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開年,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影響著全國上上下下的行業、區域。同樣,此次疫情對教育領域的影響也不可小覷,上至教育部、各級教育廳和教育局,下至各高校和中小學,再到每一位家長和學生,都感受到了疫情的沖擊。為控制疫情發展,安全起見,原計劃年后開展的藝考也隨著疫情的蔓延,被迫推遲。近日,教育部要求對于與專業考試要求相關度不高的專業、省級統考已覆蓋的專業,高校要盡量減少校考專業范圍。對于擬繼續組織校考的高校,在確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鼓勵高校采取考生提交作品、網上視頻面試等方式考核。
對于專業性強且擬繼續組織校考的高校,鼓勵先對報名考生進行初選,在高考后再組織現場校考。具體方案由高校確定。此次消息一出,引起全社會的。“鳳凰藝術”整理了網絡平臺上考生與考生家長的問題,持續關注這一政策的后續情況。每年的高考月6月牽扯著數萬考生家庭的心,但在“藝考”盛行的時代,每年開春期間成為了高考藝考生的第一道篩選關卡。
而就在上一周,教育部召開了視頻會議,部署下發了關于2020年藝術類專業招生考試工作的通知。會議指出,2020年全國藝術類專業報名人數預計為115萬,教育部要求各有關高校要針對今年疫情防控的新形勢,根據不同藝術類專業人才選拔的特點,科學制訂校考工作方案,積極引導考生理性報考。對于與專業考試要求相關度不高的專業、省級統考已覆蓋的專業,高校要盡量減少校考專業范圍。對于擬繼續組織校考的高校,在確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鼓勵高校采取考生提交作品、網上視頻面試等方式考核。對于專業性強且擬繼續組織校考的高校,鼓勵先對報名考生進行初選,在高考后再組織現場校考。具體方案由高校確定。

“先高考,后校考,或是干脆沒有校考”。這很有可能還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即便是2003年的非典疫情,也沒有影響到藝術類專業校考和高考的舉行。因為近幾年的藝考政策改革,外加新冠疫情影響導致開學延期,很多人都說,“2020年的藝考生是有史以來最難的一屆。”為方便廣大考生咨詢,教育部于3月16日通過“陽光高考信息平臺”(https://gaokao.chsi.com.cn)舉辦為期一個月的“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藝術類專業招生網上咨詢活動”。2020年開展藝術類專業招生的各有關高校,均參加此次咨詢活動。每日咨詢時間為9時至17時,考生可通過“陽光高考信息平臺”網頁及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參與咨詢活動。高校將安排專人解答考生關心的問題。

“鳳凰藝術”在近日持續關注這一平臺發現,在如“八大美院”這樣的院校頁面下方,就充滿了考生與考生家長的留言,呼吁學校堅持校考,反對以聯考、作品集或線上視頻等方式進行初試考核。

何為藝考?
“藝考”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徽宗時期。恢復高考后,現代的藝術高考就是在高考之前,參加音樂、美術、體育等藝術方面的考試,考試要根據計劃來劃分數線,上了線的再參加普通高考,如果在普通高考中也上了藝術內考生的分數線,那么就可以報讀藝術專業的院校或專業。

▲ 中央美術學院某年藝考現場

▲ 中國美術學院藝考
考場外,排隊進場的考生2002年全國初步開始藝考熱,全國3.2萬人報名參加藝考,597所高校開設藝術類專業。2013年全國報名參加藝考考生100萬有余,1679所高校招收藝術專業學生。12年間,30多倍考生數量增長,1000余所高校增開藝術類專業。2014年藝考改革新規出臺,報名人數有所回落。2015年藝考持續走低,約有71萬考生選擇“藝考”。到了2016年,“藝考熱”開始回彈,藝考報名人數迅速增加,全國參加藝考人數再次突破100萬,全國本專科院校藝術類招生人數超過50萬人,對于每年藝考100萬左右的考生而言,錄取比率相對較高。2018年藝考熱初步形成,每年報名人數成倍增加。到了去年,高考人數突破了千萬,藝考人數水漲船高。2019年也被稱為“最難藝考年”,大多數院校突破報名人數歷史高峰。
何為統考?
針對藝考生的快速增加,2005年教育部鼓勵有條件的省份統一組織藝術類專業考試;2007年,教育部明確重點組織好美術類統考;2008年,教育部委托中央美術學院牽頭制定了美術類專業省統考的考試科目、考務管理辦法和評分參考,開始規范美術類統考;2009年,31個省區市全部實施美術類省級統考。經過10年的探索與完善,越來越多活躍在一線的高水平美術專家、教育專家參與指導這項工作,更多的專業美術院校牽頭承擔了這項工作,省統考的專業性越來越強,越來越貼近高校美術類人才選拔要求。一些學校認為,組織嚴密的美術和設計類專業現場考試能夠考察到學生相對真實的專業能力。但學生平時的成績、作品及表現,以及考生參加各省所組織的統一測試成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學生的專業素質水平。

此外,一些學校考慮將學生的平時習作、美術類省統考成績等作為初選條件,學生通過初選后,再在高考后組織校考。這樣既能最大限度減少因為招生考試而產生的人員聚集情況,也能充分滿足高校對于人才選拔的差異化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因為選拔方式變化過大引發的考生及家長的質疑。

