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文化名城泰州,自唐代誕生書畫評論大家張懷瓘以來,代有名人。近年又出現了一位寫意花鳥畫佼佼者,李俊。李俊出生于藝術之家,幼承父訓,由《芥子園畫譜》入門,繼而師從南藝陳大羽、南師大徐培晨,悟得大寫意花鳥畫筆墨要津及書法意趣。他一專多能,尤以寫意紫藤獨具風神,承傳統而出新機,南北畫壇多有評說。
要將紫藤畫出獨特韻味,需要畫家獨到的審美發現和深度的內心體悟,還要具備心手相應的筆墨掌控能力,才能達到如顧愷之所說的“神儀在心而手稱其目者,玄賞則不待喻”。為此,李俊日日潛心伏案,反復琢磨。“日一幅,懸壁觀,甚佳。翌日再觀,覺不妥,乃改,再畫,再改,如是往復,不斷自逾,求書畫之三昧。”

不僅如此,他還大量臨習鄧石如篆書,重師《石門頌》、趙孟頫諸碑帖結合。這不但為他以書入畫以及各個門類筆墨技法的相互滲透提供了充足的營養,還使得他的眼界更為廣闊,技法和藝術素養得到了全面提升。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左莊偉十分欣賞李俊的紫藤畫,他曾評價:“李俊從司空見慣的現實紫藤中發現特有的美,創造特有的圖式和筆墨色審美效果,他運用藤條的屈曲穿插變化,書寫自己自由放達的思想感情,以濃密、聚散有致、彰顯有別、具象雜抽象的造型點寫花朵,布勢于咫尺畫幅之中,在空白無限的背景襯托下顯得博大深遠?!?/p>
李俊不但擅書畫,更擅書刻。他的書刻與旁人不同,大膽且創新,立體感與色彩沖擊力強,比傳統刻字更富美感,呈現出留白美、中和美、朦朧美、整合美,又喜用泰州元素做題材,自成一格?!疤┲萏?順風順水”、“幸福高港”、“柴墟八景”、“海陵八景”等地域特色鮮明的作品,獨樹一幟,廣受好評。
李俊作為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理事,經常有機會走出國門,與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交流。生于斯、長于斯,家鄉的一切已溶進李俊的血液中,流淌于他的筆端。每每海外辦展,他便化身泰州藝術的代言人推介家鄉,一抹抹靚麗的“泰州紫”已隨他在十余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魅力綻放。
“筆含春韻寫紫魂”
馬鴻增 原江蘇省美術館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原副主任,江蘇省美協理論委員會原主任,中國畫學會創會理事,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理論委員會副主任。
如果說,李俊前期的紫藤畫尚未脫離傳統大寫意側重心造、縱筆揮灑的作風;那么,他近些年的作品則轉變為尋求本人與自然之間的對話與契合,將寫意與狀物融為一體。關于這一轉變,他的一位藝友曾分析道:“筆墨的狀物與寫情被有機地凝結到一起,處處在造型又處處在寫意,筆墨、物理層面的合轍合規和精神情意層面的生機勃發成為一對并駕齊驅的車輪,使得作品的完整性、層次性以及由此帶來的可欣賞性都登上了一個更高的臺階?!蔽彝膺@樣的解讀。

