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家簡介】
宋兆欽,1942年生于山東章丘。1963年畢業于山東藝專(現山東藝術學院),多年從事美術教學工作?,F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德州學院美術系教授,山東畫院高級畫師,現居北京。擅長青綠山水,高遠其勢,純雅其色;所繪屋木,融現代構成,獨具特色。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發表。出版《宋兆欽畫集》等多種;多次舉辦《宋兆欽國畫展》,作品《泰岱旭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收藏?!都覉@》《問道武當》《春秋》等入選全國性工筆畫大展。

《春秋》
筆抒千般意 詩化一澄懷
文/高潔
“遍游名山大川,胸中自由丘壑?!边@是宋兆欽先生睿智的感悟。他的足跡遍及黃河、黃山、長江、長城,曾七次上泰山,三次上黃山,四十年來不知倦意的身影,跋涉在這鐘靈敏秀的山水間,循著古人留下的歷史脈絡,豐富著自身歷史文化學養,感悟這詩人筆下的人文情懷,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藝術語言和藝術生命,也因此早就了他筆下的詩意人生。
宋兆欽先生于人物、花鳥、山水畫皆有不凡之作,作品塑造深刻,形象豐富生動。他熱愛繪畫藝術,重視筆墨情趣,每一幅作品斗精雕細磨,傾注了心力。雖如此,卻不止于此,近些年來,為創作出更好的作品,他精益求精,執著于金碧山水的研磨,每幅作品必經三礬九染,不厭其煩,繼承并發展金碧山水的畫法,取寫意與工筆之長設意立境,格調超然,著色構圖,明麗靜雅,終為金碧山水之大成者。

一處明麗一仙境,半為畫作半為詩
山水畫是中國的風景畫,它不是簡單地對自然風光的描摹,而是畫家的精神訴求于流露。宋兆欽先生寄情于山水間,以造化為師,古今為用,畫山則丘壑崎嶇,咫尺天涯;畫水則滔滔如淌,如聆其身;畫樹則玉樹臨風,憑空欲飛;畫花則鮮艷于滴,如聞其香……他的山水之作蒼柔相濟,縝密工致,文靜清雅有之,簡練雄渾,酒勁蒼健有之,《秋水無聲》、《秋色賦》、《泰山》等可為其金碧山水的代表作。其中《秋水無聲》已由故宮博物院收藏,《秋色賦》已被新加坡新神州書畫管收藏,《泰山》更是宋兆欽先生自己的最愛。
幾讀這幾幅畫作,情景如現,宛如身在其中。一幅《秋水無聲》,由近及遠,層次分明,運化無痕。近處寫實,遠處抽象,色彩明麗,意境高遠,眼前水面如鏡,樹與石倒影其中,樹之青綠,石之灰黑,倒映在水中,有構成一道絢麗的風景。玉樹出于石上,鮮亮的石青敷色,樹身的重墨與葉子的艷綠,形成鮮明對比,設色可謂別出心裁。岸上樹影重重,潔用淡筆。水深處輕舟舫影,緩緩而歸,淡墨而成。遠山淡墨暈染,出入云霧中,如臨仙境。通篇構圖精巧,筆墨濃淡相宜,設色明麗,墨色濕潤令動,意向平和沉靜。凡此,境界的澄明無蔽與畫家的澹泊平和合為一體,營造出空靈寂靜的詩境與禪境。

“豎畫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遠。”當展開《泰山》,便有如此之感。層次自不必論,時間感與空間感交相呼應;構圖縱橫、平移、重疊,足見精妙;用筆勾、皴、點、染,筆力峭拔,陰陽、疏密遠近各得其法;設色濃淡相宜,幾經礬染更見其功;意境高遠浩瀚令人稱奇,放眼望去,蒼勁古樹,峭拔險峰,“云峰云軸拜重生”,稠密的筆法皴出山戀丘壑的質與滑,遒勁的筆力揮就蒼松古柏的歲月與氣魄,舒展的線條鋪展山脈綿延起伏之姿態,空間的留白給人以山峰高已接云天的大氣象,氣勢磅礴、蒼?;趾?,如果說《秋水無聲》似王維的山水般唯美,那么《泰山》更如蘇東坡的豪放詞之壯麗,氣魄宏大,格調昂揚,望之而生敬畏,這正是民族精神之所在。