另外一些學校則宣布初試全部采用機考的方式,實現數字化考試。學校通過加密技術發送接收試題,考生全部通過計算機完成考試。每個考生的試題題序隨機顯示,有助于更好地保障試題安全,更好地防止作弊行為,也有利于閱卷教師更加客觀公正地評閱試卷,保證公平性。機考方式大量節省紙質資源,有效免除了運輸成本,適應了低碳、綠色、數字化的要求。

▲ 美術考生藝考現場

▲ 美術院校招生閱卷現場
先高考 后校考?
然而,當下的統考是否可以取代校考?尤其是對于許多想要報考頂尖藝術院校的考生來說,這似乎是一個可以被一口否定的問題。

雖然一些觀點認為,無論怎么分專業,都是要有基礎知識,聯考就可以反應平時的水平,而且公平,真實。各省標準雖不一樣,但是分省百分比還是能看出水平的,不需要提交作品,水分太大。分省考試也可以減少人員聚集。但是,在更多人看來,這一規定一方面使得專為特定學校校考復習的某些藝考生們失去了他們的進入心儀院校的機會;同時,也讓部分統考未能好好發揮的考生失去了可以入學一流院校的機會。
事實上,“先高考,后校考”,絕對不是只換了一下先后順序的關系,如今距離高考只剩下80天左右的時間,任何一項變動,都有可能改變這115萬藝考生的命運。高考每年6月7、8日進行,出分時間一般在6月23日-25日左右,滿打滿算也就半個多月,再用這個窗口期去做個閉關集訓,在時間上可能不太夠。更關鍵的還有心態,對于剛從高考考場走出來的藝考生來說,能否用這兩周的時間將自己的狀態重新調整好,去應對另一項同等重要的考試,很多人的心中都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可以說,由于藝考時間的不確定,文化課學習時間不得不被壓縮,但同時專業課的復習又要一直進行——這或將波及數十萬名考生。

取消校考 = 夢想破碎?
此外,還有許多學校傳出將取消校考的消息,只以統考或甚至只以高考文化課成績作為錄取依據。許多考生對這一方式很不理解,“對不起,你們招到的不會是喜歡藝術渴望學習藝術的學生,而是一群去不了最好的重本院校也不愿去二本只能被迫來學藝術的人。”





同時,一些考生則面臨著已經參加某些院校校考,但并不清楚成績是否還有效,或由于疫情延誤判卷,是否會導致作品褪色、素描速寫是否會蹭臟等問題影響成績。
線上考生的利與弊
事實上,近年來已經有部分高校在藝術類專業招生和高水平藝術團招生中,對“在線提交作品”、“網上視頻面試”等方式做過了嘗試。采取考生提交作品、網上視頻面試的方式是否可行?沒有條件的考生怎么辦?據了解,近年來已有部分高校在藝術類專業招生和高水平藝術團招生中,對提交作品、網上視頻面試等方式開展了積極探索和實踐,積累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這些高校對使用這類方式選拔的學生進行了持續性跟蹤調研,進一步印證了這種選拔方式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另外,這種方式也確實方便了考生及其家庭,免去了以往許多考生和家長長途奔波“趕考”和“陪考”的情況,減少了交通、住宿等開支。對于一些農村和貧困地區等不具備網絡和智能終端的考生,要求高校積極采取多項措施進行兜底保障,比如根據考生申請,協調生源所在地省級招生考試機構提供免費錄制視頻服務。
線上測評能開美顏嗎?美術考試會有代筆嗎?在具體實踐中,如何確保非現場考核的公平公正也是個重要問題。教育部要求各省級教育部門要加強對屬地高校和相關高校在本地考試組織工作的統籌管理、指導監督。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嚴格考試過程管理:一是在報名、考試、提交作品等各個環節加強考生身份審核,做到層層確認,環環把關。二是提出對考生作品須由本人獨立完成的真實性要求,如考試錄制的作品不得進行編輯處理。三是嚴格規范對評委的選聘、培訓和監督,逐一簽訂利益關系者回避責任書。四是嚴格規范測試程序,考試過程要全程錄音錄像,鼓勵采取“考評分離”等措施,強化監督管理。五是如發現有替考、弄虛作假等舞弊行為等違規的考生,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等規定嚴肅處理。
▲ 藝考生在雪天中等待入場考試
但無論怎樣,由于藝術專業和藝術考試的特殊性,許多考生和考生家長都無法理解或支持這一政策的執行。這是因為在許多考生看來,習作水分大,更有可以花費上千元買一件繪畫老師作品參加考試的消息傳出,對學生不公平;視頻則受光線、色彩、工具、質感、線條等影響,難以區分高下。
此外,這一政策也意味著如果高考時間沒有變動,部分轉網上考試的學生,必須得再額外抽出時間來適應新的規則。而對按“文化課錄取”的考生來說更是毀滅性打擊,在開學無期又僅上網課的背景下,提升時間已不足80天。截至發稿時,各大美術學院依然在研究制定具體方案,請關注各校院招生信息網。“鳳凰藝術”也將持續關注。
版權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鳳凰藝術”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如需獲得合作授權,請聯系:xiaog@phoenixtv.com.cn。獲得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鳳凰藝術”。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