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畢加索、 梵高、馬蒂斯、莫奈、塞尚等藝術家的出現,撐起了整個西方近現代藝術史。那么,當我們回顧這些藝術家的藝術履歷時,卻驚訝的發現,原來 這些大師的藝術靈感都來自——中國。
當畢加索拿起毛筆,梵高臨摹浮世繪,馬蒂斯、 莫奈、 塞尚也在東方藝術中尋找靈感時,他們心中是不是也會泛起“中國夢”?
接下來我們帶你探訪世界頂級藝術家,領略這些藝術大師心中的“中國夢”。
畢加索,我喜歡臨摹齊白石

畢加索在使用毛筆
被稱為 “人類藝術史上罕見的藝術天才”,立體畫派的創始人巴勃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也曾拿起了毛筆,笨拙地在宣紙上臨摹起中國畫。

畢加索臨摹中國畫作品
在畢加索的心中,他最崇尚的是我們中國的藝術大師齊白石,他曾 這樣說過:
“中國畫很神奇,齊先生畫中的魚,沒有一點色一根線去畫水,卻使人看到了江河,嗅到了水的清香。”

齊白石《花卉和魚》
畢加索不僅崇拜齊白石,也曾臨摹過齊白石的繪畫。
1956年6月張大千去法國巴黎 拜訪畢加索,畢加索見到張大千時不說二話,便從屋里搬出一捆畫來,這捆畫中沒有一幅是畢加索自已的作品,全是他臨摹齊白石的畫。

畢加索臨摹齊白石的作品
畢加索臨摹齊白石的畫,學的并不像。但是這段學習中國畫的過程,卻讓畢加索領悟到了中國繪畫的精髓,他改“面”成“線”,注重用“線 ”造型, 形成了新的繪畫風格。

畢加索14歲《第一次圣餐 》
再次之前,畢加索的繪畫風格是上圖這樣的,他的繪畫還屬于典型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風格,和當時其他的藝術畫匠沒有什么區別。

畢加索 《亞維農少女》草稿
當他遇見中國藝術之后, 他的繪畫風格有了非常明顯的變化。這幅《阿維農少女》的油畫草稿很明顯是用線造型。

畢加索 《亞維農少女》1907年
他1907年創作的 《阿維農少女》被公認為第一幅立體主義繪畫,其畫法主要即是用線,因此,畢加索還 一不小心開創了立體主義繪畫的先河,成為繪畫界的一代宗師。愈到后來,他愈重視線的造型,有時用粗線,有時用細線。

畢加索 《戀人》
畢加索《戀人》這幅畫,散發著濃郁的中國人物繪畫的風格。
假如,畢加索沒有遇見中國藝術,我想他應該還是一個普通的文藝復興時期繪畫的模仿者,和其他的畫匠沒什么兩樣。
我最不懂的,你們中國人為什么跑到巴黎來學藝術。在這個世界上,談藝術的,第一是你們中國人有藝術;其次是日本。日本的藝術又是源自你們中國;第三是非洲人的藝術。除此之外,白種人根本無藝術,不懂藝術。——畢加索
這是來自畢加索和張大千的一段對話,雖然后人對這段話的真實性有些疑慮,但是有一點是不可否認的,就是畢加索對東方的藝術史是有研究的。他的那句“日本的藝術又是源自你們中國”是非常正確的,這比很多美術史研究家的看法高明得多。

葛飾北齋《東海道金谷の不二》
對中國影響最深的就是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同樣“浮世繪”對世界的藝術也產生了深厚的影響。 日本人自己也說過是學習中國唐代的繪畫,同時他們也學習了中國唐宋傳統繪畫和其他一些優秀的中國畫家的作品,總之都是“源自中國”。
梵高,浮世繪是我的信仰
荷蘭后印象派畫家,表現主義的先驅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則將日本浮世繪當做他繪畫的信仰,然而日本的藝術包括浮世繪在內,都如畢加索所言 它們都源自中國。

梵高《唐吉老爹》
1885年,梵高購買了一些日本浮世繪的版畫。他在給他弟弟特奧的信中說:
“我的畫室不錯,尤其是由于我在墻上釘上了一批小幅的日本版畫。我非常喜歡這些畫,在花園里或海灘上畫得很小的仕女、騎馬的人、花朵、多刺的荊棘枝。 ”
從此,梵高便愛上日本的浮世繪。

左:歌川廣重《開花的梅樹》右:梵高《梅花園》
在荷蘭梵高美術館里,就收藏著梵高臨摹過的日本浮世繪畫三張作品,其中有他1887年臨摹的《開花的梅樹》(日本歌川廣重原畫),原作和臨作放在一起,基本一樣,只是梵高用油畫筆畫的,而歌川廣重是用中國毛筆畫的線條加重色而成,再刻印而出的。

