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瓷器制作的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北齊時出現(xiàn)了最早的白瓷。

白釉龍柄象首壺 ,安陽相州窯燒制,1959年河南省安陽市張盛墓出土,現(xiàn)藏于河南博物院。壺高15厘米,小管狀口,平頂面,似為蓋,器蓋與器身連為一體,不能分開,無法使用,應屬明器。下接較深的盤口,邊壁外敞。細頸,豐肩,一龍攀附于壺口與肩部,龍口銜蓋,龍背高高拱起,成為鋬手。對稱位置裝飾象首形狀的壺流,象耳如扇,鼻如圓筒,嘴巴張開,嘴里冒出兩根長長的象牙,兩眼圓瞪,長鼻高抬。肩部還裝飾有成對的雙泥條拱形系共八個。鼓腹,下腹斜收,餅形足外撇。壺體附加裝飾繁縟,造型奇特,極富想象力。

局部
器物整體釉色較白,積釉處白中泛淺青或微黃,釉面光潤,施釉不到底,足部露胎,胎質(zhì)略粗。白釉龍柄象首壺出土于張盛墓,墓主人張盛為隋代征虜將軍、中散大夫。該墓有開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墓志,可作為斷代依據(jù),它是我國隋代北方白瓷發(fā)展的杰出成就之一。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