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開春注定是歷史永遠銘記的日子,這是中國遭遇的一場疫情災難,它引發、觸動的討論、反思都是近些年少有的,它涉及到諸多方面,并非是簡單的病毒感染與傳播,它之所以成為災難可以追溯到一整個系統。后世讀之,必然唏噓不已,涕淚掩面。

?《14夏瘋狂女人1號》200cmx300cm 布面油畫 2014年
而今我們坐而討論繪畫,也帶出了今天的疫情狀貌的影響,因為我們知道疫情關乎生與死、生命之價值;同樣,繪畫于今天的意義并非僅僅是色彩、光亮、線條這些要素那么簡單。一般而言,我們討論現代繪畫都從19世紀中葉的印象派說起,但20世紀起的繪畫更具主觀性,由19世紀的塞尚一路下來,完全顛覆了古典繪畫美學。同樣是一幅繪畫,但其立意與藝術家的主體意識都完全改觀,它不再與古典美學相關,而是進入到現代繪畫美學與意識之中。從這一點上,在今天討論繪畫和研究、創作繪畫,文化起點與視覺經驗都完全不同。這個現代意義上的繪畫美學不是生活習慣形成的經驗,而是文化修養與學習所塑造的一種美學經驗。

《14夏觀魚1號》200cmx300cm 布面油畫 2014年

《16狀態0號》右 200cmx600cm 布面油畫 2016
本文以張旭東為例,來進一步說明現代繪畫之路的奧秘。或者說,在今天從事繪畫的畫家有海量之多,但并不是每一個都在走現代繪畫之路,也不是每一個都經歷了現代繪畫美學的洗禮,所以對張旭東這一類繪畫語言體系并不熟知,甚至也不理解。我們經常講,人的視覺經驗或視覺修養既是一種生活習慣所形成,也是一種學習所塑造成,它不是天然習得的產物,特別是對于現代藝術以來的一切藝術形式和表現方式,包括視覺呈現,如果不經過一番現代的美學視覺洗禮和學習,肯定是與之不相容和排斥的。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屢見不鮮的,說明現代繪畫與日常生活依然距離遙遠,但是從另一方面也證實了現代繪畫的自由價值。

《北方山水》 200x200cm布面油畫2019年

《北方山水》200cmx300cm 布面油畫2019年
現代社會與現代人并不是人類的自然繁衍和傳遞,它中間要經過諸多的變革、變化、轉型、提升、進步、演進和追求。它是人類歷史的延續,但走入現代則要歷經考驗和挑戰,要幾經磨礪,形成現代機制與體制,方可以說,作為物種的人才進入了現代,才生活在現代理念與意識中。或者說,現代標志著人類追求進步的理想和理念,如果以傳統、以古典來否認現代性的必要性,必然停留在古老的意識里、籠罩在舊有的體制模式里,雖處在今天的時代,但并非能享有今天的文化創造和成果。那么對于繪畫而言,必然帶出的問題就是我們要不要現代繪畫、現代繪畫為什么具有意義以及如何才能轉換繪畫進入到現代。

《大風景》370cmx600cm 布面油畫2018年

《對話》100cmx150cm布面油畫2018年
以張旭東他們這一代人為例,可以說明在中國的文化語境之下,為什么發生了繪畫的轉向以及它們的意義。20世紀對于中國是史無前例的聚變世紀,在期間發生了諸多改天換日的歷史大事件,而文化上的裂變也是如滾滾長江水,一路東流去,無可阻擋。張旭東學習、生活在東北,后居北京生活創作,而他在開始學習繪畫的環境具有中國的現實主義繪畫氛圍和傳統,但它也是20世紀向西方學習的產物,而并非是中國古典繪畫的傳統,無論就其造型、構圖方式、主題遴選都有著外來繪畫的基因。從這一點上講,中國20世紀以來的藝術發展路徑已經是國際化的一種方案,而80年代中國開放以來的藝術發展與變化更是一目了然,成績斐然。如果我們追蹤張旭東他們這一代藝術家,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們的內心歷程、藝術思想變化的理路。中國古典畫家的最高美學是隨心所欲不逾矩,達到至人無為的狀態。老莊禪學構成了其畫理畫風,乃至境界。但后者需要今天的藝術思想的參引才能別開生面,古樹開新花;需要的是一種強勁的生命感受力,而不是萎靡之風。事實上,張旭東經過繪畫的學習與歷練,在中國當代文化自省與自我批判之中,悟出了現代性繪畫的奧義,特別是它直指當代人最渴望的精神價值:自由。

《和未來的對話》200cmx200cm布面油畫2017年

《世界海灘》200cmx200cm布面油畫2017年
其實整個20世紀都是中國畫家在尋找自己的藝術之路的世紀,無論是傳統水墨繪畫,亦或是學習外來媒介的洋派藝術家,到今天的各種類型的藝術家,無不要學習研究藝術的形式與語言,核心是發現藝術家的獨立價值以及作為個體的藝術自由。張旭東領悟到這一點,轉而使自己的繪畫風格為之大變,由具象轉向自由的表現。這種轉向具有深刻的意義,甚至是痛苦的,藝術家放下一種輕車熟路的語言而轉向一種差異很大的語言,是需要勇氣和膽魄的。實際上,這種轉向是一種內在精神力量的提升,是由外而內的升華,看張旭東的畫面即可知曉繪畫的自由就是人格自由的印跡,畫面的表現是新世界的誕生。

