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簡歷】
王忠偉,筆名魯石,字硯楨,號桴墨尚人。1979年出生于山東,現居北京。畢業于曲阜師范大學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班,師從苗再新、趙建成、李乃宙、張鴻飛。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民建中央畫院畫家、山東青年美術家協會理事。
歷年獲獎入選展覽:
2019年,作品《山情羌韻》入選 時代華彩——2019·中國百家金陵畫展。
2019年,作品《山情羌韻》參加第十三屆全國美展山東展區,獲創作獎。
2019年,參加 齊風魯韻—中國美術家協會新文藝群體推介展(山東篇)。
2017年,在山東美術館~銳空間舉辦個人畫展
2017年,作品《彝海結盟·之裔》入選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暨第13屆全軍美術作品展。(中國美協·北京81美術館)
2016年,作品《整裝—槍手部落》入選翰墨青州·2016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并獲入會資格獎。(中國美協·山東青州)
2016年,作品《消失的古蘭》入選“同心筑夢/第二屆中國民族美術雙年展”。(中國美協·貴州貴陽)
2016年,作品《崢嶸歲月》入選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全軍美術作品展。(中國美協·北京81美術館)
2016年作品《永不褪色的記憶》入選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全國名家書畫大展。(中國美協·北京國家畫院)
2016年,作品《蘆笙悠悠》入選“吉祥草原·丹青鹿城”2016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內蒙古包頭)
2016年,作品《回族人民的好兒子》入選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第四屆架上連環畫展。(中國美協·遼寧大連)
2016年,作品《岜沙-趕秋》入選首屆“寫意-蘇州”(人物篇)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江蘇蘇州)
2015年,作品《生死高懷興國志---潘絜茲》在紀念潘絜茲誕辰100周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獲優秀獎【最高獎】。(中國美協·浙江金華)
2015年,作品《額濟納河畔》入選“泰山之尊”全國中國畫、油畫作品展。(中國美協·山東泰安)
2015年,作品《一江春水向東流》入選“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內蒙古包頭)
2015年,作品《廖靜文----蘭蕙人生》入選“高潔品性-蘭蕙人生”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北京房山)
2015年,作品《午后的陽光》入選2015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國美協·山東煙臺)
2006年,作品《丘處機畫傳》在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2005年,在煙臺崇文藝術館舉辦個人畫展。
2004年,作品《農家》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山東展區。
作品刊登于人民日報、美術報、中國書畫報、人民網、鳳凰網等主流媒體
作品賞析

《大涼子民》之一 60cm×49cm

《阿壩行》之四 60cm×49cm
張望(山東美術館館長、山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
王忠偉對人物繪畫的扎實把握根植于學院派教學系統,他以西方繪畫的明暗關系塑造人物的形象與動態,嫻熟的繪畫語言帶有些許“拙”意的質樸。濃重的著色、嫻熟的筆法使得人物造型厚重蒼勁,在筆墨的虛實、濃淡之間體現出人物的不同性格。

《大涼子民》之二 60cm×49cm

《大涼子民》之三 68cm×68cm
王忠偉所表現的人物題材非常廣泛,既有對單個人像的刻畫,也有群像創作。無論是刻畫何種身份、年齡的人物,他都能深入到特定的背景、地域和風貌中,將人物的內在特質呈現出來。正是基于他對生命的尊重和對心靈的關注,才能在平凡中挖掘、洞察豐富細膩的人性風采。因此,觀眾在欣賞他的作品時,總能感受到一種觸及心靈的深度。

《涼山情》之一 138cm×69cm

《涼山情》之二 138cm×69cm
張曉東(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認識忠偉先生是從他的作品開始,當我看到他的作品時給我的震撼是國畫人物還可以這么畫?在當今人物畫壇有那么獨樹一幟畫風的人不多,從畫面上能看出他扎實的基本功和學院派嚴謹的造型,他結合了水墨、油畫、水彩等繪畫因素,把水墨寫意人物發揮的淋漓盡致,給人以震撼中帶著無限遐想。

《涼山情》之三 138cm×69cm

《涼山情》之四 138cm×69cm
忠偉先生在表現人物方面雖然樸實無華,但直擊人心,讓你感受到人物深處的靈魂,他的畫更強調人物精神方面的挖掘,回歸人物本源的思考和深層次的感動。他追求的本質、本分、本色讓他的作品有了一種突出的、直接抵達藝術本原的質感;這種質感與古代的藝術家,例如傅山的“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是一脈相承的。他的作品沒有隨波逐流,在作品中更強調自己的個性和隨機性,畫面大放大收,水墨和色彩有機結合,潑墨漓淋,這也奠定了他的畫每件都是孤品。

《涼山情》之五 138cm×69cm

《涼山情》之六 138cm×69cm
縱觀近代人物畫,自從悲鴻先生引進寫實素描以來,洋為中用的思想確實對中國人物畫影響深遠。從蔣兆和到王子武,中國寫意人物畫始終在平衡的軌道上穩步前行,但經濟思潮也影響了當今人物畫壇,又有多少人能安下心來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這或許也是我對忠偉先生年輕一代的期望。我相信他的作品在百代之后,時間會給一個最滿意的答案。

《涼山情》之七 138cm×69cm

《涼山情》之八 138cm×69cm

《涼山情》之九 138cm×69cm

《涼山情》之十 138cm×69cm

《云夢之游》138cm×69cm

《崢嶸歲月》180cm×146cm

《彝鄉謠》240cm×200cm

《山情羌韻》230cm×186cm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