《家園》
傳統筆墨精髓在,時代元素意味長
石濤說過:“筆墨當隨時代。”宋兆欽先生做到了。工筆畫中金碧山水的詩意創作,可謂他的康鼎之作,而如《家園》這樣的作品,在意境的營造上也堪為典型,也正因此,《家園》被日本村上美術館收藏。家是安定溫暖的地方,供人遮蔽風雨,給人關愛呵護。“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對“家“的理解古今相同,家園是我們無論在天涯海角。都會一心所系的地方。宋兆欽先生筆下的《家園》正是對這種鄉情的詮釋。
他不滿足于形似,甚而神似,而是加重了構成的元素,因此,畫中屋舍儼然,樹木星羅棋布。運用了幾何學原理,構筑了錯落有致的空間感。而黛瓦粉墻,木色的門窗,青綠的樹木,恰恰又體現了他設色的技巧。筆墨細膩,變化有致,樹木形態不一,嚴密而又層次,房屋的造型也頗有意趣,極富想象。一幅畫風姿流離,將曾經、未來推移的時間定格于畫面上,而畫中對于家園的情思更是意味深長。

《庭院深深》
尺幅之間大意向,謀篇布局皆天然
宋兆欽先生的金碧山水是傳統筆墨與時代元素的有機融合,而這一特點也體現在他的扇面畫中。扇面畫這種藝術存在被歷史書畫家所喜歡,在扇面上繪畫或書寫以抒情達意,一幅扇面的成功與否,畫家首先要完成尺幅之間的謀篇布局,構思是否精巧,技法如何展示,意境的高下,是一幅作品優劣的標志。宋兆欽先生的扇面畫多繪山水之美,天地之大收于方寸之間,不乏佳作。
圖中春信才至,層戀疊障的山脈層次羅列,考慮輕重、向背、明晦。遠山運用極淡之筆墨,似有若無,而隱隱還有雪色,近山墨色運染濃淡相間,青青綠意點綴山頭,垂釣小舟靜靜地泊在波光粼粼的水面,岸上老樹新綠,桃花爍爍,眼前古寺與遠山翹首相望,碧瓦紅墻,色彩明麗,靜寂如斯,如屏息傾聽寺中悠悠,動靜相宜,虛實結合,遠取其勢,近取其質,氣韻生動,清新流麗,意境幽遠。此時,一氣流轉,景語皆情語。

《旭日東升》
書法筆意成新制,蘭竹之品品蘭竹
不獨那些被收藏的作品,宋兆欽先生筆下的蘭竹也是詩意而靈性的。他擅長水墨意筆,執筆于手,發力于腕,成竹于胸,把書法的筆法與繪畫中的墨法相融合,輕描淡寫幾筆,便初見端倪。畫竹則數桿修竹,筆挺勁透,主干淡墨骨感,枝葉濃墨點染,疏密相間,瀟灑清奇,將竹的堅毅頑強充分解讀。畫蘭則蘭之葉纖纖細細躍動于紙上,臨風輕舞,搖曳生資。筆法細膩,用墨精巧,畫面極為清凈淡雅,富有靈動之感,其意淡遠,含蓄蘊藉。
畫蘭竹能如此,必是深諳蘭竹之性情,激賞蘭竹之君子之風吧?!败铺m生于深林,不以無人之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窮困改節。”我想,任歲月匆匆,詩意的情懷是不會改變的,那曾經歷了十年浩劫、被迫放下十年的筆,應該更能體會空谷幽蘭的一縷香吧。

《徽鄉情懷》

《紫氣東來》



《幸福人家》

《問道武當》

《多倫多遠眺》






《月沼》

《徽鄉古鎮》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