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杜布菲,法國畫家、雕刻家和版畫家,西方繪畫史上的傳奇人物,戰后最具震撼力、最富創意,而又最不妥協的藝術家。
出生富貴家庭,生性不羈,約1945年形成自己的風格--原生藝術,即抽象藝術。以粗、生、澀、涂抹為特點,使用沙子、泥土、石膏、木片、油灰、瀝青、木炭等各種材料創作,表現天真童趣、原始、野性、隨意、怪異美。

杜布菲1948年創立“原生藝術協會”,在此后的十多年,杜布菲舉辦多次原生藝術展,每次都有幾十位作者參與,上百幅原生藝術作品參展。最宏大的一次原生藝術大展是在巴黎的裝飾藝術館,七百件作品,比1947年在吐安畫廊的展覽規模要大三倍以上。

Jean Dubuffet(讓·杜布菲) 1901.7.31---1985.5.12
杜布菲的繪畫最主要的時期分為三個階段:早期形成期、后期成熟期、晚期探索期。

早期風格作品

早期風格作品

早期風格作品
這些作品,呈現了杜布菲早期作品的典型風格特點,為世人接受,并確立了杜布菲在國際上的大師地位。

后期風格作品

后期風格作品
1962年以后,杜布菲的創作進入另一時期,藝術造詣達到頂峰,深入探索原生藝術,作品展現了人生后10年的成熟風格。

西洋文化藝術博物館德國藏家藏品(一)晚期風格作品,創作于1981年

西洋文化藝術博物館德國藏家藏品(二)晚期風格作品,創作于1981年

西洋文化藝術博物館德國藏家藏品(三)晚期風格作品,創作于1984年

西洋文化藝術博物館德國藏家藏品(四)晚期風格作品,創作于1984年
杜布菲逝世前的三五年,又在探索基于自身風格之上新的發展,這種風格直接影響了法國及中北歐的抽象藝術家。晚期風格作品的存世量非常少,收藏價值頗高。

價值400萬美元的《老佛爺百貨公司》收藏于臺灣睿芙奧畫廊

讓·杜布菲畫冊
作為20世紀上半期法國繪畫領域最后的一位“怪杰”,阿納森在《西方現代藝術史》中稱,讓·杜布菲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出現的最偉大的法國畫家”。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