筆含春韻寫紫魂,這是我在觀賞李俊眾多寫意紫藤作品后的突出感受。面對紫藤審美價值的多重性,李俊抓住了“春”“紫”兩大要素。也許是受到李白詩的啟發,他筆下的春之神韻,是充滿生命活力、洋溢著歡快與柔情的“枝蔓宜陽春”。我體察到這也是他內心陽光的自然流露。放眼望去《吟遍春風千萬枝》《春和景明》《盛續春光》《春色永駐》《春酣》《春韻》《春暖》《春風》,“春”又和“紫”緊密聯系,《紫境》《紫云》《紫氣》《風清紫翠》《紫境無邊》《紫氣東來》……一幅幅醉人的畫境撲面而來。如此,李俊的寫意紫藤便與徐渭、李鱓、吳昌碩、齊白石、陳大羽諸前賢拉開了距離。這是一種以清雅、清逸、清潤、清新為靈魂的美。借用郭熙《林泉高致》中描寫春山的一句名言:“春山澹冶而如笑”。澹冶如笑,正是李俊寫意紫藤的一個重要特征。
為創造春韻紫魂,李俊在筆墨表現上煞費苦心。畫面以虬曲欲飛、相互交柯的墨色勾寫枝干,構成整體骨氣;以聚散有致、濃淡變幻的紫色點寫花朵,造就了氣韻兼力、動靜相成、墨彩交觸的詩意境界。他以不同的書體筆法書寫畫面形象:畫藤條,時而狂草,時而行草;出枝,時而篆法,時而隸法;點花,時如墜石,時若輕云。在筆墨馳騁過程中,既傳寫出得自大自然的形體神韻,又傾瀉出內心暢神寫意的真情實感,同時也展現了筆墨書寫的藝術美魅力。在部分作品中,他參用“密葉隱歌鳥”的詩意,或小鳥傍枝掠過、或猿猴嬉戲其間、或與巖石為伴、或傍水波而懸,布局多變,避免單調重復之審美疲勞。其構圖豎式與橫式各有千秋,豎式多邊角折枝,于凝練中見功力;橫式多開闊氣象,于變化中見諧美。我個人更愛橫式,因其更有突破前人的發展空間。
“風神俊雅,姿態綽約”
丁濤 南京藝術學院教授、著名藝術評論家
李俊在藝術的廣闊天地里,摸爬滾打,成績顯著,除靠他對中國畫一往情深的酷愛之外,與他的悟性和學習得法分不開。既入傳統尋求營養的滋補,又師造化覓取自然的精髓。并且不規規然守于一家之法,著力在轉益多師中修煉自身的藝術肌體,務求作品的個性化、新穎化。起初他拜師于由吳昌碩、齊白石一脈傳承下來的花鳥畫大家陳大羽教授門下,耳濡目染筆耕,使他的丹青步步得到升華。
在中國美院進修期間,那兒誠于生活又不限于生活、凝聚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精神的筆墨畫風,也滲透到他的心田。此后,他又投師于“東方猴王”徐培晨教授門下,那種大膽揮寫、巧中存拙的作派,又使他受到啟示。種種因素的影響和滲透,促成李俊的畫作,綜合而自然地向著自身審美的理想延伸。在他的以書寫紫藤、荷花為主體的不少畫作中,我們發現李俊筆下充滿著南方地區特有的清逸、滋潤的審美風范。當然,不可不看到的是,這種風范又無可回避地孕育于“江左文化”、泰州地區的“人文”懷抱中。那種水文化造就的清美、逸美、婉美、秀美等等,明顯駕馭著畫家的筆墨走向。他在書畫學習中,密切接觸到的那種雄強、辛辣、拙澀的筆墨顏值,不期而然地在其作品中裂變、轉化,盡管我們還約略地感到,在書寫樹干、樹枝、樹葉及漫寫松針、巒石的操作中,一種收獲于師傳的筆墨爆發力猶存于尺幅,但在整體的視覺圖像上則更多地介入了自己的審美情趣,構筑了自己的藝術樂園。
他的作品風神俊雅,姿態綽約。無論是經營位置還是骨法用筆,抑或是應物象形、隨類賦彩,李俊對作品的神采追求,大致在松靈和秀逸上。枝干交錯,墨葉盤曲,出以行草筆法;紫藤蝶形花冠,姿態優美,生意煥然,常常在如歌如舞中奏響起抒情的旋律。作品《風清紫翠》最具有代表性。筆、墨、色抒情氣息濃郁,八只傍依枝頭、神氣活現向藍天翔飛的小鳥更增添了自由、歡娛的快樂。
在漫寫紫藤的過程中,作者懷具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然生態的向往,不為一枝一葉一花的形似所左右,而在俊雅、綽約的審美準繩渲染下,落落清風、隨意而為。誠如方薰在《山靜居論畫》中所說:“點筆花以氣機為主,或墨或色,隨機著筆,意足而已,乃得生動,不可膠于形跡?!背嘶ɑ埽髡哌€涉獵山水、風景小品,如《姑蘇勝境》、《青松塔影》等,雖然遜于其花卉之作的酣暢淋漓,但就畫面的潤澤感、秀逸感來看,明顯保持了作者審美自覺的清麗、婉美。
“一帶一路綻魅力,紫藤花開四季芳”
“心間圍系,溫暖三生歲月。紫藤花開,綻放一世光華?!?015年,李俊為了將紫藤畫更好地傳播開來,走出泰州、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他從單純的書畫創作,上升到國際藝術交流。一次與蘇州絲綢的曼妙邂逅,他靈感一觸即發,經過無數次的實踐,獨創了在蘇州絲綢的輕柔材質上呈現出水墨紫藤圖案的“紫境美儀”系列絲巾。

2018年11月,由國策智庫、中國改革與企業發展研究會等單位主辦,以“倡導領袖精神,品牌引領未來”為主題的“一帶一路·中國品牌國際化論壇”在北京外交辦公大樓召開,聯合國第八屆秘書長、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潘基文出席本次活動。李俊特地帶來了自己精心創作的中國畫《紫藤》和“紫境美儀”文創產品,潘基文品賞后對李俊繪畫作品所彰顯出的深厚繪畫功力和優美的意境表示了充分的肯定。他希望李俊能夠繼續堅持自己的理想,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為更多人喜愛。這種將傳統與現代,將古樸與時尚相融的作品一經問世,便得到了許多國際友人的青睞。
一直以來,李俊以激情洋溢的詩人氣質,以獨特的審美視角和內心體悟來描繪紫藤,營造其筆下的紫藤世界,使畫面融入了自然和生活之情。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行書委員會主任吳東民對李俊的紫藤主題藝術作品點評說,李俊先生畫紫藤,在他的畫面上很少看到雷同,這是很難得的。乍一看,畫面很是單一,但是湊近細看,不一的紫藤和葉子,互相依賴,互相依托,形神兼備,很是優美,這也是耐人尋味的。從筆墨線條方面來說,比如紫藤花,體現出書法的用筆線條,疏細,大小,長短,把書法的元素融進了繪畫當中,這也是他的獨到之處。從整個畫面色彩來說,素而典雅。花就是用紫紅色,其它用墨來表達,用墨和用色彩很好結合,也是比較精彩之處。
李俊表示,未來他將繼續努力,創作出更具中國特色的繪畫作品呈現在“紫境美儀”系列絲巾上,通過這樣的頗受歡迎的小小絲巾,將中國繪畫藝術在“一帶一路”綻放,為中國傳統繪畫藝術抹上更具時代魅力的亮色。

李俊,字寬見,泰州高港人。李俊以畫紫藤著稱,在花鳥畫創作方面有顯著成就,享有較高聲譽。現為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理事、中友國際藝術交流院畫家、泰州市花鳥畫研究會會長。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