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獻廷,字,曉光,丹藝軒主人。1953年生,祖籍河南洛陽。受業于漆光、賈寶珉、顏泉等教授。結業于天津美院花鳥畫高研班。作品入選首屆國畫家中國水墨小品精作展;中國美協主辦的中亨杯全國書畫大展,全國名家中國書畫小品邀請展,第十二屆全國當代書畫名家邀請展。作品《國色天香》《秋趣》先后被天安門和人民大會堂收藏。《中國書畫報》、《畫苑》、《美術界》、《國畫家》、《花鳥畫研究》、《收藏》、《中國書畫報道》等多家報刊雜志報導刊登作品,中央電視臺、海南電視臺、河南電視臺及其他多家電視臺介紹其花鳥畫作品。多幅作品被各美術館及博物館收藏。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畫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畫院花鳥畫創作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榜書藝術研究會會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書畫研究院特聘畫家,北京人文大學書畫學院客座教授;重慶報業集團書畫院顧問。

許獻廷的畫作多次參加國際、國內書畫大賽,先后數十次獲得大獎,其中的奧妙就在于畫家本身用筆用墨,氣韻與意趣之妙,使他能始終堅持以靈性駕馭筆墨,在靈動、飄逸、率意、灑脫中體現出一種非常高雅的智慧。我對他的人品、畫品總體評價是:“既有大海的品格,又有大海的稟性……”。畫品即人品,畫到某種高度實際上就是一個人的素質與修養,他展現給讀者的不僅僅是一幅畫,而是一種體現精神再現靈魂,有著強烈精神感染力的作品。只有懷著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向往的人,方可飽蘸激情,描繪出令人振奮不已激情蕩漾的作品。許獻廷的繪畫是潑辣的、濃郁的,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就像他本人畫上的色彩一樣濃烈,艷而不俗,雍容典雅。他畫的牡丹、竹子、荷花、飛鳥樸實自然,生動新鮮。他為天安門城樓畫的《國色天香》和人民大會堂的《秋趣》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我始終認為許獻廷的花鳥畫是中年畫家中的中堅力量,值得藝術界,書畫界,收藏界必須關注的一位潛力十足的花鳥畫家。
——中華書畫報總編 吳高龍

墨韻酣暢散清香
——許獻廷先生寫意花鳥小品賞析
條山、閆巖明
書畫界的人們常常說起“寫意人生”,可什么是“寫意人生”呢?“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借用孔子的一句話,或許能道盡人心時態。在現代這樣一個喧囂的背景下,許先生能夠平心靜氣,不躁不傲,日日沉浸在繪畫事業中,真的很不容易,是尤為難能可貴的。這也就難怪,先生的畫品為什么會有一種散淡之意。
散淡者,乃心靈無所住而住之象,呈自由狀態,非少掛礙者不能至此。而這種狀態的得來,恐怕離不開他多年的筆墨修為和高尚的做人原則。學而不思罔,思而不學則殆。筆墨之行,即有筆墨之思,筆墨之思,即含筆墨之趨,而筆墨之趨,呈現的即是畫旨。

在許獻廷先生的作品中,他與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仿佛總是有著某種緣分。這看似信手拈來的寫意小品,或嗅如墨氣酣暢的大幅作品,總是在不經意間,浸入觀者的心房,讓人聞到一股花開由心的,淡淡的自然芳香,慢慢的深醉其間。然而,鐘情于自然寫意的許獻廷先生,卻從沒有迷茫或迷失。
他反復叩問自己:“什么是中國畫?中國畫是怎么樣的一種意念?是一種怎樣的思維?對此要有怎樣的感受?中國畫是用來看的?還是用來欣賞呢?又怎樣去體味呢?” 他體悟到,無論如何都有著極大的文化內涵在里面。

