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歲尾,武漢突發新冠肺炎疫情,大家以焦急、關切的心情,心系武漢。在春節前夕,事態發展嚴峻,中央發出了防疫控疫的緊急通知,解放軍防化部隊及各省醫療隊火速奔赴武漢。尤其在大年三十的春晚中,臨時加排的節目《愛的橋梁》以及一系列的主持人串詞中,把新冠肺炎疫情通過熒屏傳遍全國各地、千家萬戶,大家開始意識到一場幾百年不遇且關乎到每一個人切身利益的抗疫惡戰已經拉開帷幕。
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全國性新冠肺炎疫情,全國美術家肩負藝術使命,積極投入到藝術創作中。據統計,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就有兩萬多幅作品問世,網絡上更是豐富多彩,全國各地上千家平臺推出了無計其數的海量作品。但應該看到,作者雖積極性甚高,作品卻魚龍混雜,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藝術的感染力。面對此種現象,就美術家如何貼近生活、直面生活,如何畫出學術性強、藝術水準高的作品,以及在新的形勢下如何發揮美術家的作用,我做出了思考。隨后策劃了一個學術性強較有特色的網絡展示活動,并很快以山東省中國畫學會、山東畫院為平臺推出了《律動的生命線——全國美術家抗擊疫情網絡速寫作品邀請展》。

孔維克抗疫網絡速寫:山相連心相牽(鋼筆淡彩)
在征稿時也遇到一些畫友提出的不同看法,如與擅長速寫的畫家孫戈及春新的交流中,得知大家對“網絡速寫”有異議,尤其孫戈講,他們那個由善畫速寫的同道們組成的“剎那間”速寫群,經常發表速寫作品探討速寫藝術,大家特別講究學術性,其中關于“畫照片”問題就是議論的焦點之一。堅決反對畫照片是大家的共識,史國良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就這個問題我進行了思考,提出了六點問題與大家探討。
第一,看待任何問題都有一個對待的態度和認識的角度問題。就拿這次的網絡速寫來講,首先史國良所說的必須到生活中去畫速寫,不能畫照片,是很有道理的。因為速寫就是面對流動的生活而產生的迅速記錄手段,只有到生活中去才會有激情,速寫才能更生動,才會更有價值更有意義。但目前我們所面臨的現實情況是,大家正處在隔離的特殊時期,誰都沒法到生活中去,但不能因此就拒絕這次火熱的“抗疫”行動,拒絕對生活的介入和表達。

孔維克抗疫網絡速寫:生死時速(鋼筆淡彩)
第二,關于直接生活與間接生活。我們現在是網絡時代,有這么一個很好的補充條件,我稱它為間接生活。雖然間接生活不如直接生活能更好地彰顯速寫的特質,但在沒有直接生活的條件下,間接生活卻是一個很好的補充。它甚至還有直接生活所沒有的優勢。比如到生活中我們只是用自己的一雙受局限的眼睛,去捕捉相對有限的形象信息。而現在借助的是全方位的“眼睛”,能夠在短時間內從高空到地面,從室內到室外。是這些無數的攝像機來代替我們捕捉生活中的碎片信息,供我們篩選、整理,進行藝術取舍,是一個人短時間到生活中去很難做到的。

孔維克抗疫網絡速寫:春回大別山(鋼筆淡彩)
第三,間接生活也能畫出好作品。畫速寫需要激情、需要感情的投入,我們以前面對網絡的形象,可能沒有激情也沒想到要去畫速寫,但是今天我們面對的是舉世矚目的“疫情”,小小的屏幕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也牽動著畫家們的心,相信大家都有比平時更加強烈的表現這個題材的愿望,這些鏡頭就成為了我們間接走進生活的方式。我們對間接生活也要像對待直接生活完全一樣的態度,包括對鏡頭下生活的感悟和激情,也包括用藝術的眼光去審視鏡頭中的形象,以及用藝術的手法去處理畫面等。直接面對活動的網絡鏡頭畫速寫,或畫網絡上的截圖甚至直接去畫照片,你都要把它想象成生活中所見的那種感覺,并與自己以往的直接生活經驗相對接。而不能把它看成是一個靜止的、平面的,沒有生命的圖像。這樣肯定能畫出一批富有感染力、優秀的速寫作品來。

孔維克抗疫網絡速寫:武漢我們來啦(鉛筆 )
第四,如何畫網絡速寫與畫照片。這同樣有一個“畫什么、怎么畫、如何畫”的問題,談到畫網絡速寫,實際上這與現場速寫共同點更多,因為網絡中的影像與生活中看到的一樣是流動的,同樣需要畫家銳敏的觀察、準確的捕捉、藝術的整合。另外,速寫技能的提高靠默寫訓練,默寫能提高形象的記憶力和心手配合的快捷反應能力。網絡速寫同樣能鍛煉默寫能力。再說畫照片,我們見過俄羅斯畫家菲欽的大量頭像寫生作品,如那張大笑的長小胡子的頭像及印第安人等,都畫的非常生動,后來得知他的不少頭像包括這兩張都是畫的照片。但是我們一點都沒感到他是在畫照片,好像在畫寫生,該松該緊,該夸張該強調,都處理得特別到位。史國良的老師黃胄,晚年畫的不少新疆速寫作品也多是畫的照片。他到南疆后住在文化館里,畫由當地畫友提供的照片。他因體力不佳,加之天氣太熱,不能親自到現場,但同樣能畫的很生動。而一個沒到過新疆且藝術水準較差的人畫照片就是另一回事了。所以說不是不能畫照片,而是如何去畫照片,如果沒有藝術處理能力,沒有大量的寫生和豐厚的生活積累,不僅畫照片都畫成死的形象,就是面對生活也畫不出生動的作品來。

