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起,阿拉里奧畫廊開啟線上藝覽通道“Arario Online Viewing (AOV)” , 結合特殊觀展平臺、畫廊官網及訂閱號等,探索移動互聯網時代下更多元化的藝術觀賞方式,希望通過無墻的藝覽體驗,為疫情余波中陷于生存之困的觀眾輸送點滴藝術之力。

AOV Arario Online Viewing E-invitation ?Arario Gallery 線上藝覽(AOV)電子邀請函圖樣
原計劃于 2020年香港巴塞爾藝博會展出的系列作品,及原定在阿拉里奧上海空間呈現的「雕塑之上Beyond The Sculpture」亞洲藝術家群展率先被移至線上展出。針對這兩場受眾面并不相同的藝術活動,阿拉里奧亦推出了不同的線上觀展方式,不僅借助了更具開放性的社交媒體平臺滿足大眾藝術愛好者的藝覽需求,也使用了更私人化的藝術平臺為相對更為專業的受眾提供線上欣賞藝博會作品的途徑。

l 線上展覽「雕塑之上 Beyond The Sculpture」
ARARIO GALLERY SHANGHAI 阿拉里奧畫廊上海
2020年3月3日 – 2020年4月30日
受疫情影響移至線上的阿拉里奧上海新展「雕塑之上」將聚焦“雕塑”概念,呈現植村奎二Keiji UEMATSU、名和晃平Kohei NAWA、金炳昊KIM Byoungho、權五祥Osang GWON、陳彧君CHEN Yujun以及高磊Gao Lei這六位來自中、日、韓三國的六位亞洲藝術家所創作的30多件雕塑及裝置領域作品,從其各自的藝術語言出發,觀察他們對超越傳統“雕”、“塑”技法和創作媒材的前沿探索,由此探討當代語境下雕塑藝術的多元形態。

時下,無論是伴隨城市化進程而逐步涌現的戶外公共藝術項目,還是依附于各地新興商業體而出現的多元化藝術創作委托,似乎都昭示著雕塑這一由來已久的創作形式的當代熱度。回溯歷史,作為一門古老的藝術語言,雕塑幾乎與人類文明相伴而生。從早期專為圖騰、魔法、宗教和統治階級而服務,到19世紀歐洲城市廣場和公共建筑外大批量出現的紀念碑和紀念性雕塑,再到20世紀初,在突破以往美學原則,推翻重理性與寫實傳統的藝術革命下應運而生的現代雕塑,乃至自由意識彌漫的20世紀下半葉,觀念藝術浪潮所催生的現代雕塑的新分支——裝置藝術……發展至今,越來越多的藝術家不再滿足于摹寫自然以及表現客觀存在之形,而是用感覺替代觀察,以更加主觀化的視角闡釋真實。
作為深究并發揮當代雕塑力量的先鋒人物,此次參展的六位藝術家,為雕塑藝術的當代轉向開拓了多條前沿發展路徑,而其成長中所經歷的各異社會發展進程及中、日、韓三國之間千絲萬縷的歷史文化關聯,亦直接或間接地投射在藝術家個自的藝術表達中。
日本激進實驗藝術家植松奎二Keiji UEMATSU(b. 1947)是第一代超越傳統雕塑形式進行創作的藝術先鋒,他以木頭、石頭等質樸材料建構場景,探索人、物、境的內在關系,其創作聚焦于“觀念”本身,促成了“裝置”概念在亞洲的產生;另一位日本藝術家名和晃平Kohei NAWA(b. 1975)擅長用3D建模等新尖科技與材質創造出雕塑的嶄新形態,90年代網絡科技的加速發展催生了他對于科技參與下人類感知變化的探索興趣。
70年代的韓國開始著力促進重化工業的發展,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出生于同時代韓國藝術家金炳昊KIM Byoungho(b. 1974)對精密儀器加工而成的金屬材質之偏愛,他常通過小部件的堆砌,構筑巨型的雕塑實體;同樣生于70年代的韓國藝術家權五祥Osang GWON(b. 1974),則在材料的探索上另辟蹊徑,借“照片雕塑”結合攝影和雕塑的特性,打破了維度限制,簡潔精悍地表達著當今社會中泛濫的圖像與信息的多功能性。
70年代的中國,前半程歷經文化浩劫,后半程百廢待興。改革開放后,第一次移民潮的到來對中國藝術家陳彧君CHEN Yujun(b. 1976)的創作影響至深,他用建筑舊料拼裝模型,創造不斷被荒廢又重建的空間象征物,延續著對 “家”的概念之抽象化實驗;工廠、生產、標準化零件是同樣成長于改革開放時期的中國藝術家高磊Gao Lei(b. 1980)的成長記憶,他常以攜帶冷峻氣息的工業現成品為材料進行創作,建構介于秩序與渾沌、鎮靜與痙攣的臨界場域。
著眼于亞洲當代藝術領域,本次微信端線上展覽將分為六個單元一一呈現六位藝術家自1970年以來的個人探索,并于 3 月 3、6、9、12、15、18 、21 日逐步更新,窺見雕塑這門古老藝術在超越傳統之后的發展及其在當代語境下的新形態。
展覽「雕塑之上」精選作品圖片

金炳昊 Kim Byoungho
A Section of the Garden - 19LB, 2017
Urethane coating on aluminium,
200(h) x 340 x 23 cm

金炳昊 Kim Byoungho, Vertical Garden C56VP1D35, 2017
Cooper, 248 (h) x 48 x 48

名和晃平Kohei NAWA,Throne(p/g_boy),2019
Mixed media
80 x 23.7 x 38.2(d) cm

高磊GAO LEI,Confession, 2017
stainless steel, aluminium, CCTV toy, acrylic board
240 x 180 x 15 cm

權五祥OSANG GWON
bust-siro, 2018
C-print, mixed media
35 x 19 x 28 cm
「香港巴塞爾」精選參展作品圖片

艾柯·努格羅荷Eko Nugroho
You Always Forget the Message but You Keep Saying It, 2019
Acrylic on canvas
200 x 150cm

納利尼·馬拉尼Nalini Malani
Can You Hear Me?, 2018
Video sketch animation
Total 12 animations

金順基 Kim Soungui (b. 1946)
Cible-Nuage, 1987
Ink on Saekdong fabric
128 x 105 cm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