畫者,文之極也,無文,何以有畫?許獻廷先生獨立的思索和想法,引領著他自己不斷探尋屬于心靈的筆墨,在文字與墨之間來去自由,在傳統中來去自由,在生活里來去自由,在情感世界來去自由。或許,只有他自己懂得了寫意人生的真諦,才能傳遞給觀者一種心靈的震撼。
在筆者看來,許老師的畫中,隱約間有一股筆墨的大方氣度。寥寥幾筆間,簡約但豐富,清雅卻又不失深沉。每一幅畫所作的布局和立意,都一絲不茍、思考良多,深厚而有變化。不知不覺間,他精心構建著屬于自己的藝術程式。一花一葉的意境,一枝一叢的韻味,一個鳥兒,一對蜂兒靈動,一個動物的嫵媚無不顯示著先生平淡而不俗的眼界與胸襟。筆墨的多變,顯示出他的繁恰是簡;而他的簡恰是繁。

正如他說黃賓虹和八大山人:“黃大師千筆萬筆,卻是一筆;八大山人一筆兩筆,恰是千萬筆。” 總體來講,簡也好,繁也好,這都不是目的,目的在于繁簡背后的意緒。正是在此意義上,齊白石才說:畫在似與不似之間。這似與不似,才是畫的性靈安居之處。平淡未必無奇,作平淡而止于平淡,平淡之外無物也;平淡之外須有物,所謂弦外之音,則平淡自不平淡。“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句是也。
林畊青云詩如此,朱屺瞻說畫也如此,許老師的筆墨也是如此。慢慢的品賞間,那平淡自然中,總是透出一股呼之欲出的生機與情緒。大家知道,藝術的表現形式是多元化的,從工筆到意筆,都有其內在的發展模式,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會在許獻廷先生花鳥畫(和其他畫作一樣)的造型,構圖,用筆,用墨等方面,找到一個共同的規律,造型上巧拙,樸華,繁簡。構圖上的賓主,虛實,開合。用筆上的疾徐,提按,輕重。

用墨上的濃淡,干濕,枯潤等等,無不是“相輔相成”的對立統一關系。這也是國畫美學構成的必要元素。在許先生的花鳥畫作品中,我感受到了畫家在藝術上所采用的“取象單純”這一藝術思想,結合“工而有意”,“離象而求”,“意從工出”,“遺形取神”等表現形式,在“情動于中而形于外”的思維中,把物象提升為心象,把形象轉化為意象,由此形成了畫家自己的清雅素樸的藝術風格。
讀過許獻廷先生花鳥畫作品的人,都會感覺到畫家在用一種細致的情感,朦朧的意趣和清新的格調,把平和的心態,真實的感受表現出來,呈現出的是一種畫境,一種意境,而更多的是一種心境。所謂“佛家只說家常話”,此言令人深思,回味無窮,這也是畫家的一種人生態度。此即能通過繪畫作品表現出其意境,乃是心中至美。寫意花鳥畫,是表現畫家創意博達與功力的創作,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體現畫家的修養與學識,許獻廷先生以傳統為師,以自然為師,在解讀傳統技法中,悟出藝術創作的精妙。

用墨上的濃淡,干濕,枯潤等等,無不是“相輔相成”的對立統一關系。這也是國畫美學構成的必要元素。在許先生的花鳥畫作品中,我感受到了畫家在藝術上所采用的“取象單純”這一藝術思想,結合“工而有意”,“離象而求”,“意從工出”,“遺形取神”等表現形式,在“情動于中而形于外”的思維中,把物象提升為心象,把形象轉化為意象,由此形成了畫家自己的清雅素樸的藝術風格。
讀過許獻廷先生花鳥畫作品的人,都會感覺到畫家在用一種細致的情感,朦朧的意趣和清新的格調,把平和的心態,真實的感受表現出來,呈現出的是一種畫境,一種意境,而更多的是一種心境。所謂“佛家只說家常話”,此言令人深思,回味無窮,這也是畫家的一種人生態度。此即能通過繪畫作品表現出其意境,乃是心中至美。寫意花鳥畫,是表現畫家創意博達與功力的創作,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體現畫家的修養與學識,許獻廷先生以傳統為師,以自然為師,在解讀傳統技法中,悟出藝術創作的精妙。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