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的影響現在許多拍賣公司都在搞網上拍賣,這是目前這個特殊時期,既要維持經營,又要注意防疫安全的一種拍賣模式。其實網上拍賣藝術品由來已久,只是由于聚會型拍賣會的存在,而沒有形成一種拍賣的主流形式,就像過去購物一樣,可以用現金,可以用銀行卡,也可以用微信和支付寶支付,而在疫情期間,微信和支付寶這種支付模式被普遍應用而大行其道。網拍也一樣,在疫情期間成了拍賣公司得以維持運轉的唯一經營模式,并將對未來藝術品拍賣的模式產生深遠的影響,從某種方面來說,也許這是一種強制性的藝術品拍賣形式的改革,但它有可能成為未來中國藝術品拍賣形式的主流。
藝術品特別是書畫作品網上拍賣有什么好處呢?
第一它在特定的環境下是安全的,同時囊括的信息量也是非常巨大的。
第二它面對的受眾,不論賣家、買家、收藏者、投資者、關注者,都有比一般性的聚會拍賣會更勝一籌的廣泛性。
第三網拍更能突出拍賣的公開性、公正性、透明性的特點,是一種一目了然的商業經營模式。
第四為拍賣公司節約了大宗的開支,如:搞聚會型拍賣會展示拍品必不可少的場地租用費,圖錄印刷費及為拍賣會做準備的大量人工費用。
第五節約紙張,是一種環保潔凈型的拍賣。
第六競拍、支付、送貨、驗貨、付賣家款一體化服務,給拍賣的參與者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服務。

那么藝術品主要指書畫作品網上拍賣的問題是什么呢?首先是真品認同度的問題。由于競買人不能親自對拍品實物進行真偽的鑒定和品相的評判,因此許多買家,特別是收藏經驗不那么豐富的買家,對一件有份量且價位較高的作品往往裹足不前,而怯于競價,這種現象就使得網上書畫拍賣的標的價位普遍偏低,大都是幾千元,幾萬元的作品居多,十幾萬元成交的作品就屬于高價位了,幾十萬元成交的拍品已是十分難得,過百萬元的除了藝典夜場第一回“中國現當代藝術專場”拍賣周春芽的《紅寶石》以165萬元人民幣成交以外,基本鮮見。其次是參與的人員還不廣泛,賣家對于聚會型的拍賣已經習慣多年,而把拍品送到網上競拍還不適應,對于未來藝術品拍賣形式的轉型還不習慣,當然隨著成交數額和價位的提高,賣家會積極參與網上的拍賣。關鍵是買家斷層。現在網拍的買家,大都是業內收藏中低端藝術品層的藏家,高端拍品的買家是斷層的,如何把高端藝術品的藏家吸引到網上參與競拍,是從事藝術品拍賣的業內人士一定要做好的功課。

為了更好的開展藝術品網上拍賣現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供業內人士參考:
一、網上拍賣應該提高檔次,增強拍品的份量,引入高端拍賣的模式,讓高端藝術品的藏家參與其中,可增設“夜場”“大觀”網上拍賣,并有電視直播,不斷提高網上拍賣的影響。
二、一般性的網上拍賣,可適當提高拍賣密度,由于不受展覽拍賣場地和圖錄的影響,那就要充分的利用網拍這種優勢,可以在每個月進行多次拍賣,盡管每場次成交額不高,但用多場次來彌補,這是提高中小型拍賣公司生存的好方法。
三、拍賣公司在網上拍賣應該秉承大名家的小品,小名家的精品原則推出拍賣標的。切不可良莠不分,蘿卜白菜一鍋燴,那樣只能是越拍越濫,越拍成交額越低。
四、網上拍賣最大的短板就是買家對拍品真實可靠性的疑慮。由于不能親自看拍品實物,不能對拍賣標的進行親自審視,因此會影響高價位作品的成交額度和總體成交率,所以拍賣公司要格外重視網拍作品的真實可靠性,應該提出讓買家放心的承諾,如收到競買的拍品以后在三天之內如對其真偽性提出異議,應保證退貨、退款,只有這樣才能讓買家放心競拍,才能使網上的拍賣變的活躍起來。網拍的成本是較低的,拍賣公司應該也必需做到這一點。
此外,還要做到像網上訂貨訂餐一樣,送貨上門,服務到家。
疫情的影響使不甘于停擺的拍賣公司推出了網上拍賣的業務,看來是無奈中的一種權宜之計,但完全可能成為未來藝術品拍賣的一種主流的模式,疫情可能會成為拍賣模式轉變的一道分水嶺。如何讓更多的人參與到藝術品交易中來?這是藝術品市場最重要的命題,可以預見未來網拍的龍頭老大,一定就是中國藝術品拍賣業的領軍企業。
更多內容盡在[雅昌齊建秋專欄]
齊建秋簡介:
出身于文化世家,大學經濟系畢業,經濟師。曾陸續在多家拍賣公司、文化公司任職及擔任清華大學總裁班藝術品投資顧問。著有:《中國百年書畫走紅名家》、《中國當代書畫市場圈點》、《2010齊建秋點評中國書畫市場》、《中國書畫投資指南》、《中國書畫市場史》、《大師的見證》等專著。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