孔維克抗疫網絡速寫:全國援助物資奔武漢(鉛筆 )
第五,作為藝術家要有擔當意識和使命感。藝術家要貼近時代、直面人生,從古至今中國的藝術家都有這么一個文化傳統,在歷史的每個重要關頭,都會發出藝術家的聲音。現在我們舉國面臨幾百年不遇的重大“疫情”,在全面抗疫防疫的隔離情況下不能走進生活親臨現場,但我們的心不能缺席,藝術不能缺席,同樣要拿起筆來戰斗,發出心聲,謳歌這些一線的白衣戰士,贊美全國各地各界匯成的這支“抗疫”大軍,凝聚力量,鼓舞士氣。我們切不可以藝術的名義而使藝術在關鍵時刻失去重要的作用。速寫是一種藝術記錄手段,也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速寫的流動線條美,簡潔概括的表現手法,大膽取舍的藝術處理,突出重點的大開大合,都給人以獨特的美感。速寫還有一個特點,即能用最快的時間完成一幅相對完整的藝術性畫面,特別適合今天面臨的這種狀態,能夠快捷反映生活,迅速傳播互動,凝聚藝術能量,鼓舞大家斗志。

孔維克抗疫網絡速寫:火神醫院破土奠基(鉛筆 )
第六,還是要堅持到生活中畫速寫。話說回來,要畫好速寫,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直接的生活中去,不管怎么說,到現場畫速寫才能真正接地氣。如果有條件深入生活畫速寫卻還是繼續依賴網絡或照片,那就是借故偷懶。如果長期畫照片,就會失去對藝術的激情和藝術的鮮活感,藝術感覺也會衰退。通過這次“疫情”期間的創作活動,無論是搞主題性創作還是畫網絡速寫,都讓我們看到了動手能力的重要性,因而體會到畫速寫的重要性。以前不少人長期不畫速寫,比著照片拷貝、照著打印稿摹擬來搞創作,使生動的生活氣喪失,動手繪畫能力弱化。因而繪畫性、寫意性亦隨之消解。繪畫是手繪之畫,動手能力不能衰,速寫之課需要補。
我們處在一個網絡時代,在不能去現場的情況下,利用流動或靜止的鏡頭進行藝術組合,是一個新的課題。在這次網絡速寫展前言中,我寫下了這樣的理念:真正的藝術是反映時代的、是那些發自內心的作品。在這個特殊的時期,藝術家無法親臨一線,但大家都不是旁觀者,很多人面對電視熒屏,借助新聞媒體的鏡頭,用手中的畫筆記錄著武漢及至全國抗擊疫情前線的動人故事。這雖是間接的走近生活,但絕不是冷冰冰地畫照片,同樣要求畫家投入真情實感,同樣是發揮了速寫線條快速記錄的功能,同樣能調動藝術家的生活積累及藝術的綜合處理能力,同樣會產生一批充滿生活氣息、生動感人的藝術作品。
經過三天緊張的撰文、征稿、編文、修圖、前期編輯等籌備工作,“律動的生命線——全國美術家抗疫速寫網絡邀請展”于2月28日推出了前兩期,這之后每天兩期連續重磅推出,通過互聯網的媒體效應,迅速擴散轉發,迅速凝聚了正能量,感染了無數人,產生了很大影響,陸續約稿順暢。在此次活動的感召下,全國美術家拿起了速寫筆,從大漠到草原,從東北到海南,從江浙到兩廣,從山東到甘陜,律動了藝術的生命線,謳歌了戰疫的生命線!作者涵蓋31個省市自治區(包括新疆建設兵團),有近200位優秀人物畫家參與,特別是馮遠、郭全忠、楊曉陽、張江舟、周京新、高云、陳孟昕、苗再新、蔡超、范揚、馬國強、孔紫等名家都積極供稿,尤其令人感動的是有幾位80多歲的畫壇名宿,如廖宗怡、錢貴蓀、李堯天等主動參與,寶刀不老,雄風卓然。更欣慰的是此次活動得到了中國美術家協會的大力支持,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書寫了“心隨抗疫律動、筆見由衷情懷”的題詞,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徐里為本活動題寫了展標。

孔維克抗疫網絡速寫:生死火線大救援(鉛筆 )
本專題推出后,不僅轉發空前也獲得了大批點贊、評論,認為專題推出及時、反應迅捷,把握主題性、立足學術性,作品水平高、代表面廣,編輯嚴謹、質量上乘,開啟了在特殊情況下,畫家心貼時代、關注生命,通過傳媒間接體驗生活、表現生活的一種網絡速寫新形式,為浩瀚的網絡抗疫美術平臺吹來一股清新之風。
不少美術網課用這些作品對學員進行教學,有的還受此啟發,利用大投影進行運動會、舞蹈視頻進行速寫訓練。談到這次策劃的學術價值,有網友說,此展提出了一個“網絡速寫”的學術課題,因此,也將對中國文化建設和美術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談到這次活動,正如評論家王鏞所說,幾十年后,當人們翻看這些速寫時,就會像我們今天翻看抗戰時期的老照片一樣,回想起2020年春天,萬眾一心的中華民族如何以血肉之軀筑成了新的長城。
(作者孔維克為本次活動的總策劃、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理事、山東省中國畫學會會長、山東畫院院長)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