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光對漆畫民族性的探索
作者:宿州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李穩
近年來,作為一門新興的繪畫藝術,漆畫開始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現代漆畫一般被認為發端于傳統的古代漆器藝術,并通過不斷借鑒和吸收其他架上繪畫的創作方法和理念逐步具有了自身獨特的藝術語言和審美價值。因此,一方面,漆畫仍然延續著數千年的漆器藝術傳統技藝;另一方面,又結合了新時代的藝術觀念和審美習慣與風尚,構建出漆畫獨具的視覺藝術語言和創作方式,進一步豐富了繪畫的種類范疇。數十年來,我國漆畫藝術獲得了較大的發展,涌現出許多優秀的漆畫創作者。在這些畫家中,劉光作為有著鮮明特點的漆畫藝術家,其作品體現了此時期漆畫發展的一個值得討論的方向。

《國粹—徽戲》 ? ? ?
材質:大漆、木板、夏布、金箔、螺鈿等 ? ??
尺寸:180cmx180cm
2015年度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創作人才資助項目
英國著名學者約翰·羅斯金曾經說過,偉大的民族以三部書合成其自傳:記載行為之書、記載言論之書和記載藝術之書,欲理解其中一部必以其他兩部為基礎,但尤以藝術之書最值得信賴。換句話說,藝術作為記載著本民族文化的視覺符號載體,承載了本民族獨有的歷史和文化記憶,也是了解一個民族歷史的重要路徑。縱觀世界藝術,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皆有著屬于自己獨特的藝術,而這些藝術又通過各自獨有的藝術語言展示出來,體現著各自民族的宗教信仰、日常生活和社會文化等方方面面。作為一名藝術家,劉光長期專心于漆畫藝術的研究與創作,尤其注重對漆畫的民族視覺語言的探索,并對此有著獨到的體悟,最終將這些思想進一步融入到他的漆畫創作中去。總的來說,劉光漆畫的特點主要體現在表現題材、形式語言和畫面情境的營造等方面。
在表現題材上,劉光在創作過程中主要選取了能夠集中體現傳統文化的視覺元素,如戲劇人物、宗教造像、神話人物等。當然,除了這些具有明顯民族文化特色的人物形象之外,他畫面上對器物的安排也頗具新意。為了烘托畫面情境,劉光會大多選擇書法、折扇、古琴等具有傳統文化色彩的視覺符號以加強畫面的民族文化特征。這些題材的綜合運用銜接得較為自然合理,使作品具有強烈的文化辨識性。

《國粹----京劇系列》 ??
2012年造型藝術新人展(中國美術館)
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收藏
劉光在漆畫形式語言的創新上亦不墨守成規,而是強調在畫面上呈現漆畫自身語言特點的同時,廣泛地借鑒油畫和國畫等其他畫種的藝術語言和創作技法。自古以來,藝術創作最忌格守一途,亦忌拿來主義,忌不經轉化直接照搬。在此,劉光以作品顯示出他高超的融合能力與強烈的問題意識:首先,他注重章法布局的巧妙合理性,強調不同對象之間的置陳要有新意。例如在人物、器物等畫面元素之間的布置和鋪陳上,劉光借鑒了西畫的構圖方法,追求畫面布局的新穎,力求帶給觀者強烈的視覺沖擊。其次,他的畫面具有較強的裝飾意味,這與其色彩的巧妙使用密不可分。他在傳統漆藝基礎上追求漆畫色彩的多樣性,以符合當下的審美需求。當然,劉光并未片面地使用過多色彩去營造和追求絢麗的畫面,而是選擇延續傳統漆藝的色彩基調,根據表現對象的特點進行賦色。因此,在畫面色彩的選擇上,他講究色彩主調簡潔明了,既含蓄厚重,又富有較強的裝飾性。另外,他反復運用了描繪、堆漆、打磨和雕刻等漆畫技法去塑造畫面人物形象,呈現漆畫特有的肌理特征。他還強調畫面視覺元素的多樣化,尤其是具有鮮明民族文化的視覺符號。例如他將書法、折扇元素與戲劇人物結合起來,烘托出濃烈的民族文化特性。

《境-遇系列1》 ?

=《境-遇系列2》
除了研磨漆畫的語言技巧之外,在實際創作中,劉光有意追求傳統繪畫之精神意蘊。他的漆畫創作充分地借鑒和汲取傳統繪畫的筆墨表現手法與精神意蘊,尤其是在人物的塑造上,他追求似與不似之間的巧妙融合,不過度強調西畫般的寫實,充分吸取了國畫里對意象意境的營造思路。這就是為何看劉光的作品時,我們能發現畫面流露著濃厚的傳統藝術氣息。

