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談到中國或歐洲的瓷器,總是從討論他們可能彼此會是競爭對手的想法開始,我想我們會體驗到,在全世界以這樣或那樣的形式、越來越多的共同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的瓷器會與你們的世界共同成長。”梅森全球CEO提爾曼·勃拉希克(Tillmann Blaschke)在接受《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從景德鎮到梅森瓷器大展》(以下簡稱《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展)采訪時如是說。東西瓷都彼此成就,共同成長。2019年7月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博推出的《白色金子·東西瓷都》,正是秉持著這樣的理念和定位而奉獻給觀眾的一個原創展覽。在今年上海市博物館陳列展覽十大精品的評選中,該展榜上有名。

上海是中西文化薈萃的國際都會,早在北宋時期青龍鎮就是上海地區最早的對外貿易港。在自古以來的中西匯通之地,舉辦《白色金子·東西瓷都》展覽,讓中國景德鎮與德國梅森兩個瓷都進行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是對“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絲路精神的繼往開來。

景德鎮是聞名世界的千年瓷都,世界上主要陶瓷生產國都曾借鑒和學習過她的制瓷工藝,歐洲梅森瓷器的研制和燒造也緣于她的啟發和影響;梅森塑造了“歐洲第一名瓷”的品牌,被譽為歐洲瓷都。天下瓷都景德鎮和歐洲瓷器搖籃梅森,分別代表著東西方制瓷業的最高水平,以景德鎮和梅森這兩個瓷藝發展高峰為代表,以瓷器為線索,追溯景德鎮為代表的中國瓷器的傳播、影響與魅力,勾勒出三百多年來中國與歐洲在互動、碰撞、交流中所呈現出的多元與豐富。

該展覽以瓷器為載體講述17-19世紀全球化貿易背景下的中西文化交流,圍繞三個故事“克拉克瓷”“騎兵換瓷器”“煉金術士和白色金子”三個故事的社會人文背景,向觀眾講述中國瓷器在世界、特別是歐洲引發的熱潮,使觀眾從歷史人文故事中感受東西方瓷都之間的相互欣賞和彼此成就尾廳部分“兩個瓷都的碰撞:文化的交流互鑒”更強調中西瓷器的交流,帶來兩種文明的互相借鑒,彼此欣賞。景德鎮瓷器曾是歐洲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早期梅森瓷器的樣板;梅森瓷器以其無與倫比的品質帶給景德鎮新的藝術啟迪。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兩個瓷都的交流、融匯,激勵了瓷器的發展創新,也推動了人類文明水平的提升,同時也引發觀眾的思考。

展覽設計中融入中國南方、日本、歐洲的建筑元素,更好營造了地域空間的感覺,并以藍色、黃色、綠色、灰色四個主色調,劃分出不同的展區。整體風格上既保留了瓷器本身典雅、素凈的基調,又兼顧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展覽內容,突出東西方的不同風格。整個空間規劃簡潔疏朗,將參觀動線盡可能的延伸,參觀節點明確,內在引導清晰。

展覽中設置的幾處場景,深受觀眾的喜愛,有的甚至成為觀展必打卡之地。歐洲的“瓷器熱”部分,復原了德累斯頓茨溫格宮的瓷器陳列場景。這種巴洛克式的陳列方式重視整體效果而非個別器物,整體望去琳瑯滿目,華美壯觀。拱形展示柜和鋪陳于墻面的瓷器雖顯簡約,但觀眾仍可以從中感受18世紀歐洲宮廷的奢華,借此去想象奧古斯都二世的瓷器收藏。依據德國無憂宮復原的簡易“中國風”場景,是專門留給觀眾打卡拍照的。展覽結尾“大師的工坊”,梅森瓷器制作技藝的視頻,配上一桌一椅擺放著制作瓷器的模具,讓觀眾對梅森瓷器手工制作和彩繪有了深刻印象。

此次展覽匯集德國杜塞爾多夫—黑提恩斯德國陶瓷博物館、德國梅森瓷器博物館、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中國江西省博物館、廣州博物館、福建博物院和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共七個館的136件文物精品。使觀眾不出國門能夠看到東亞和歐洲的精美瓷器;同時,將展品用敘事化的陳展方式呈現中國瓷器貿易引發的世界文明互動的歷史,使觀眾對展品有更多多角度的認知。

為讓觀眾對展覽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展覽還專門制作了一部10分鐘的短片,通過故事演繹、專家訪談和文物的局部細節等相結合,再現了景德鎮瓷器的海外傳播之路,以及在此影響下而誕生的世界名瓷梅森瓷器,令觀眾更深入了解展覽背后的歷史背景。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