蒼老的美”,“成熟的美”,“淡定的美”。

雜花集系列一 紙本設色 張瑋
古詩中描寫殘荷的詩詞很不少,但大部分都是在表現傷感或悲秋,而在細雨中干枯挺立著的蓮蓬和荷葉讓我看到了生命在逐漸成熟而不是衰老,是堅強而不是脆弱。我心頓時為之所動,即刻創作了《干花系列·草木性情》。繪畫在我看來更多的就是一種感覺,把內心的情感暢快淋漓的宣泄出來,就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內容不同講故事的方式也不同。你把你的故事以自己的方式講出來就好,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使人刻骨銘心只要真實,真誠,由心而發我想也就夠了。

雜花集系列二紙本設色 張瑋
案頭前一摞創作稿著實讓我踏實了許多,生命的意義在于一生中有沒有去追求過,即使選擇了“殉道的過程”,我想努力本身對于生命是可貴的,正如一片枯荷葉在生命的最后還能顯示出它的頑強和輝煌一樣。繪畫中的形式美感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這種形式美感中沒有包含一種內在的精神美感,它的美就是膚淺的,我追求剛柔并濟的美。

雜花集系列三紙本設色 張瑋

雜花集系列四紙本設色 張瑋

雜花集系列五紙本設色 張瑋

雜花集系列六紙本設色 張瑋

倚石問花系列一 138cmx34cm 紙本設色 2018 張瑋

倚石問花系列二 138cmx34cm 紙本設色 2018 張瑋

倚石問花系列三 138cmx34cm 紙本設色 2018 張瑋

倚石問花系列四 138cmx34cm 紙本設色 2018 張瑋

張瑋 ZGANG WEI
中央美術學院碩士,李可染畫院青年畫院畫家,香港美術家協會會員,國藝雜志主編。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交流展,出版個人作品集,相關學術文章若干,現工作生活于北京。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