《意象山水》 ?創作年代:2012年 ? 材質:大漆、木板、夏布、銀粉等
藝術的民族性是頗為復雜的話題,其內涵豐富多樣。可以說,民族性是一個民族文化、社會生活和精神狀態的集中體現,反映了這個民族獨特的享性。藝術家成長的社會環境,接受的文化熏陶,皆蘊含著民族特質,這些因素成為其日后創作無法擺脫的民族印記。劉光也同樣在創作中深切地體會到了這一點。一方面,他在創作中尋找能夠集中反映民族特點的視覺文化元素,并對這些元素進行綜合概括,進而提煉成具有鮮明文化辨識的視覺符號;另一方面,他并沒有一味地追求西畫所推崇的創作標準,而是根據中國漆畫的自身特點,強調本民族繪畫的傳統意象。他選取了有著較強的辨識性、能夠反映傳統藝術文化的戲劇人物、宗教和神話人物作為繪畫題材。這些人物的形象處理與塑造,與中國傳統繪畫的創作有緊密的關系。而且,他巧妙地運用漆畫的特性使畫面語言同時具有國畫的筆墨意蘊與油畫的厚重感,同時又不失漆畫光潤細膩的特點,這些都顯示出他對漆畫創作的獨到見解。

《觀-自在》 ?
材質:大漆、瓦灰、木板、金箔、蛋殼 ??
尺寸:121cm×121cm ? 創作年代:2013年
入選2014年第三屆造型藝術新人展(中國美術館)
藝術領域倡導的民族性與世界性是相輔相成的,尤其在藝術語言方面,不同民族之間的形式和類型各具不同特色。漆畫作為我國傳統漆器藝術的重要分支,在形式語言和表達內容方面就具有著明顯的民族文化印記,因此,如何既充分地利用漆畫體現民族特性,又能夠展現人類共同的精神情感,是劉光在藝長創作中反復思考的重要問題。在他看來,藝術是人文價值的集中體現,而具有鮮明民族性的視覺符號更能展現本民族的精神狀況和情感態度。我國藝術自古就有著“言志”與“緣情”的傳統,提倡追求人的自由、體現人的情感。劉光在漆畫創作過程中也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因此他在強調視覺元素的審美價值基礎上,還力圖借助構圖、色彩和線條等藝術語言強調藝術所具有的普遍人文價值,向觀者傳達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也就是他倡導的民族文化的價值所在。

除此之外,有關民族性視覺語言的探索,還充分體現在他對畫面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構思上。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國傳統藝術理論有著系統的論述。自古人物畫講求傳神寫照,尤其注重對人物內心情感的表現。劉光通過人物之間關系、姿態和動作的處理,烘托了畫面人物情態。他在創作中融入西方寫實之法,并將人物整體造型表現得恰如其分。他所繪人物形象生動,尤其重視人物的眼神和心理狀態的刻畫。但偶爾他也會只對人物神態略作勾畫,不用過多色彩渲染,使人物的面部成為整個畫面的中心。他畫面中的人物多儀態自然生動,神情閑情,生動呈現出各異的精神狀態,形伸達到了高度融合。
與傳統漆畫相比,劉光的漆畫人物無論筆墨之粗放、形態之動感、表現之狂放,都顯示出他漆畫藝術風格氣勢之雄壯。他的作品使漆畫藝術發展出新的面貌,這在《國粹·徽戲》得到了集中的體現。這一作品以傳統戲劇人物為表現題材,使用傳統書法入畫,粗筆求鹵,線條粗獷勁健,顯示出畫家對傳統繪畫的掌握。具體來看,他選取了每個戲曲角色最具代表性的手勢和姿態,將這些人物形象錯落有致地安排在畫面上,動靜結合,給觀者強烈的沉浸感。另外,畫面中的人物或手持折扇,或輕挽長袖,動作姿態刻畫得惟妙惟肖,生動自然;人物面部則不作任何細節化處理,顯示出作者獨特的藝術觀念。在色彩的運用上,劉光同樣體現出對傳統繪畫意境的追求,其畫中人物的服裝賦色厚重而不失典雅,背景處理簡潔明了,烘托出畫面的整體氣氛。

《戲之一》獲12屆全國美展 ? ?天津美術作品展金獎(最高獎)
同樣地,作品《戲之一》也體現了這些特征。畫家依舊以傳統戲劇人物入畫,著重展現人物的姿態與服飾特點。在這組繪畫中,劉光巧妙選取了戲劇人物最具代表性的瞬間。畫中人物服飾表現得頗為細致,頭冠和衣服花紋的描繪更是細致入微,體現出畫家嫻熟的漆畫技巧。在對頭飾的處理上,畫家巧妙地利用漆畫材料細膩可塑的特點,對各種裝飾器物不厭其煩地進行了細致刻畫,將頭飾富麗堂皇之感表現得淋漓盡致,尤其在細節處理上繁簡得當。劉光同時還為畫面人物搭配了折扇、宮扇等一系列能夠反映中國古代文化的視覺物件,使得畫面洋溢著濃厚的傳統文化氣息,反映了畫家在創作上的巧妙構思,加之背景的單純處理突出了人物主體,畫面人物的姿態神情與色彩和器物之間的處理更是相得益彰。

