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是我國最早的文化典籍之一,我國思辨哲學的元祖。
《易》起始于夏,形成于商,到了周朝形成書面文字,所以也叫《周易》。《易》就是遠古時期中國人民生活、工作的記錄;是遠古時期中國人民對自然現象的看法;是遠古時期中國人民經驗的總結。
相傳孔夫子傳《易》,《易》被冠成了儒家經典。但是,《易》又和道家的思想合拍,《易》又冠成了道家的經典。又因為玄學的興起,儒學讖緯學的變異,《易》又被冠成了玄學的經典。
其實,春秋時期的老子,孔子和墨子各取了《易》中的一部分形成了各自的學術,都各自把《易》冠成自家經典。其實《易》是春秋時期各派學說的元祖。
我是個獨立繪畫人不識繪畫時務,卻喜歡閱讀,在故紙堆中尋找繪畫題材。
我創作了《易·同人》、《易·觀》、《易·蠱》和《易·剝》等四幅油畫。再準備創作《易·漸》等系列油畫。
《易·同人》易經第十三卦,乾上離下,天火卦。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初九,同人于門,無咎。 六二,同人于宗,吝。 九三,升高陵,伏戎于莽,三歲不興。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九五,先號啕而后笑,大師克相遇。 上九,同人于郊,無悔。
我的這幅《易·同人》畫面主要是依據“九三,升高陵,伏戎于莽,三歲不興。”“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進行構圖。畫面是高崗之上,一位人神相通宣告長期準備,懷柔施恩,以成大業。
這幅人物場景油畫《易·同人》。尺寸160cmx120cm。

油畫《易 同人》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