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喜愛書法,歷史上的收藏家對于名家的經典之作更是一擲千金,以收歸自己名下為榮。然而對于沒有名氣的素人則是完全不同的態度,他們的作品不是乏人問津,就是價格低得可憐。究竟這兩者的作品有何區別,又應該如何對待呢?
收藏在中國是一個非常久遠的文化品類,在農耕社會里人們保留了強烈的存儲財富的意識。隨著文化的發展和興盛,作為頂級文化產品之一的書法便成為了富有階層展示實力、傳承家世的重要藏品,家中如果能收藏有名人的書法則是光耀門楣的大事情。
秦漢交替之際,劉邦率領軍隊攻入咸陽,樊噲等將領爭相沖入國庫大肆搶奪金銀財寶。由于樊噲出身屠戶沒有文化根基,雖然作戰勇猛但是只對錢財感興趣。蕭何出身小吏,但平時喜愛鉆研律例,有著深厚的文化修養。在眾人搶奪財寶的同時,蕭何卻帶人進入秦國的檔案庫,把典籍、圖書等保護起來,他深知這些文化品的重要性,并且建立了“石渠閣”“天祿閣”專門作為收藏機構。在政府的帶動下,收藏之風歷久不衰。

唐太宗書法
強盛之世必然興起收藏,唐太宗李世民善于書法,他也喜愛收藏名家書法,于是大臣們也紛紛進獻前朝名家的作品。當李世民聽說王羲之的大名后,覺得一定要有王羲之的書法,于是下旨征集王羲之的作品。他在死后把收藏的王羲之真跡一起殉葬,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王羲之書帖均為摹本,可見他對王羲之書法的珍愛程度。有著如此的追星前例,后人也加入了仿效行列,對于名人的追捧愈演愈烈,也上演了一幕幕的人間悲喜劇。
于右任早年是同盟會會員,長期擔任高級官職,是民國元老級人物,他不僅是一位政治家,還是一位書法大家,書法漂亮,所以很多人以得到他的墨寶為榮。

于右任書法
但是于右任并不輕易寫字送人,于是很多求字的人便使出渾身解數。當時國府大院的隱秘之處常常被一些人方便得臭氣熏天,秘書便把此事匯報給于右任。他聽說后便提筆寫下“不可隨處小便”的字條,命秘書張貼。
有心人看到是于右任的字,于是揭走字條重新分割裝裱成了“小處不可隨便”,這樣一來也算收藏到名人之作了。這也許是笑談,不過說明了國人的收藏觀。有了名家名作自己的內心便充實起來,也是顯示自己身份的標志。

吳鎮書法
相反地,那些不被人們熟知的人士雖然有一身的才華,但是因為種種原因被埋沒而乏人問津。吳鎮是元代畫家,他的作品意境深遠,可惜不被當時人認可。對門住的畫家盛懋由于作品多是吉祥喜慶題材,所以很多人登門購買。吳鎮的老婆看著自家冷落的院子,對吳鎮時常抱怨。吳鎮對老婆說:“你等著吧,二十年后我的作品一定大賣!”吳鎮后來被認為是文人山水的開宗立派者,“元四家”之一,不過吳鎮和他老婆沒有等到這一天的來臨。
名家經典和素人之作究竟有何區別呢?名家能夠成名被世人尊封以崇高的地位,他們的作品經過時間的考驗也成為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他們的成就并非浪得虛名,一定是經歷了種種歷練和磨難才可以達到的。能夠擁有名家經典,無疑可以欣賞大師之作,更可以成為保值、升值的重器。
素人雖然名不見經傳,但是其中也有精彩的作品,尤其是當今信息發達的時代,知識不是少數人可以壟斷的,普通人可以通過多種手段掌握知識進而提高自己的水平。當我們瀏覽日本博物館的書畫時,往往會驚奇地發現很多重要藏品是沒有名款的,他們是名家之作,還是無名之輩所為?沒人可以輕易下定論,不過無名之作并不會被人忽視,它們成功的登上大雅之堂就是憑借著自身實力而非名頭!
可見,無論是名家還是非名家,都有經典作品。我們應該多學習知識,增廣見聞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去認識和發現優秀的作品,做一個慧眼識珠的伯樂。這樣不僅能夠得到美的享受,更可以讓自己的藏品增添價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