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覽現場
2020年3月28日,異質 — 伍偉 & 李尓鵬雙個展在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第二空間開幕,展覽中,伍偉的裝置和李尓鵬的繪畫都使用了高飽和度的色調、對比強烈的色彩關系、清晰的輪廓,以及暗示著生命體的復雜形態。同時,他們也都在作品中對異化的現實,以及我們當今所面對的艱難境遇做出回應?;驅ι?/p>

伍偉

李尓鵬
伍偉的作品以紙張作為材料,這一選擇從早期對書本的運用演變而來。他改造了傳統剪紙的方法,將不同色彩的紙張轉化為皮毛,并結合唐卡制作的“堆繡”技巧把層層皮毛與形狀結合,堆疊出凹凸的生長趨勢。紙張的質地在漫長、復雜的手工勞作過程中得到了強調。視覺順利觸發我們對于動物皮毛的心理感受,觸感由此在觀看過程中被調動起來。作品被賦予細致溫暖的氣質,亦表達了藝術家對于原始而隱秘力量的訴求。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作品延續了藝術家之前對材料的轉換,還是以紙為主,我自己開過書店,對書籍的特性有自己的認識,作品中的很多觀念都是從閱讀以及自身的身體體驗而來。皮毛系列做了幾年的時間,作品不僅僅與動物性有關,也與媒介、傳播、語言、文化有關,用紙來呈現一種原始性和獸性?!蔽閭ブv到。

伍偉《皮毛》 ,紙,170 x 170 cm,2016

伍偉《虎落-3》 ,紙,35 x 35 x 18 cm,2018

伍偉《上山圖-2》,紙,35x35cm,2019

伍偉《巨獸-9》,紙,120x90cm,2019
雖然作品與古代神獸相關聯,但伍偉拋卻了其中的故事性,將關注點集中于動物的形貌與皮毛紋路本身。在顏色的使用上也盡可能地簡潔,只在主體色調的統治下謹慎地選擇局部顏色,有時甚至是在啞光白色中輔以亮白。
如藝術家在自述中所說:“從個人情感引發出對某種力量和體驗的探求,進而從現實回到東方傳統中的原始經驗和精神性,在逐步純化的語言中實現‘物’本身帶給個人的直接反應,是視覺的也是心理的,我試圖在材料與空間中尋找一種純粹而極致的直覺狀態。”

伍偉《藏身 - 1》,紙,170x140cm,2020

伍偉《藏身-2》 ,紙,180 x 150 cm,2020

伍偉《藏身-2》 ,紙,180 x 150 cm,2020

伍偉《祥瑞 -2》 ,紙,150 x 150 cm,2020
展覽中還呈現了藝術家四件新作《祥瑞》系列、《藏身》系列,這四件作品也是藝術家在疫情期間創作的,《祥瑞》系列就如名字一樣,藝術家想要呈現一種吉祥的寓意,而《藏身》系列則顯得有點詭異,作品更復雜。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李尓鵬的作品畫面色彩明亮飽和,物體形態簡練單純,符號化特征明顯。強烈的顏色在他的作品中變成主體,同時也承擔著象征與隱喻的作用。例如黃色在不同的文化語境中既是權貴、金錢,也是色情、災厄。而在視覺關系中,黃色與黑色的并置在工業用色中被頻繁使用,它們在相互襯托下可以達到視覺力量的最大化。他將表現對象提煉,把工業感的冷峻嫁接到表現性的繪畫當中,為畫面肌理的探索提供了空間和線索。在單幅畫面之外,他也嘗試用組合的畫布來表現強烈擴展的程度。

李尓鵬《奪》,布面丙烯,310×172cm,2019

李尓鵬《堆》,318×242cm,布面丙烯,2019
李尓鵬的作品是可視化的關系,他在畫面中創造不同形態的生物,描繪它們與金屬環之間的對抗、規訓、融合、合作……從而記錄生命和意義的關系、禁錮與自由的關系、記錄這個時代生命逐漸破除意義、和意義敬而兩隔,進而走向現代性的過程,“妄為這個歷史性的時刻立一座紀念碑。”

李尓鵬《束》,150×126cm,布面丙烯,2018

李尓鵬《爭》,布面丙烯,130×235cm,2019
在李尓鵬看來,他的作品像一面增強現實的鏡子:“人們得以看到纏繞在自己身上的意義,和畫面比較自己和意義處于什么樣的關系之中。我們審視畫中的生物,同時也在審視我們自己:‘我們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自以為是其他一切的主宰,反比其他一切更像奴隸?!?/p>

李尓鵬《第一次觸及No.4 》,95×95cm,布面丙烯,2019
本次展覽并未對兩位藝術家的作品做出明確的空間分割,以此讓他們的作品從視覺上相互回應,同時在意義的探討中實現互文。
據悉,此次展覽將展至5月10日。
關于藝術家

伍偉
伍偉, 1981 年生于河南鄭州。2012 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系,獲碩士學位,現居北京。伍偉的作品中充斥著觸感欲望,涉及 文明、野蠻、神話的議題,在材料與空間中尋找新的感受和可能。他于2015 年獲第六屆報喜鳥新銳藝術人物空間類大獎,2012 年獲第三屆新星星藝術節藝術場大獎,曾在奧地利維也納、德國柏林參與國際藝術駐留。作品曾在當代唐人藝術中心(曼谷)、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日本市原湖畔美術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白盒子藝術館 ( 北京 )、列奧納多·皮爾斯坦美術館 ( 美國費城 )、UBC 大學亞洲中心(加拿大溫哥華)、戶爾空間(德國柏林)、候鳥空間(德國柏林)、FLUC 當代藝術空間 ( 奧地利維也納 ) 等多家藝術機構展出,公共收藏包括民生現代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白盒子藝術館、今日美術館、Bing3 藝術基金等機構。

李尓鵬
李尓鵬,1995年生于遼寧省大連市,2018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現生活工作于北京。曾先后獲得中央美術學院造型一等獎、Inter younth國際優秀創作獎(2016)和創新獎(2016)、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創作創新實驗獎、2016“學院本色”新秀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優秀作品獎,曾參展2018yoho!潮流展,2018 Yohood Gallery(上海),2019 reno vators并獲“大眾之選”,作品《理念世界之物》被LYC Collection機構永久收藏。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