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山月美術館獲“2019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活動”優秀項目的“輕舟已過萬重山——關山月與近代以來的江峽圖景”以及該館的學術品牌項目“青春心印——第六屆關山月美術館青年工筆畫展”網上展覽又入選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聯合人民網開展的第一批網上展覽。春節后,關館繼續推出升級版的“在家看展”系列線上展覽:“慶祝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館藏深圳本土藝術家作品專題研究系列”之“探拓回響——黃希舜捐贈作品展”和“浮世繪心——莊錫龍捐贈作品展”,期望在疫情防控進入攻堅期間,充分發揮藝術凝神聚力、撫慰心靈的作用,顯示出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力量!
作為一個在基層工作以及在改革開放早期就參與特區建設有著切身體會的老一輩藝術家,黃希舜藝術可以說是從本地區文化發展史的角度,研究區域性的文化發展狀況以及特定時代背景下區域美術發展的一個縮影,對他的藝術歷程的關注對改革開放時期美術研究這一大框架課題的演進有著特殊的意義。為了最大程度發揮這批館藏作品的價 值,關山月美術館將啟動2020年“慶祝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深圳本土藝術家捐贈系列專題展——探拓回響:黃希舜作品捐贈展"工作,本展通過對黃希舜的個案研究,以及藉此推出的展覽、宣傳、出版等一系列活動,對于深化關山月美術館“深圳本土美術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藝術家黃希舜
“半個世紀前,我曾經是關老當廣州美術學院時的學生,如今幾十年過去了,大師已遠去,后輩已變老,有多少成就和貢獻,那就抱著這些作品來回報前輩的遺愿吧。我熱愛大自然,熱愛勞動者,從不停筆,作品無數。這次美術館所收藏的幾十幅油畫和幾百幅速寫,乃是后期多年的積累,它給我在藝術上劃上了個句號,也是對我藝術事業的肯定。”
第一章節:海之絮語

《海灣遠望》30×44cm 1965

《碼頭》 29×38cm 1989
黃希舜先生出生于廣東沿海,天生對海洋有著獨特的情感,早在學生時代他就踐行海洋寫生和描繪海邊,在惠陽工作期間他經常獨自到海邊寫生,自喻為海的兒子,在這些描繪海的作品中自然滲透了畫家對海的認識和理解,色調優美而生活氣息濃厚,對海洋的描繪幾乎貫穿黃希舜的一生,也正是由于海洋的啟迪,培養和造就了黃希舜寬博的從藝情懷,藝評家曾這樣評價黃希舜筆下的海:"或許是經歷過驚濤駭浪的大驚大駭后獲得某種頓悟,他筆下的大海很少有狂暴的發作,常常顯得那么溫柔恬靜,仿佛一個經歷滄桑的婦人返樸歸真。"(張文中《寧靜在驚駭之后》)。
第二章節:平生壯游

《黃山霧》 44×36cm 1984

《寂寞華山》 50×60cm 1989
風景是黃希舜一生重要的創作母題,他筆下的風景寫生,除了表現所熟悉的廣東珠海三角洲,從1980年代后期起,改革開放春風吹遍全國,黃希舜多次外出寫生游歷,深入新疆、西藏、內蒙古、云南等地,以自己的畫筆表現了改革開放春風遍播各地的大地風貌,以真誠的心態和勤奮的精神紀錄時代風貌。晚年的黃希舜更是傾全力于風景創作,在藝術的路途上不斷探索心靈的風景,完善自我,面對他晚年的風景作品依然會感受到一種時代朝氣和內在的壯美。
第三章節:時代肖像

《母親像》 54×39cm 1967

《高原的陽光》 90×60cm 2011
秉承于學院教育的傳統,黃希舜很早就培養起重視人物寫生的習慣,出于收集素材及紀錄時代的需要,數十來年,他一直從生活中觀察、搜集、創作人物素描肖象,種類豐富,數量可觀,其強調素描肖像不僅可以為繪畫創作搜集、提供理想的形象素材,同樣可以成為有感染力的藝術形式。我們在他大量語言樸素、生動自然的素描寫生中可以感受:作者以貼近生活的態度、以堅實的造型能力來記錄改革時代各階段各階層的人物形象,并以此來表達社會的變遷。
第四章節:春風漫步

《廣州寫生》 26×36cm 1963

《拉二胡人物寫生》36×26cm 1962
作為老一輩藝術家黃希舜筆下有著豐富寫生和速寫作品,這一代人以社會生活為母題,以敏捷、富于情感的眼光汲取生活中最深刻,最動人的形象語言予以表達。黃希舜的寫生可謂無所不繪,他的速寫是時代豐富的記錄、是藝術家融入社會、表現生活、感懷人生的自覺,速寫形象鮮活、無論炭筆,毛筆、形式多樣而更具時代氣息。這些作品體現了老一輩藝術家堅持深入生活的真情與趣味,在其寬廣的視野和對生活的細致觀察之下,筆下所及,難得可貴地紀實了一個改革時代的所見所聞及風土人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