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中顯示,其中新增專業最火的是數字媒體藝術。中國美術學院新增三個備案本科專業中,也有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作為全國一流重點美術院校,且處在作為我國數字經濟前線的杭州,中國美術學院為何現在才設置該專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教學如何開展?該專業旨在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就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中國美術學院創新設計學院黨總支書記兼副院長韓緒。
杭州作為我國數字經濟的前線,對于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人才有著熱切需求。有數據顯示, 截止2017年12月30日,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為8000-9000人,全國開設此專業的高校共263所,其中浙江13所,還遠不能滿足地區需求。中國美術學院作為全國一流重點美術院校,擁有深厚的人文與藝術功底。且依托杭州的地域優勢,有較為成熟的產業孵化平臺與創業基地。為實現中國美術學院在智媒體時代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完善的專業教學體系,打造具有東方藝術人文價值和科學技術創新國際視野的現代數字媒體藝術教學研究基地,中國美院創新設計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應運而生。
19年探索歷程數字媒體藝術的前身何為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承載著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上海設計學院、影視與動畫學院的藝術傳統與深厚的人文積淀?;厮葜?0多年前,從1999開始,中國美術學院花了兩年時間籌備一個新專業——多媒體與網頁設計專業,也就是現在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前身。中國美術學院創新設計學院黨總支書記兼副院長韓緒是當時籌備小組組長,據韓緒介紹,多媒體與網頁設計專業是當時視覺傳達設計的一個新方向,該專業的初衷是為了傳播和傳達。很巧的是,當時新媒體藝術專業也在做專業論證,也就是現在跨媒體藝術的前身。應該說在教育部公布專業目錄之前,中國美術學院已經在視覺傳達設計系下面做了這樣一個專業方向,一直持續招生了6年。直到2007年,學院希望大力發展動畫領域,決定做一個學科調整,就把多媒體設計專業從視覺傳達系移到了當時的影視與動畫學院,如今這個專業已演變為以多媒體技術或者是多媒體加虛擬現實技術為基礎,為游戲產業服務的一個專業方向。而視覺傳達設計系在原有的多媒體與網頁設計專業基礎上,重新延伸出一個新方向——即今天的多維設計工作室,增加了品牌整體策劃、整合營銷、社會服務等研究內容。除此以外,中國美院上海設計學院也有數字媒體系,該系包含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數字出版專業、數字展演專業。應該說上海設計學院的這個探索,在全國也是獨一無二的。韓緒表示,中國美院數字媒體藝術專業19年探索歷程中,走過的每一條路徑都并非是一條線上進行的疊加創作,而是在多條線上同時進行的實踐。因此,即便三個學院都有相關專業,但具體每一個專業邊界都有著清晰界定與差異性。

許馨恬(中國美院創新設計學院學生) 造型基礎(運動)? 光影小樣
數字媒體藝術教學如何開展兩年“混班制” 兩年“院所制”
2017年開始,中國美院良渚校區開始籌建創新設計學院。2018年該學院藝術與科技、工業設計(工科)兩個專業正式開始招生,那么在創新設計學院到底怎么開展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教學的?韓緒表示,目前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在國內外高校的定位不盡相同,創新設計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是針對創新設計學院新學科發展方向進行的新專業設計創新教育改革,針對當前“互聯網+”時代新型設計學科的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研究如何發揮中國美術學院的藝術優勢,融合新時代的數字媒體技術,嫁接和服務于智能界面、數字影像、游戲設計、商業傳播等專業領域,形成具有中國美術學院特色的多層次教學體系的一門新實踐型專業。該專業將數字媒體藝術與商科知識進行融合,在此基礎上進行通識課程、專業實踐、項目制等教學模式,實現認知、實驗、預演的教學體系?;A課程分為人文基礎、造型基礎和數字基礎三大類,人文基礎強調設計人文、設計思考和設計批判,偏重社會體驗及語義思維的訓練;造型基礎主要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和形式表現能力,是“美院”的基本功;數字基礎培養學生技術自習能力和編程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到二年級還會加入諸如機器人制作的智能硬件課程。比如編程、人文物理學……過去這些跟美院學生搭不著邊的課程,也被列在創新設計學院學生的課程目錄里。據韓緒介紹,“第一年為混班制,新設計學院各個專業學生會充分通融,還會請諸如浙大、北大、復旦等院校的名師來授課”。

曹夢緣(中國美院創新設計學院學生)造型基礎(語境)? ?造境
韓緒認為,這樣的培養方式非常適合“00后”,可以讓學生們在藝術的氛圍里做各種跨領域創新和思辨,也有利于藝術生和工科生(工科專業招生的工業設計學生)的碰撞。比如,這段時間的線上教學中,學校開出100余門選修課,創新設計學院的學霸孩子,最多的一位選了20余門,這跟以往美院的節奏差別很大。兩年專業基礎知識學習后,學生將迎來兩年“院所制”學習。以課題對接產業,開展項目制教學,探索產學研新機制。據韓緒介紹,在創新設計學院當中,會成立30個以上的研究所,研究院所代替了原有的院系,這些研究所研究方向會比較具體,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去選擇這些研究院所。如漢字設計研究所,會致力于漢字設計、漢字傳播、漢字的藝術表達、漢字的社會推廣;危機設計研究,結合當下疫情,做跟危機有關的所有設計研究。該模式解決了藝術設計類專業院校以單元制教學模式為主、割裂的課程結構問題。

吳欣怡(中國美院創新設計學院學生) 造型基礎(形式)
數字媒體藝術培養什么樣人才
在韓緒看來,在今天的新媒體時代、移動終端時代,數字媒體藝術的學生懂得如何進行交互顯得尤為重要。這個交互有人機之間的交互,人和人之間的交互。所以在對他們的教學中很多課程是圍繞交互的,除此之外,還有與產業和未來圖景相關的課程。產業,可以狹義地理解為商業,同時還包含城市社區增長。圖景,有預測、策略、策劃,也包括了展示、展陳,以及信息表達。所以數字媒體藝術三年級以后的課程主要圍繞這三塊內容展開。該專業主要培養能夠以前沿的設計手段、 獨立的設計意識和自由的研究精神來解讀、詮釋新科技影響下國家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與變遷,并具有高層次國際化視野的復合型應用人才。培養學生更高層次的設計思維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畢業后能夠運用系統的專業知識,在不同領域從事理論研究、技術應用、設計創作、商業傳播、教學工作、項目管理等,開展跨學科的合作和跨領域的自主性創新創業。

李夢婕(中國美院創新設計學院學生) 造型基礎(格物)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