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清政府為整治各地分散鑄幣而引起的幣制混亂,便致力于幣制的整頓與改革。除明定鑄幣權統一歸中央外,還詳細制定了鑄幣的樣式、單位、分量和成色。大清銅幣當十即為其中之一。此系列幣種,體制完備,制作精美,實屬中國貨幣史上之空前。

大清銅幣,學名清代機制銅圓,始鑄于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統三年),流通時間較短。如今隨著古錢幣市場日漸火熱,大清銅幣市場需求量與日俱增,市場上各大收藏家一旦入手短期時間內都不再考慮賣出,這也導致現在大清銅幣其市場成交價一路高升,真品難得一見!

名稱:丁未大清銅幣(十文)
規格:直徑:28.3mm 重:6.6g
此枚【丁未大清銅幣(十文)】是江蘇吳先生家里珍藏多年的傳家寶,錢幣正面珠圈內鈐有“大清銅幣”四字,;上端是滿文“大清銅幣”字樣,珠圈外部正中左右兩側分列“丁未”二字標明鑄幣年份,下端為“當制錢十文”。錢幣背面中央為蟠龍,龍紋祥云環繞,威猛非凡;上端是“光緒年造”,下端英文“TAI—CHING—TI—KUO COPPER COIN”字樣(大清帝國銅質硬幣)。錢幣保存完好,包漿老道自然。

“物以稀為貴”是恒古不變的規律,幾乎適用于任何收藏品。此外,衡量一件古代錢幣的價值,除了看其文化內涵和存世量之外,一件古代錢幣的品相也非常重要的,在收藏領域,品相被視為“收藏品的生命”。此枚丁未大清銅幣品相上等,字跡紋飾都清晰可見,幣身銅銹給人的年代感非常強烈,其升值空間巨大,對于研究清代社會經濟文化和鑄幣工藝有較為深遠的現實價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