《人與海系列》180cmx200cm布面油畫1994年

《異色狀態》100cmx150cm布面油畫2018年
由此,張旭東就實現了繪畫的主體能動性,將自由的現代繪畫的表現性與主觀創造性結合起來,從心所欲,對于形體、構型、物象及題材都自由發揮,不拘泥,不局限,敢于用筆用色,這是藝術家主體精神的奔放,東方美學的精髓也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這又是超越學院寫實主義的影響,再次挖掘繪畫應該具有的自由暢快的精神。張旭東自己有體會,對外部世界的觀照,如果不賦予一種主觀意識,則具有其表,這是對繪畫最大的挑戰,繪畫不僅僅外部世界的一種圖像,而是人的精神的投射、人的思想的表達,甚至是命運的悲嗆的呼喚。所以,他的筆觸就包含了速度和曲折,人物形象多了抽離和變形,看似涂鴉,實則是充沛的情感的爆發。這是化古為今、融西入中的筆法,即便是山水類的題材,也凸顯了他的閑適自然,打破了風景畫的具體化,打亂了古典的皴法結構,求樸拙、簡化、幾何,自由的繪畫一任其自在。
張旭東2014年的《狀態》系列作品,人物群像寥寥幾筆,看似簡筆,實際是在抓取人物的神態,凸顯人物的遭遇與無言。做文章有要言不煩,繪畫同樣也能過收放自如,不必處處落筆。張旭東對現代繪畫筆法的駕馭不是古典的寫意意蘊,而是現代繪畫的舒張有序,它們直指人的處境,所謂“狀態”。它們以繪畫的簡化與疏朗來透射今日之人的唏噓境地。畫到情不自禁處,果斷收筆,這便是現代繪畫之真傳。于此,張旭東磨練良久,終得其妙。

2019《舞蹈》200x300cm 布面油畫2019年

張旭東《紅》100cmx150cm布面油畫2018年
張旭東的《夏慵懶》《夏春之聚》《夏瘋狂女人1號》這幾幅作品畫面精彩,一幅消夏的勝景圖卷,與修拉的《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以及《阿尼埃爾的浴場》可有一比。張旭東的繪畫更斑斕靡麗,又極盡柔和的色調表現,華滋不失溫潤,摹寫了當下的浮華;修拉的這兩幅繪畫呈現了一種浪漫的閑適,平衡又有節制,但張旭東的這組作品更加蒼茫,不知所蹤。以此,可知張旭東于繪畫的心悟所在,這是緊張焦作中的慵懶與瘋狂,無以釋放終極自由,權且以形跡點線詮釋人生。
以畫觀世,并不輕松,以張旭東作品的恣肆揮毫,正是今天的寫照,欲求永恒而不得,只能向神圣的繪畫求問。繪畫,直抵存在的那一邊。
2020年2月13日 于北京疫情閉關中
關于藝術家

張旭東
張旭東,1966年出生于遼寧省,1988年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1993年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四工作室進修。現生活、工作于北京、遼寧。
個展
2019 “淖中花”張旭東個展,798白盒子藝術館,北京
2018 “魅影”意大利米蘭塞斯托美術館個展
2017 “藝術之夜”張旭東分享會,798白盒子藝術館,北京
2016 “異色狀態——張旭東作品展” 798白盒子藝術館 北京
2010 張旭東紙上作品展 上海圣菱畫廊
2008 張旭東個展 798高地畫廊 北京
2002 “都市言情——張旭東個展” 北京國際藝苑美術館
2001 “秘密花園——張旭東個展” 北京世紀翰墨畫廊
2000 張旭東個展 北京TAO畫廊
1996 張旭東個展 北京TAO畫廊
1995 “人與海——張旭東個展” 北京中國美術館
群展
2019 “繪畫的邏輯線——當代繪畫的生成與意義”展覽,金雞湖美術館,蘇州
“從邊緣切入——當代繪畫的五個個案”,磐基藝術中心,廈門
2018 “再空間 RESPACE” 798白盒子藝術館,北京
“藝術·家” O Gallery|自造社,上海
2017 “社會雕塑”亞洲藝術中心雙個展 法國巴黎
2017對話——當代藝術新領域 秦皇島
2016 表現的力度——東北表現性油畫展 今日美術館 北京
2007 融合·消解——2007中國當代油畫邀請展 北京
2005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臺灣
2004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藝術開門” 臺灣
2003 韓國首爾第一屆藝術博覽會 首爾
1996 “中國之夢”現代藝術展 北京炎黃藝術館
1995 “現實·今天·明天”現代藝術展 北京國際藝苑美術館
1994 遼寧省第三屆油畫展 沈陽
1993 北京國際藝苑青年油畫展 北京國際藝苑美術館
中國油畫年展 中國美術館 北京
中國油畫雙年展 中國美術館 北京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