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書七言律詩軸》,縱128.8cm,橫54.3cm,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董其昌天才雋逸,善書畫,富收藏,尤精鑒賞。臨摹書跡,至忘寢食。其書法綜合晉、唐、宋、元各家書風,以二王為宗,又得力于顏真卿、米芾與楊凝式諸家,行楷之妙,稱絕一代。此軸用筆精到,書寫流暢,筆畫圓勁秀逸,行距疏朗,用墨濃淡變化自然,帶有平淡空靈感。

據文獻,經他鑒賞、收藏過的歷代名人書畫,總不下五、六百件之多。汪砢玉曾把自己收藏的兩幅陸廣山水圖請董其昌鑒賞,董其昌見后認為這兩幅山水圖是從一軸中割裂而來。眾人不信,裝潢工匠便將兩幅畫投池水中,其中一幅偽款立即洗去,而另一幅“揉素至碎,字跡終不脫”。觀者因而嘆服其“善鑒”若神。陳繼儒對董其昌的鑒賞力也很佩服,認為他的判斷雖出人意表,卻每每有據,堪稱學富才雄,慧眼獨具。翰墨之余,董其昌盡力搜采名家法帖,刊印《來仲樓帖》、《戲鴻堂帖》、《寶鼎齋帖》等行世,為保存古代書法珍品作出努力。如其中《戲鴻堂帖》收錄的屈原《離騷》寫本,比唐人歐陽詢的寫本還早,是存世最古的一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