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巴洛克畫家阿爾泰米西婭?簡提列斯基(Artemisia Gentileschi)生于1592年,她善用光影制造戲劇性效果,在藝術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年春天,英國國家美術館將舉行「簡提列斯基」大展,展覽由蘇富比贊助,從不同時期的作品回顧她精彩的一生。

阿爾泰米西婭?簡提列斯基,《繪畫寓言的自畫像》,約1638-9 年作。圖片由皇家收藏基金會 / ? 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 2019 提供。
英國國家美術館「簡提列斯基」大展即將隆重揭幕,展覽呈獻傳奇古典油畫大師阿爾泰米西婭?簡提列斯基碩果累累的生平與杰作。
國家美術館在2018年將簡提列斯基1615年巨作《亞歷山大的圣凱瑟琳自畫像》納入館藏,間接促成本次大展。展覽同時透過多項藝文活動,包括戲劇表演、書展及歌劇向這位藝術家致敬。展覽策展人萊蒂西亞.特里夫斯(Letizia Treves)指出:「(展覽)盡可能以不同的藝術形式,呈現她的非凡成就」。
展覽搜羅29幅簡提列斯基的大型重要作品,并呈兩幅其父歐拉齊奧(Orazio)的油畫,簡提列斯基的藝術生涯便是從父親的畫室開啟。
展品借展自國際藝術機構與私人收藏,見證了藝術家在18歲時遷往佛羅倫薩,后來遠赴羅馬、那不勒斯和倫敦的風格轉變。她的贊助人為歐洲各地的皇室貴族,包括托斯卡納大公、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及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四世。
正如特里夫斯所述:「簡提列斯基善于應變,能夠根據所在城市及支持者的品味改變風格」。

從左至右:阿爾泰米西婭?簡提列斯基,《蘇珊娜與長老》,1610年作。圖片由 ? 波梅爾斯費爾登勛彭伯爵藝術收藏館提供。
阿爾泰米西婭?簡提列斯基,《古琵琶演奏者的自畫像》,約1615-18年作。圖片由 ? 哈特福德康涅狄格州沃茲沃思學會藝術博物館提供。
終其一生,簡提列斯基曾創作過三個不同版本的《蘇珊娜與長老》,第一幅作品在她17歲時面世;第二幅作于1620年代,時值真蒂萊斯基事業生涯的巔峰;第三幅出自1652年,她在該年與世長辭。

歐拉齊奧?簡提列斯基,《摩西的發現》,1630年初作。圖片由 ? 英國國家美術館提供。此畫的購藏工作由蘇富比稅務與繼承部代理。
這些作品足見她以嶄新角度和繪畫技巧,重新演繹傳統繪畫主題的超凡技藝。萊蒂西亞.特里夫斯續指:「對我而言,簡提列斯基的不朽魅力,在于她如何為每幅作品中人物賦予嶄新面貌,以及重塑畫中場景。」
「她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敘事繪畫家。」
上述畫作亦體現了簡提列斯基對筆下女性角色的獨特體察,這種概念在約1610-1620年面世的《朱迪斯砍下赫羅弗尼斯的頭顱》系列畫作中可見一斑。特里夫斯明言:「她將自己代入了筆下女子英雄的角色,為女性勇敢抗爭。」

?從左至右:阿爾泰米西婭?簡提列斯基,《朱迪斯與她的仕女》,約1623-5年作。圖片由 ? 底特律美術館提供。
阿爾泰米西婭?簡提列斯基,《以斯帖站在亞哈隨魯前》,約1628-30年作。圖片由 ?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提供。
另一邊廂,簡提列斯基不拘小節的性格,在她寄贈愛人弗朗切斯科.瑪麗亞.迪.尼科洛.馬林吉(Francesco Maria di Niccolò Maringhi)的信件上表露無遺。她在信中采用語音拼字法書寫,對文法毫不講究,可見兩人關系親昵。
特里夫斯希望觀眾能夠透過這些文獻,發掘簡提列斯基的性格,包括律己甚嚴的藝術家、憂心忡忡的母親,以及善妒的情人。他說:「我希望人們透過她的筆跡如見其人,了解她心底里最私密的感受與想法。」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