左:歌川廣重《大風暴雨》右:梵高《雨中橋》
1887年,梵高模仿日本浮世繪用油畫顏料和油畫筆又繪制了另外兩幅油畫作品。

左:《日本情趣:花魁》 右:梵高臨摹版
從此,梵高便改變了自己的畫法,由用面表達改為用線表示。長線、短線。即使畫上是面,也是用短線畫成的面,他的獨特風格形成了。以后三年多時間,他創作了大量的以線為主的作品。

梵高 1885 《戴白色帽子的農婦 》
在學習日本浮世繪之前,梵高的人物繪畫作品如上圖。下圖是他以線為主的繪畫作品,他的風格有了明顯的變化。

梵高 《羅林夫人畫像 》 1889
除了梵高,浮世繪濃烈的風格影響了當時眾多的印象派畫家,并在西歐產生了東方繪畫的熱潮,推動了從印象主義到后印象主義的繪畫運動。馬蒂斯、 莫奈、塞尚等都從浮世繪中獲得各種有意義的啟發。
馬蒂斯,我的靈感來自東方藝術

馬蒂斯作畫舊照
野獸派的代表人物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也曾對中國的藝術情有獨鐘,馬蒂斯對中國畫的感悟主要體現在對光影的理解上,他發現中國畫沒有明暗色調,而是采用或濃或淡的線條來表現事物的光影和體積。

馬蒂斯靜物作品
馬蒂斯將自己的這一發現,運用在自己的繪畫中,并形成了新的風格。

馬蒂斯靜物作品
上面是兩張馬蒂斯在不同時期的景物作品,無論是從光影效果還是色彩運用都有了非常大的變化。很明顯后者散發著神秘的東方繪畫的氣息。

馬蒂斯《生活的歡樂》
馬蒂斯的筆觸非常宏大和厚重,線條非常豐富,通過色彩的結構可以傳達出東方的神秘氣息。在《生活的歡樂》這部作品中,畫作非常抒情,呈現出馬蒂斯繪畫中強烈的表現主義情緒。

馬蒂斯《舞蹈》
馬蒂斯自己也反復講:“ 我的靈感常來自東方藝術。”“我的風格是受塞尚和東方影響而形成的。”這東方藝術即日本浮世繪和中國的寫意畫。如是看來,真正使馬蒂斯成為當代繪畫領軍人物的是中國藝術。
莫奈,情迷東方藝術

莫奈 《穿日本和服的女子·卡美伊》1876
浮世繪對印象派大師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的影響,不僅體現在畫中人物的服裝、飾物上,《穿日本和服的卡美伊·莫奈》這幅作品,和莫奈以往甚至以后的諸多作品相比較,風格是獨特乃至迥異的,我們甚至可以稱其為“仿浮世繪風格”繪畫。

莫奈仿日本浮世繪畫的《橋》
莫奈從不掩飾對日本藝術的著迷,他甚至建造了一座日式園林,里面有一座日本橋橫跨池塘,他的余生都在這里描繪他的天堂和最愛的睡蓮。

莫奈《睡蓮》1906
1871年,年僅31歲的莫奈,發現了日本畫浮世繪,并買下了數幅。從此,他開始了對東方藝術的興趣和研究。1899年,他對東方藝術產生了強烈的興趣,而且在他死后,人們在他的藏畫中還發現了兩幅他十分喜愛的畫,乃是中國畫。

莫奈 《睡蓮》1916
所以,他畫《睡蓮》,用線勾出形狀,用油畫著色也是中國畫的寫意法。睡蓮中的水草和很多色彩筆觸,都完全來自中國畫的大寫意法,大異于傳統的歐洲油畫。 尤其是畫上的垂柳,更是中國畫的傳統畫法,他成功了。

莫奈 《睡蓮》1916-1919左右
如果沒有中國畫的影響,也就沒有莫奈的名作《睡蓮》。莫奈有了《睡蓮》,才有了他在歐洲乃至世界藝術史上的地位。
塞尚,口是心非的東方情結
“現代繪畫之父”、法國后印象派畫家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t),曾對中國繪畫有一些誤解,他甚至是持有批判的角度看待中國藝術。

塞尚《圣維克多山》(局部)
但是塞尚的繪畫,卻暴露了他的中國繪畫的真實想法,上圖是塞尚晚年繪制的《圣維克多山》,無論是他對景物的抒情方式還是表現手法和我國著名的畫家黃賓虹先生的《棲霞嶺曉望圖軸》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黃賓虹《棲霞嶺曉望圖軸》
不僅如此,他的這幅畫和日本畫家葛飾北齋的繪畫,在整體的表現手法上也是驚人的相似。

保羅·塞尚 《圣維克多山》 1886-87年

葛飾北齋 《駿州片倉茶園 》1830-33
中國藝術不僅是西方藝術大師的靈感來源,在整個世界藝術史上中國藝術也一直居世界藝術的潮流之先,引領者世界藝術的發展。時下我們一直提倡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只有我們真正的了解了世界藝術史,才能真正的體會到我們中國藝術的偉大之處。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