值得注意的是,在漆畫創作上,劉光并未一味去追求類似其他畫種的視覺效果,而是強調漆畫應該保持和體現自身的材質特性,并盡可能地使它與其他畫種呈現出有差異的視覺效果。從某種意義上說,與其他畫種相比,漆畫在強調畫面構成的同時,也注重漆畫制作工藝的流程,這既顯示了漆畫對傳統漆藝的延續,又體現出創作者在漆畫個險化方面的探索與革新。這些特點在《空》和《禪語》類型作品上表現得尤為明顯,二者皆以佛教造像為表現題材,畫面以紅色和黑色為主,整體色彩基調深沉渾厚,體現出漆畫視覺獨特的特點。

脫胎漆器《琵琶-語》 ? ?
創作年代:2013年 ? ? ?
材質:大漆、夏布、瓦灰、金粉等 ?
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西安)

脫胎漆器《唐樂-和鳴》 ?
創作年代:2018年 ??
材質:大漆、夏布、瓦灰、金箔
除此之外,在漆器藝術方面,劉光也進行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嘗試。他借鑒了現代設計理念,對傳統器物的造型加以改造和創新,并在漆器的色彩、紋飾和造型等方面大膽嘗試,賦予漆器更多的時代審美特征。例如他將傳統古琴、琵琶等古代樂器的造型進行了改變,融入了更多設計元素,使傳統漆器更具有時尚氣息,也更易于被廣大觀眾接受,進一步拓展了漆器藝術的影響力。論及劉光漆畫的主要特點,總體在于充分借助了傳統繪畫與西畫的特點,并選擇一些能夠體現民族文化特質的視覺元素來呈現藝術,把這些元素凝練和概括為畫面的視覺符號。從這個層面上來看,劉光的探索對漆畫語言來說具有著積極的意義,也為漆畫的發展開拓了一個新的方向。?

中國美協會員
漆藝家、畫家
2014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
任教于安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安徽漆畫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
中國隋唐大運河文化研究院副院長
安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創作院秘書長
生于“中國書畫之鄉”安徽蕭縣
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人才創作資助項目獲得者
作品曾在日本、韓國、臺灣、北京、天津、福州、西安、重慶、上海等地展出。 以東方漆藝為基礎,探索多種藝術語言形式的跨界實驗。作品涉獵:漆畫、漆立體、水墨、材料、器物修復(古琴、陶瓷、佛像)。
教學與創作中,從事漆藝有關的材料、工藝、技法的嘗試以及傳統媒介中水墨、綜合材料語言的延伸性探索。
參展:
2012年《國粹----京劇系列》入選2012年造型藝術新人展(中國美術館)?
2013年
《麗人》、《妞》、入選2013年亞洲超越設計展(日本、韓國、臺灣、天津)
2014年
《存在》、《眸》參加“1895中國當代工藝美術系列大展優秀作品展”(北京國家大劇院)
《琵琶--語》入選12屆全國美展(西安)
《觀-自在》入選2014年第三屆造型藝術新人展(中國美術館)
2015年
《儷人》、《人之初》參加『南開風華』2015年重慶-尹滄海師生書畫藝術交流展---全國巡展(重慶)
2016年
《琵琶-語》入選福州國際漆藝雙年展(福州)
獲獎:
2013年
《眸》獲2013中國當代漆藝展優秀獎(張玲合作)
2014年
《戲之一、二、三》獲12屆全國美展---天津美術作品展金獎(最高獎)
《霓裳》獲2014首屆南通國際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銅獎(鄭勇合作)。
2015年
作品《儷》獲2015年天津工藝美術大師——天津首屆工藝美術作品展;銅獎
2017年
作品《國粹——徽戲》獲安徽首屆壁畫展優秀獎
收藏:?
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
世界手工理事會
工藝美術家協會
科研:
《國粹—徽戲》作品,獲2015年度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創作人才資助項目
2015年參加李明謙主持的“高校漆器教師人才培養”國家藝術基金2015年度人才培養資助項目學習
2017年參加尹滄海主持的國家藝術基金——南開大學中國繪畫意象造型藝術人才培養項目的學習

李穩,男,1983年11月出生,安徽宿州市人,副教授,碩士,2008年6月畢業于江南大學設計學院設計藝術學專業。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設計構成、家具設計、現代設計發展。
主要承擔《設計構成》、《計算機輔助設計》、《酒店空間設計》等課程。
先后主持安徽省優秀青年人才重點項目1項,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項目1項。
省級教學研究一般項目2項,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三等獎各一次。
在國內重點及一般學術刊物上獨撰或第一作者發表論文15篇,其中CSSSCI檢索2篇,參編編教材2部。先后指導學生在國家級、省級比賽獲獎20多次,指導學生立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多項。
2015年獲得安徽省“省級教壇新秀”稱號,
2016年入選宿州學院優秀學術骨干后備人選。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