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特別的春天,你是否也在想念“春日游,杏花吹滿頭”的無憂時光?今天是二十四節(jié)氣的驚蟄之日。驚蟄之后,春暖花開、草長鶯飛,村野田間,萬物欣欣向榮,正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jié),莫負春景,莫負韶光,跟著小編一起穿越時空去郊外踏春尋芳,共賞旖旎春光吧!
田園踏春正當時

清 禹之鼎《春耕草堂圖》
郊外,城墻腳下,花木正茂,春水潺潺,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蔥蔥蘢蘢的古樹掩隱著三間鄉(xiāng)村農(nóng)舍。

清 禹之鼎《春耕草堂圖》(局部)
農(nóng)舍旁我們邂逅了一位老翁,其頭戴草帽,年近半百,右手拈須似乎若有所思,身旁還跟隨著兩位稚氣未脫的孩童,一人持杖,一人背負書卷,似乎在竊竊低語著什么。

清 禹之鼎《春耕草堂圖》(局部)
與老翁及孩童們作別后,夾岸數(shù)十步,經(jīng)過小橋,忽逢一片桃林,此處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所謂“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里。”亦如此吧。

清 禹之鼎《春耕草堂圖》(局部)
“萬物蘇萌山水醒,農(nóng)家歲首又謀耕。”萬物發(fā)始,又到了播種的季節(jié)。在春種秋收的自然規(guī)律里,農(nóng)民當然更懂得春的含義。正值春忙時節(jié),一位農(nóng)夫正在桃林不遠處的田野中趕牛耕作,在一聲牛吼中,整個冬天的荒蕪被豁開,泥土的芬芳散發(fā)出來。

清 禹之鼎《春耕草堂圖》(局部)
沿河漫步,只見綠柳竹林下似乎有一小漁村,樹蔭下數(shù)艘漁舟停靠在岸邊,忙碌過后的漁夫和其家人們似乎正在忙碌。

清 廖枟《漁家樂》
他們或剖魚、或曬網(wǎng),或垂釣、或吃飯、或閑聊,享受著大好的春日美景和難得的閑暇時光。

清 廖枟《漁家樂》(局部)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都說最先察覺到初春江水回暖的是鴨子。漁村不遠處的竹林外,三兩枝桃花已經(jīng)開放了,在岸邊期待了一個冬季的鴨群,早已按捺不住,搶著下水嬉戲了。

近代 齊璜桃鴨立軸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說到春日的經(jīng)典景象怎能少了“燕子”和“牧童”呢?你瞧,河岸不遠處一個小牧童趴坐在大水牛的背上,緩慢前行,原本平靜的小河回蕩起層層水波。忽然牧童好像聽見空中有燕子的啼叫,急忙抬起頭朝身后張望,果然,兩只身形輕巧的飛燕靠近,它們似乎正在銜泥筑巢。

清末 湘繡白緞地“牧童騎牛”斗方
春人飲春酒
踏春郊游怎能少了美酒,瞧,江中小舟上的這位仁兄定是尋覓到一處不錯的酒家。對岸沙洲上,掩映在杏花煙柳中的酒家,遠離鬧市喧囂,絕對是一處清幽秀麗處,如若邀三五知己,前去飲酒賞花,與春同醉,豈不快哉!

清 吳大澄酒家詩艇圖
古人素愛在春季飲酒。春酒即春釀,寒冬釀造,春天飲用故名,《詩經(jīng)·豳風·七月》曾記載“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距今一千多年唐代的人們也極愛春酒,長沙窯一詩文執(zhí)壺上就寫有“春水春池滿,春時春草生,春人飲春酒,春鳥哢春聲。”的浪漫詩句。

唐 青釉褐彩“春水春池滿”詩文壺
春酒史上最有名的故事莫過于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和他所書的《蘭亭集序》。永和九年,王羲之和眾好友名士相約山林之中,坐在蘭亭曲水旁,將酒觴置清流之上,任其飄流,停在誰前面,誰就即興作詩,否則罰酒。王羲之在酒酣之時,一氣呵成寫成經(jīng)典之作《蘭亭集序》,他們值此飲酒賦詩“曲水流觴”的雅集,也遂成千古佳話。

唐摹《蘭亭序》(黃絹本)(局部)
古人用的觴長什么樣呢?羽觴又稱為耳杯,其名由來,一說是因其形狀似爵(雀),兩耳像雀之雙翼;一說是杯上可插羽毛,有催人速飲之意。因其較扁,形狀似舟,便于浮起并保持平衡,且有耳也容易拿取。

?西漢 “君幸酒”“一升”云紋漆耳杯
待疫止,待春歸,共飲一杯無?
是不是覺得今天的踏青賞春之旅少了些什么呢?沒錯,踏青怎能不賞花,下一期的“云春游”小編將邀大家共賞春花浪漫,領略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